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的手藝!白銀之詩(圖)

發表:2016-05-16 2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漂亮的苗族銀飾,是經過精心地壓、鏨刻所打造而成。(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都有一個缺點,總是在某種手藝或傳統即將消失的時候,才想到要去好好地珍惜,然後再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號,就當作是保護了它。

真正想要保存下來的東西,應該是「心手相傳」。如果不是將這些手藝與物品重新運用到生活當中或讓它發揮實際上的效用,那無論是用再漂亮的包裝,終究是留不住。

「我從小就是在銀飾製作的火塘邊和敲打聲中長大,如今已經在砧板上敲敲打打了半輩子。國家重視我們少數民族傳統技藝,實際上看重的就是這些祖輩傳下來的手藝,丟掉了手藝,我們的銀飾就不值錢了。」楊光賓是貴州省「銀匠村」的第五代傳人,遠近聞名的銀匠高手。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鏨刻、鏤等工藝,製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一件銀飾多的要經過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純手工製作的苗銀,如今大多已成為世界級的收藏品。

受到濃重的巫文化籠罩的苗族人,對銀飾有著天生的熱情,銀飾也被賦予了數不完說不盡的神秘意義。苗族人相信鋒利的銀飾具有驅邪消災的作用,因此即便是行山走路在山泉中飲水,都要先用銀鐲浸入泉水後才飲用;而每個少女出嫁之時,也必須配備一身傳統的銀飾穿戴,戴上以後終生跟隨。銀飾在苗族數千年的繁衍發展過程中,早已不止是別在腰間的藝術品,已然化身為一種精神力量,凝聚子子孫孫,支撐著整個苗族。

「世界上有兩個苦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的民族,他們就是中國的苗人和分布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這是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的一個著名論斷。這片貧瘠窮困土地上的苗族人,一輩子日夜辛苦勞作,最終回歸餐桌上的一日三頓酸菜素湯。但當你看見全套盛裝打扮後滿身銀飾,光華熠熠歡歌跳舞的那幫苗族姑娘後,你會不自禁覺得,他們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歡樂的民族。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