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欣克利角核電項目擱淺,後果有多嚴重?(圖)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16-08-12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英國首相特麗莎·梅暫停中法聯合投資的欣克利核電站項目。(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6年08月12日訊】最近,英國唐寧街易主,中法聯合投資的欣克利核電站協議延期,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立刻就此發表文章,稱這將影響中英互信。中國投資遍佈全球165個國家與地區,其中麻煩項目非常多,但很少有大使級官員為此發表專文,將項目擱淺上升到影響兩國邦交的程度。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筆者因經常追蹤中國海外投資信息,知道在中英關係這盤棋上,欣克利角核電項目雖然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但兩國卻不會因此最終翻臉,還會繼續合作,但中國要想不再遭遇麻煩項目,應該吸取教訓。

兩國對項目的安全評估各自言說

英國首相特麗莎·梅對暫停這個項目的原因直言不諱:一是出於安全,二是經濟因素。雖然聲稱是暫不簽署協議,只是將之延遲到秋季,以做進一步的研究,但對中國一方來說,這卻是中國所有海外投資中最不願意面對的一次挫折。

欣克利核電項目曾被看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10月訪英的重大成果,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心中的焦急可想而知,他於8月8日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希望英國從中英關係大局出發,繼續支持欣克利角核電項目,還特別強調該項目可讓英國獲得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的能源。在文章中,劉大使著墨最多的是技術安全,認為中國廣核集團是合作的優質夥伴,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運行業績和安全水準,工程質量與技術安全均可信任。對梅首相提到的安全,劉大使以中國為例表示,中國的許多核電站都是通過國際合作建成的,中方從不擔心外國公司會控制中國的核電站。

但英國的安全擔憂中,對技術擔憂恰恰不是重點,因為用的是法國EDF的技術,中國只是三分之一的出資人(60億英鎊)。英國的擔憂正好是劉大使淡淡解釋的外國公司控制的問題。據英國媒體透露,梅在擔任內政大臣時期就流露出對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的不滿。英國前商務大臣文斯·凱布爾在接受英媒專訪時也表示,梅曾對中國國企參與英國核能建設表示異議。梅的首相幕僚長尼克·蒂莫西此前也極力反對該項目,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根據政府內外安全專家的意見,中國參與這個項目,便可進入計算機系統,這會給中國人機會,他們將有能力阻礙英國的核能生產。

這種深切的擔憂,並非劉大使幾句話就能冰釋。因為中國企業,尤其是政府掌控的高科技公司這方面的國際口碑不佳,比如華為與美國的糾紛,其中關鍵詞就包含技術竊密與間諜活動等。而劉大使說中國政府不擔心外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會控制中國的經濟之類,並不能稍減外國政府的擔憂,因為誰都知道中國對外資(外部勢力)的控制非常嚴格,外資想搗鬼最後只會將自己折進去;而民主國家是開放性的,到處都是安全漏洞。

中國為什麼反應如此激烈?

《中國全球投資追蹤》資料庫曾用「麻煩項目」一詞概括中國海外投資中的失敗項目,主要囊括前期立項並啟動投資,但後期遭到監管機構駁回、部分或全部失敗的項目。與那些項目相比,欣克利核電項目消耗的只是十年談判光陰與談判費用,但中國政府的反應卻特別激烈,這只要分析一下大背景,就會明白北京有此反應,實在有其情由。

第一,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是中國核電產能輸出海外的第一個項目,中方認為這個項目對全世界有極強的示範效應:連英國都用咱中國的核電技術,其餘的國家還有信不過的嗎?

中國現在有30多個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其中排在最前的四大產能過剩行業是鐵路、核電、鋼鐵、水泥。高鐵項目已經有多個曾簽署協議,卻因對方國內各種原因而叫停。鋼鐵輸出已被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課以高關銳而受阻。

中國核電技術的來歷與高鐵一樣,是通過先後引進各國技術而偷師學藝終成「自主開發品牌」。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先後引進了法國、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的核電技術,從而山寨了三代核電技術,被國際同行謔稱為「萬國牌」,據稱,中國核電設備生產能力可供年均6-8個核電項目。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災難發生後,溫家寶總理要求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在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此後,中國的核電發展停滯,產能嚴重過剩。

按原來的協議,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建成之後,英國埃塞克斯郡將建設和運營一座完全由中國設計的核電站,對於中國廣核集團而言,欣克利項目被視為參與英國核市場的立足項目。而且,中國還與阿根廷簽了重水堆、壓水堆的核電項目。如今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受阻,勢必影響到其他兩個項目,因此中國著急。

中英關係棋盤上,欣克利核電站有多重要?

英國政府已要求中國政府對欣克利事件不要過度反應。事實上,在欣克利引起的不快過去之後,以下事實將為北京重點考慮:

一、認真考慮中英關係的大勢,棄小保大。

從2012年開始,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的第三對外投資大國,到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累計超過1萬億美元。從中國海外投資目標國看,重心已漸從非洲、拉美轉至歐洲、北美。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在歐洲投資已超400億美元,英國成為中國對歐投資第一大接收國,吸引中資總額為160億美元(德國為84億,法國為80億)。品誠梅森(Pinsent Masons)和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聯合發表報告《中國投資西方——中國投資能否改革英國基礎建設》,預期中國在未來十年中,在英國基礎建設行業的投資總額將達1050億英鎊。目前,英國最大的水利公司泰晤士水利(Thames Water)的10%股權由中國國有的中國投資公司持有。該報告還預計,到202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中將有8%進入英國市場,其中一半以上流向基礎建設和房地產行業。

小不忍則亂大謀,與未來的巨大投資相比,60億英鎊的投資未能成行不算是大事,北京冷靜下來,就會想到這點。

二、北京經歷的各種海外投資受挫太多,明智一點會反思投資準則,不再只從自身需要出發,而是考慮投資接收國是否真有需要。比如在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上,中方一直宣稱,該項目能擔負全英7%的電力輸出重任、惠及600萬英國家庭、完工之後將為當地帶來2.5萬個就業崗位;核電成本每兆瓦時(即1000度電)雖比油氣發電成本高27.5英鎊,但比風力發電便宜近20英鎊。

但英國對成本的核算完全與中方不同,英方核算後認為,建造該項目的最終成本將達到300億英鎊(法中計算的總投資是180億英傍),發電成本也遠高於預期。法國公司EDF提供的新一代壓水反應爐頗為複雜,在建造位於芬蘭和法國弗拉芒維爾的第一批反應爐時遭遇了施工難題,並嚴重超支。EDF內部對本公司因建造這種反應爐而要承擔的財務風險,也持有強烈的保留意見。

中國海外投資歷來是政治考量大於經濟考量,不太注重經濟成本核算,但西方國家不同,這種投資失敗的後果要嚴重得多。因此,中國進入西方國家投資,得調整一下不計經濟成本的思維慣性。否則,這些國企投資的失敗,最終受損者還是中國的納稅人。

最應該列入中國政府的「國家考慮清單」之上的是國家信譽問題。一個國家、一家企業、一個人要想建立信譽,一般需要積十數年之功,但其崩壞卻往往在一瞬間,比如近年豐田、大眾汽車公司的遭遇。英國延遲欣克利角核電項目,首要原因就是不信任,國家信譽正好是中國的短板,在未能有良好信譽之前,中國在那些涉及國家安全的項目上,最好不要浪費精力,以免產生更多的「麻煩項目」。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