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與詩僧道潛(圖)

發表:2016-02-02 1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道潛(1043-1114),字參寥,杭州於潛(今屬浙江臨安)浮溪村人,雲門宗大覺懷璉的弟子。北宋著名錢塘詩僧,能詩善文,陳師道稱其為「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後山居士文集》卷六),此所謂「蕭蕭華髮映衰容,慚愧高僧嘆不逢。」與當時士大夫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曾鞏、陳師道等人多有交往,詩酒唱和,賞玩從游,情深意篤,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道潛與蘇轍亦有不凡交遊佳話。

道潛生平

道潛生平說法不一,故有文獻推斷:蘇軾《跋太虛辯才廬山題名》記:「太虛今年三十六,參寥四十二,某四十九。」(《蘇軾文集》卷七十四)由文記可知參寥小東坡七歲,東坡為1036年生,則道潛生年當在1043年。另《參寥子詩集》卷一(秋聲)》:「古槐花落小中庭,夜半風來卷夜鳴。潁水先生如尚在,呼兒應問此何聲?」蘇轍晚號「潁濱遺老」,與道潛時有往來,政和二年(1112)卒。此處「潁水先生」有可能是指子由,則子由卒時參寥尚在,也就是說參寥至少在1112年時尚在世,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提及:「參寥政和中老矣,亦還俗而死,然不知其故。」據陸游「政和中老」的記載,茲推斷為公元1114年前後。「政和中卒」的說法更為確切。

月中依松鶴,露下抱葉蟬。
賦形已孤潔,發響仍清圓。
潛師本江海,浪跡游市廛。
髭長不能翦,衲壞聊復穿。
瘦骨見圖畫,禪心離攀緣。
出言可人意,一一皆自然。
問師藏何深,不與世俗傳。
舊識髯學士,復從璉耆年。
塵埃既脫落,文采自精鮮。
落落社中人,如我亦有旃。
奈何一相見,撫卷坐長嘆。
歸去勿復言,山林信多賢。


蘇轍,歷史上知名的大文豪。(網路圖片)

文人詩僧相識相知

在蘇轍看來,詩僧道潛就像月下松林中的一隻鶴,一個孤潔的意象,脫落塵埃,所以道潛「文采自精鮮」。「髯學士」指蘇軾,「璉耆年」指懷璉禪師。元豐元年(1078)九月,道潛(參寥)自京師來,經南京赴徐州,與蘇轍相晤,蘇轍以此詩相贈。十二月,道潛(參寥)寄詩來,《參寥子詩集》卷三《寄蘇子由著作》云「先生道德若為容,曾向南都幕下逢。拔俗高標驚萬丈,凌雲逸氣謁干重。低梧暫宿張家鳳,濁水難藏許氏龍。歲晚雪霜雖更苦,未應惟悴碧岩松。」盛讚蘇轍「拔俗高標驚萬丈」,一個…陳」字,把時人對蘇轍逸氣凌雲的感嘆敬仰寫得傳禪生動,氣勢飛揚。

《與參寥大師書》:「別後三承惠書,仍以佳篇為贈,而未嘗奉答。雖見愛,亦當見訝矣。然實以傢俬多故,袞袞至此,非敢慢也。太虛書中具之,幸見亮爾。承寓高郵精舍,彼有與往還,當甚為樂。即日道體勝常。所示詩卷,愈加精絕,但吟諷無己。拙詩猶未暇錄,奉和一篇,殊無意思,取笑而已。因風尚無惜音問,千萬順時保愛。」元豐元年(1078)秦觀(太虛)、道潛(參寥)先後拜訪蘇轍,相與訂交。元豐三年(1080)蘇轍由南京赴貶所筠州途中再遇秦觀,有詩。秦觀《與參寥大師簡》亦述及此事。《與參寥大師書》應作於此年蘇轍別秦觀並得參寥詩、書之後。

元豐六年(1083),秦觀(太虛)作梅花詩,蘇軾、蘇轍次韻,道潛(參寥)亦次韻。蘇軾、蘇轍兄弟及秦觀、道潛等曾在江蘇泰州吟詩唱和,分別以《梅花》為題作詩,人稱「四賢詩」。蘇轍復次韻答道潛。「拾香不忍游塵污,嚼蕊更憐真味好。」與道潛同感。又云:「誰知真妄了不妨,令我至今思璉老。妙明精覺昔未識,但向閑窗看詩草。」讚嘆道潛詩境界有開拓。

蘇轍遊歷、會友詩

元豐七年(1084)蘇轍至南昌,游徐孺亭、滕王閣:道潛寄詩,次韻。《欒城集》卷十三有《徐孺亭》、《滕王閣》、《次韻道潛南康見寄》。《參寥子詩集》卷六《聞子由舟及南昌以寄之》云:「高安居士實人龍,五載南遷道愈豐。域外城池剛自守,人間膏火詎能攻。屢嗟江海星霜隔,行喜雲林笑語同。五老峰前佳氣象,待君一醉吐長虹。」蘇轍所次之韻即此詩韻。「請君先入開先寺,待濯清溪看玉虹。」據蘇轍詩,道潛時在南康。是年除夕夜,蘇轍泊彭蠡湖,賦詩《除夜彭蠡湖遇風雪》(《欒城集》卷十三)。後參寥有和詩,詳述蘇轍登臨廬山遊覽勝跡、會晤高人的經過。

元豐八年(1085)蘇轍再游廬山南麓,有詩。晤瑛禪師,晤道潛。《欒城集》卷二十五有詩《閑禪師碑》云:「師法名慶閑,福州古田卓氏子也。……余未嘗識師。元豐七年,過廬山開先,見瑛禪師,言及師事。且曰:‘瑛少嘗問道於閑師,願為文刻石,傳示久遠。’余許之。」按:「七年」疑為「八年」之誤。《再游廬山三首》其二:「憶自棲賢夜入城,道邊蘭若一僧迎。偶然不到終遺恨,特地宋游慰昔情。」元豐三年路過棲賢未入,此次得嘗夙願。詩末自註:「羅漢院有新羅漢,堂中法鼓特大。」知游羅漢院。棲賢寺、羅漢院皆見《輿地紀勝·南康軍·景物下》,在廬山南麓。蘇轍再游乃游南麓。《參寥子詩集》卷六《和子由彭蠡湖遇風雨》敘蘇轍彭蠡湖遇風雨,離筠州「行李唯典籍」。此詩以下有《廬山道中懷子瞻》云「去年今日東坡路」,回憶去年此時從蘇軾在黃州,益證明道潛此時在廬山。蘇轍離廬山後,道潛仍留。《欒城集》卷十三有詩《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風雨》此詩作於元豐七年(1084)冬。

靖國元年(1101)四月,《欒城後集》卷三《次前韻示楊明二首》其一云:「晚歲有餘樂,天教一向閑。嵩陽百口住,嶺外七年還。卜宅先鄰晏,攜瓢欲飲顏。吳僧來不久,相約叩禪關。」「吳僧來不久」,此吳僧即道潛,知道潛之來略早於楊明。

《參寥子詩集》卷十《次韻子由侍郎書事二首》

其一

七年依嶺外,遇物即防閑。
宿負初償畢,他生豈復還。
飄飄疑鶴骨,奕奕藹童顏。
自許喬松壽,玄機密鎖關。

其二

直材不易得,於國實長城。
造父還能御,驊騮豈憚行。
買田鄰少室,為計老餘生。
眉士來何晚,江淮遣候迎。

十二月,道潛離潁昌,往登封,游崇山。有《捐仙亭》詩。蘇轍有《寄題登封揖仙亭》詩。《參寥子詩集》卷十《次韻試可見訪峻極遇雨》雲及「暑」、「飛蚊」,為盛夏。則道潛到潁昌,當為春間事。試可名異,時知登封,見《攻娩集》卷七十二《跋參寥詩》。揖仙亨,在嵩山。道潛與異游從侶和,同登嵩岳之頂。今《參寥子詩集》俱載之。蘇轍詩見《欒城後集》卷三,未有「秋風八月來徐徐」之句。(《蘇轍年譜》卷二十一,第598頁。)

崇寧元年(1102)是歲,道潛(參寥)來吊。應其請作《天竺海月法師塔碑》。《欒城後集》卷二十四《天竺海月法師塔碑》敘兄弟自嶺外得歸,而兄卒於常州,以下云:「餘杭參寥師吊子潁川,既而泣曰:‘辯才既以子瞻故,得銘於公。海月獨未有銘。公以子瞻,其亦勿辭。’予亦泣許之。」《斜川集》卷二《送參寥師歸錢塘》中云:「我昨南來自炎州,師亦方解鐘儀囚。握手流涕古汴溝,生死骨肉我未瘳。眾人見棄誰相休,累然獨處空山幽。忽聞剝啄師喚我,灑掃茅堂三晨留。」

文人刻劃道潛

黃諫在《參寥子詩集序》云:「嗟夫,若期人者,空門中豈易得哉?彼馳心高遠、事虛無以資空談者,烏足及此?噫!若期人者,誠豈易得哉?豈吾儒所可距哉?吾儒所可距者,以其務誕害理也。」(上海圖書館藏明刻本《參寥子詩集》)黃諫對道潛禪師作了極高的評價,同時期的張未在《春感》一詩中,對道潛作了簡潔的概括:「吳僧參寥者,薄酒出塵埃。詩多山水情,野鶴唳秋曼。」在張未眼裡,道潛猶如一隻野鶴,蕭然出塵,晴空排雲上,清詞麗句飄然又如孤鶴翔雲,薄酒爽絕,無有其比。

宋代士大大與禪僧結交,有的參禪悟道,有的以詩會友,蘇轍和道潛禪師的交往以後者為主。「夫坡公悴杭,最善無如妙總禪師,唱和往來,風流絕代,要皆捉塵清新,超然物外,不以篇句相高。」(上海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參寥子詩集》,吳之屏<<參寥濤集序》)蘇軾與道潛的交遊「風流絕代」、「超然物外,不以篇句相高」,而作為弟弟的蘇轍與道潛禪師的唱和交遊亦復如是。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