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7的火爆,告訴我們了些什麼?(圖)

作者:如松 發表:2016-09-22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iPhone 7全球開售的火爆場面,告訴我們了些什麼?(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9月22日訊】以前筆者多次說到,無論企業的經營過程,還是一個人生命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點,你征服了人心,你就是成功!否則,統統都是失敗!征服人心的工具只有一個,那就是信用。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周圍的成功者或失敗者,這就是最鮮明的特徵,雖然他們所採取的方式千差萬別。

這是信用的原理,信用不能量化,因為他存在於人們的心中。就像金銀,自從關注財經的二十多年來,無數人抹黑黃金,什麼「黃金是野蠻的痕跡」,「黃金產量的增長跟不上財富的增長」等等。實際上,這些把戲在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想想看,任何一個朝代伊始的時候,必定會發行自己的貨幣,為了讓自己的貨幣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是權力的象徵),除了使用行政權力保證這些貨幣流通之外,自然而然地就會抹黑金銀。但是,兩千多年來,人類只要發生戰爭或其它災難,都會第一時間立即買入金銀,給自己的未來以保證,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它代表的就是信用,這種信用數千年來存在於人們的心中!任何人都改變不了,任何其他的貨幣也代替不了。

南海事件的時候,無數人在肯德基門前示威,似乎不把美國產品趕出國門誓不罷休,那種聲勢可以用氣壯山河來形容。但是,再看看蘋果iPhone 7發售的一幕幕,你就會發現,所謂的信誓旦旦,其實都是扯蛋。

9月16日的消息說,蘋果宣布,對於沒有預約的用戶,直接到店購買iPhone 7將會缺貨。蘋果同時表示,亮黑色的iPhone 7,以及所有顏色的iPhone 7 Plus已經在最初的在線約定階段一售而空,目前沒有任何庫存。

廣州、深圳、北京、杭州、上海、濟南的果粉如何瘋狂火爆不用多說。據說,有些品種已經炒到26000元。首發當天,天貓旗艦店就湧入千萬瀏覽量,短短几日,京東的預約量就接近400萬。蘋果股價蹭蹭上漲,媒體也多有報導。

如果你說,這是因為中國人有錢,似乎也是不通的,美國、歐洲市場一樣火。美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Sprint此前稱,iPhone 7和7 Plus頭三天預購訂單同比增長375%。同為美國四大運營商之一的T-Mobile首席執行官JohnLegere也發布多個Tweeter稱,iPhone 7系列型號預售火爆,上市前四天的訂單將近是iPhone 6同期銷售的四倍,是公司史上最出色的預售數據。歐洲最大手機零售商CarphoneWarehouse上週稱,今年想買iPhone 7的人比去年想買iPhone 6s的人數要多出70%。

如果有人以不愛國論或其他陰謀論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下面的段落你已經不需要看了,因為筆者是以自身企業的經歷,純粹以企業的觀點看待這些現象。

記得蘋果iPhone 7將要上市的時候,國內很多手機廠商都在自己的微博中和蘋果7做過對比,得出的結論也很一致,那就是在很多指標上自己的手機都比蘋果7更牛,至少差不多,具體是哪些廠家?著名廠家基本都在其中。還有一位大小姐,在某些場合將自己生產的手機當場摔地下,證明自己的手機摔不壞,質量好等等,我不知道他們現在看到蘋果7的銷售會有什麼樣的感想。

國產廠家做這樣的對比,本身就說明自己的膽怯,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有自己的特色,堅持的是自己的理念,最終的目的都是取得了消費者內心的認可,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信用,才可以成功。可國產廠家在公開的媒體上與蘋果對比(如果是內部研究,找差距,不在此列)某些性能,就把自己放到了模仿甚至抄襲的角色,是無法實現超越的,這是自信心極度不足的表現,更無法建立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用。成功的企業一定是有自己的信仰,不懈地追求,走自己的路,然後才有成功。所以,很長時間以來,國產手機只能在中低端市場中互相殘殺。

今日的手機,初級定位是耐用電子消費品,也是通訊設備,但更是一個人的「伴侶」(甚至比一個助手的功能還要強大),你時刻都需要帶著它。這讓它已經不完全是一個商品的角色,而是具有了人文的內涵。國產手機廠家去比較單一功能,還簡單地將手機作為一件最一般的商品來看待,而那種將手機摔地下的辦法,只能說明自己的手機具備了部分功能,但手機不是鐵錠,比較的絕不僅僅是強度,如果一個人願意時刻將一塊鐵錠揣在兜裡、拿在手中,基本等於傻子。

從蘋果7上市時國產手機廠家的態度來看,與蘋果的差距大約還有一個時代。

企業經營的到底是什麼?當今時代,絕大部分產業都是產能過剩的,而很多產品的基本功能也相似,此時比拚的是什麼?

其一,滿足人們對於商品功能的基本需求。比如,一個人早晨上班比較遠,你製造一輛代步的自行車賣給他,這就解決了他的代步需求,這是最基本的商品屬性。這時,幾乎沒有信用的概念,誰生產的產品都沒太多關係,只要能代步就行,沒有自行車,弄輛牛車也可以代步,注重的僅僅是實用功能。

其二,比拚的自然是質量和信譽。

當今社會,幾乎什麼都是過剩的,生產自行車的廠家有無數,如果您的廠家依舊只限於滿足人們代步的需求,估計距離關門也就不遠了。此時,商品的基本功能屬性之上就要比拚質量與信譽。

日本、德國商品主要是通過質量和信譽建立自己產品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用,從而佔據國際產業鏈上的地位。這點本人深有體會,2004年本人買了一臺三菱分體式空調,到今天還在用(已經搬動過多次),只加過一次雪種,製冷效果和當初沒什麼差別,非常安靜。後來,思想「進步」了,希望支持國貨,買空調的時候買了兩臺國產機,國產機「年輕」很多,但到了今天,這兩臺年輕的傢伙,經常要維修、加雪種,最煩人的就是噪音很大。再有就是1999年初,本人在朋友的鼓動下,買了一部國產手機,記得很清楚是3500元(那時可需要兩三個月的工資),結果用了不到兩個月,多次維修也難以修好(牌子就不說了),結果還是再買了一臺摩托羅拉(雖然不是德國和日本的產品)來使用。

當初用手機坑害了本人一把的這間企業,今天依舊是深圳的著名企業,至今十幾年,它的產品再也不看。

質量和信譽,積累的是人心,而信用就是相互之間的紐帶,任何企業如果要發展,就必須投入到這種激烈的比拚當中。

但是,對部分電子產品,今天本人的觀念也有些許改變,最新的感覺是:華為的手機或許還可以用,因為家屬去年開始用華為,一直沒有出什麼毛病,也還算好用。

其三,文化的比拚。

質量和信譽之上,就是文化的比拚,這是企業比拚的最高內涵。

筆者原來的鄰居是給蘋果做代工的一間公司的亞太工廠的質量監理(不是富士康,他們公司幾乎專業給蘋果代工)。他說過,蘋果的要求,質量是基礎,這是必須保證的,但還要將蘋果的產品當成一件工藝品和文化用品來看待、來生產,不准許出現絲毫的瑕疵。

這自然與喬布斯有關。

喬布斯是個完美主義者,筆者也一直認為完美主義者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高尚的、最高貴的。喬布斯認為,完美的質量沒有捷徑,要關注所有的細節,最終要讓自己產品永遠和別人的不一樣,讓這些內容成為自己對消費者的承諾,這種承諾時刻都要兌現,當然通過承諾建立的就是遍及世界的信任。同時,喬布斯認為創新是無極限的,有限的只是人們的想像力(對於這點,筆者深以為然),同時要在自己的產品中植入美學元素、人文元素,所以,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公司,員工之中還有動物學家和人文學家擔任企業的管理者。喬布斯讓人們對蘋果公司產生了這樣的印象、遐想,即蘋果打動消費者的不僅僅是其生產的產品本身,而是這些產品所代表的具體涵義。

如果蘋果僅僅是一件耐用電子消費品,那麼,其他廠家只要精益求精地把質量做好,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追趕起來是相對容易的。但是,當蘋果將創新的想像力、美學內涵、人文基因等因素植入到產品中之後,他就具有了另外的含義,既是藝術品、美學產品,也是活力的象徵和身份的象徵,後來者很難追趕。筆者一直認為,喬布斯是一個時代的標誌,是企業經營的一種頂峰。現在的總裁庫克,是喬布斯辭職前推薦的,繼承的是一樣的企業文化。

最終,蘋果是通過質量、產品的內在文化內涵等建立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牢固橋樑,這種信用已經不僅僅是有形的質量等內容,還包括了創新、美學、文化等精神的內涵,比德日產品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窮學生,即便借款也要購買蘋果手機,絕不僅僅是因為質量,而是因為蘋果所蘊含的特定的文化。當用文化征服了別人的心靈的時候,這樣的企業是戰無不勝的。很多蘋果粉,甚至將擁有一部最新的蘋果手機,當做擁有了一個「伴侶」(已經不僅僅是一件電子產品),只有如此,才能讓他們傾其所有購買蘋果機。也所以,筆者同意任正非的那句話——「美國將會經久不衰,因為創新。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和質量上,而且也體現在文化上。」

筆者一直在想,如果進一步、讓一件商品成為消費者眼中的一種「宗教」,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一種廠家,還在比較產品的單一功能,而別人卻已經上升達到人文、伴侶的內涵,這中間還需要跨越幾條深不可測的鴻溝,這種鴻溝甚至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無法穿越。

或許有人說,上述問題,你講的和我們的距離太遙遠,我們還生活在叢林社會,那些東西太高大上了,那咱要告訴大家,這些內容時刻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存在,因為他們最終要建立的都是「信用」二字,無論德日的質量與信譽,還是蘋果的人文都是為了建立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信用」。

就以銀行來說事。20多年前,本人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是:同行企業有一條在當時非常先進的生產線,是從西德定制的,同類的生產線在當時世界上僅有兩三條,這是一條完整的醫療器械生產線,產品的毛利率超過300%,同類的產品全世界只有三家,除了這家之外尚有日本一家、美國一家。當時基於各種原因,外資無法匯入(外資企業),流動資金發生短期緊缺,向當地的中國銀行申請貸款,以流水線抵押。銀行說,只能按生產線的原值抵押五成。這家企業說,能否放寬?銀行說絕對不行,這是規定!實際上,企業半年左右就歸還了銀行貸款。

這家中國銀行的做法對嗎?大錯特錯。

這樣的流水線,即便抵押九成甚至十成也沒問題。

我們知道,央行印出來的是花花綠綠的紙鈔,其實紙鈔和紙張一點差別都沒有(你我都可以印,前提是不被抓到),之所以央行印出來的紙鈔最終可以成為貨幣,在於投入到經濟生活中後給紙鈔注入了信用。可是,不同的企業注入信用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對於上述這條生產線(這間企業)來說,給紙鈔注入信用的能力是超強的(因為技術),也就是說,這間企業創造信用(盈利)的能力是超強的,即便將流水線抵押到九成、十成,企業也不會讓銀行動這條流水線分毫,一定會按期還款。即便銀行將抵押率提高到十成,如果不能按期還款,銀行會拍賣設備,這間企業損失的是商譽、生產和佔領市場的機會,等等,損失巨大,完全是得不償失,也就根本不可能這樣做。

相反,如果另一間企業,擁有一條同樣原值的生產線,但企業效益低下,創造信用的能力很低,已經瀕臨破產。此時,用它的流水線抵押貸款,如果銀行還奉行五成抵押率的原則,就可能掉入陷阱。因為這間企業隨時可能破產,而破產後的流水線可能僅僅是廢銅爛鐵,可能就乾脆賣給銀行了。不要說抵押率是五成,即便四成、三成也很危險。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企業抵押的是設備嗎?不是,實際抵押的是企業創造信用的能力,而核心流水線就是創造信用的主要工具。同樣價值的設備,當創造信用的能力不同時,抵押率完全不同,而當今銀行業採取的劃線的辦法,完全是南轅北轍。

前幾天,和深圳的朋友交談到關於高利貸公司的經營問題,也涉及到在經營過程中關於信用的內涵和如何運用,可惜,現在大多高利貸公司並不知道覺醒,巨大的風險在不斷的累積之中。但基於一些商業問題的考慮,在此就不便多說。

任何行業,都可以找出上述邏輯,當找出上述邏輯之後,就會發現世界變了個樣。

任何企業和個人的成功,都在於點滴的積累,積累的都是信用,當站在信用的基石上,越大的蕭條,越是大好的機會,因為即便自己的父母,也做不到將競爭對手驅逐出市場,讓他們將市場份額乖乖地讓出來,但蕭條卻可以做到。而「剩者為王」的邏輯就是用質量信譽、人文文化積累人心。

當人心持續積累之後,力量有多強大?就像今天的蘋果iPhone 7。

責任編輯:靖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