華裔家庭出現「第三者」,真是始料不及啊!(圖)

發表:2015-08-11 01: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家庭的第三者

任何事物,一旦超越常態,就會產生反效果。「無手機恐懼症」(Nomophobia)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醞釀衍生。這是對手機成癮而難以自控的一種症候。手機不在身邊,便會感到恐懼、焦慮,不安。

手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智能手機功能強大,是把通訊、社交、資訊與娛樂一爐共冶的輕便電腦;不少人對手機的依附,已到了難舍難離的地步。

以下幾個家庭狀況,就是顯現出對手機的依附,已到了難舍難離的地步。

自從出現了手機這個「第三者」之後,子芳的家便不再一樣了!一家人已很久沒有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日前趁兒子暑假回家,子芳特別弄了他最喜愛吃的菜,又燉了一窩湯,好替經常熬夜的丈夫進補一下,可是,圍坐的飯桌上卻出奇地安靜──子芳看看丈夫,正不停撥弄著手機,回簡訊、看電郵;再看看兒子,也是一面吃飯,一面盯著手機下載的短片,自個兒在笑。看著這兩個低頭族,子芳越看越氣,最後乾脆也把手機拿出來,給父子倆傳送一個簡訊:「飯菜都涼了,可否暫時放下你們的手機,先把飯吃完好嗎?」

手機如影隨形

為了方便聯絡,明輝在女兒子青開始念中學時,便送她一部手機;沒想到,女兒跟手機漸漸變成連體嬰,時刻形影不離,不管上課、在家、在車上、在床上,甚至上洗手間都不能分割。以前,子青放學回家,總會和爸媽聊聊學校的趣事、或吐吐苦水,哪個男同學對她有意思,哪個老師不公平……可是現在,一回來就只會忙著跟朋友發簡訊、傳照片,就是連說「晚安」,也是在房間以手機簡訊傳來,教明輝後悔不已!

超額電話賬單

收到加拿大電訊公司的賬單,需付款額竟比平日超出$50,這已是繼上個月之後,第二次的超額事件。晚飯後,志超召開了家庭會議。他拿出賬單,嚴肅地說:「這是呈堂證供,請大家傳閱。」15歲的兒子和13歲的女兒已知不妙,只得默默聽候發落。志超繼續說:「鑒於電話費超額事件,已連續兩個月發生,實在不容忽視,經與母親商議後,有以下方案:一、下月開始,超額費用必須由當事人負責支付。二、每超額$1,將停止使用手機一天,如果情況沒有改善,你們仍不自律的話,行動將會升級,就是沒收手機……」

手機令人上癮

單親爸爸永明,跟10歲的兒子相依為命、寵愛有加。每日下班後,為了不讓孩子到處亂跑,於是任由他用手機看視頻、玩遊戲,好讓自己可以專心預備晚餐、做家務。沒多久,永明發現孩子有事沒事也嚷著要手機,對其他東西完全提不起興趣;不給他手機的話,早上不會起床,甚至大哭大鬧,直至一機在手,人才會安靜下來。手機竟成了孩子的鎮定劑,而且「機癮」日深,真是始料不及啊!

不需手機相伴

黃靜的侄女來多倫多留學,考慮過實際的情形、權衡利弊之後,決定不給她配備手機。一是因為她在家居住,出入管接管送;二是她的主要活動,都是在校內;叁是家裡、學校都有電話,若真有要事也可以聯繫。所以並不需要手機。就這樣,在她讀書幾年間,一直沒有手機,問題不大,似乎學習更專心。

看到五歲大的兒子很喜歡在吃東西的時候看書,叁歲的女兒則在吃東西的時候把玩具放在旁邊,不時把弄,張允不明白為何他們會這樣。

那天,晚餐時間到了,一家人等著開餐。張允由於要留在書房先處理一些事務,所以最後一個才坐下來。他一坐下,兒子立刻遞上手機:「爸爸,你的手機。」女兒接著說:「爸爸要和手機一起吃飯的。」他向來自認為是個以身作則的父親,非常注重在言語、處事上作孩子的好榜樣,直到此刻,他才意識到,因為工作上常常要通過手機即時處理問題,以致兒女不自覺地模仿了父親的行為。張允立刻自我警惕,不再在吃飯時處理公務,也要求孩子們專心吃飯。不到一個星期,孩子們自動自覺地把這個陋習戒掉了。

如何善用手機,現代人重要課程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是需要長時間的相處和全情投入的溝通,現代人慣用簡訊和WhatsApp,訊息傳遞雖然又快、又多、又有效率,但短句不足以表達真實的情感,縱有預設的表情符號(emoji)代勞,也不過是工具。事實上,這些預設的短句和符號是另一種束縛,對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幫助不大。短句削減我們對書寫的興趣,符號妨礙表達能力和創意能力的發揮,結果,限制了我們與人相處的真誠和真實。

嬰兒潮之後,嬰兒出生率低、家庭成員少,孩子與人交往和溝通機會更少,移民的情況更甚,人脈圈子小,影響到孩子建立人際關係的信心,因此,培育孩子的溝通能力至為重要。

手機的出現,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手機可以廣交結友,事實是朋友未必要多,但要真誠和深入,交朋友在乎交往和交心,不只在於交換近況。青少年要有真正和固定的朋輩群體,參與群體和隊制(如球隊、樂隊、教會團契等)的幫助很大。

手機不單深入我們的生活之中,還改寫了我們的情感發展。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問我:「同情心是甚麼一回事?我每天在手機上閱讀天災和貧窮的故事,甚至附有圖片,可能太多和太真實,我變得麻木,天天都這麼多災難,同情又有何用?我現在變得對任何事情也不會感動。」一機在手資訊無憂,但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緩慢,培育需時,沒有速成這回事。少年人的情感發展,未能跟著手機的速度而同步成長,未有足夠成熟程度面對過多的真相;相信連成年人也未必招架得來,青少年又如何抵擋得住呢!

手機的出現,確實帶給我們很多的歡樂和方便,透過小眾傳遞,即時享受與朋友分享和溝通的樂趣,而且對在學和在職人士提供極具效率的資料;但是與此同時,與你有關和無關,甚至不應該有關的事情,都傳送到你的手機上。因此,使用者要有相當的成熟程度和自製能力,才能應付隨之而來的種種選擇,如消費購物、交友、個人政治及言論取向等等。這解釋了為何父母要對青少使用手機,作出監管的塬因之一,是擔心孩子未有足夠的成熟程度,整理排山倒海的資訊,以致作出錯誤的選擇,後果可大可小。然而,各種禁止或管制的措施,都沒有解決問題的核心。問題核心是世界可效法的事情實在太多,但不都有益處。我們可善用手機的特性,傳遞更多人間美善和愛的故事及信息。

責任編輯:芷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