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明珠換燒餅,賀知章虧大了?(圖)

作者:石萱 發表:2016-09-28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著名的《回鄉偶書》琅琅上口,十足反映出離家遊子的心境。(圖片來源:Pexels)

說到「唐朝」您想到什麼?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唐詩」吧?是的,唐朝是一個神奇的、詩的國度,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深深迷戀其中,人人都讀詩,人人都能吟上幾句詩。

唐朝孕育了一批傑出的詩人,給後世留下5萬多首詩,姓名可考的詩人就有兩千多位,體現出中國文字和音韻之美的優美詩歌陪伴我們成長,豐富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詩人們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對生命的吟詠和對社會國家的人文關懷。

唐代很多傑出的詩人都有自己的稱號,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奴賈島、詩傑王勃、詩豪劉禹錫……各有其精彩的故事。

回鄉偶書》「詩狂」作

以下要說的這一位主角,人稱「詩狂」(此稱號和個性及詩風有關),是初唐和盛唐時的著名詩人,有一天拿了家裡珍藏的明珠送給尊敬的修道老人,沒想到被換了三十多個燒餅回來,還請他吃,讓他憋了一肚子氣,心裏嘔的不行!這位大詩人是誰?

您答對了嗎?他就是《回鄉偶書》的作者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號「石窗」,晚年號「四明狂客」,是三國時東吳名將賀齊的十八世孫。雖然流傳下來的詩作不多,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僅有二十首,但絲毫不影響他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著名的《回鄉偶書》琅琅上口,十足反映出離家遊子的心境,感動無數後人!我們大都認為這是一首感傷的詩,其實詩中含有積極向上的真正寓意。就在此時期,賀知章遇到了神仙王老,棄官修道,改變了命運……

騎驢老人善修道

賀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一棟房子,他家對門有一個小板門,經常可以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騎著驢從那兒出入,神奇的是:過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臉色、衣服竟然還像原來的一樣,不顯老態,沒有任何變化,也看不到他有任何家屬。詢問巷子裡的鄰居們,都說老人是西市賣穿錢繩索的王老,也沒有別的職業。賀知章觀察很久,發覺他不是一個平凡的人,所以空閑的時候經常到王老家造訪。

老人總是恭敬謹慎的迎接賀知章,他身邊只有一個童子供使喚。賀知章問老人以何維生?老人隨意地回答他。因為和老人來往日漸增多,賀知章對老人就更加尊敬,彼此談論的內容也多了起來,言談中,老人透露他善於修道煉丹之術。賀知章向來尊信黃白之術,有意求道,故願意拜老人為師。

珍貴明珠換燒餅

後來賀知章和夫人拿著一顆自己在家鄉時得到的,已珍藏多年的明珠,特地獻給老人,請求老人能夠傳授道法。老人收受明珠之後就交給童子,讓他去市集買餅,童子遵從吩咐,用這顆價值不菲的明珠換回三十多個燒餅,並請賀知章吃。賀知章心裏可真不是滋味,這麼一顆珍貴的寶珠是特地送給老人的,想不到老人卻不珍惜,如此輕用!

老人早就察覺他不滿的情緒,平靜的對他說:「道術可以用心來得,哪裡是在於力爭獲取呢?慳惜之心不停止,道術是沒有理由成功的。求道之人應該到深山窮谷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探索尋取,不是在市朝所能傳授的啊!」賀知章聽了心有所感,領悟了老人話語中點化的意思,拜別老人就離去了。過了幾天之後,老人不知所蹤。賀知章於是請求辭官,入道還鄉,最終看淡世間功名利祿,終成正果。

就在賀知章還鄉修道的時候,寫了這首《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其意是感慨自己修道之心太晚,但又何嘗不是一個好兆頭?一個鄉間小兒天真無邪的「笑」字,將賀知章得道後的心情表露無遺。明珠換燒餅,換到的東西豈不是太珍貴了嗎?

原文

賀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對門有小板門,常見一老人乘驢出入其間。積五六年,視老人顏色衣服如故,亦不見家屬。詢問里巷,皆雲是西市賣錢貫王老,更無他業。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謹,唯有童子為所使耳。賀則問其業。老人隨意回答。因與往來,漸加禮敬,言論漸密,遂雲善黃白之術。賀素信重,願接事之。後與夫人持一明珠,自雲在鄉日得此珠,保惜多時,特上老人,求說道法。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餅來。童子以珠易得三十餘胡餅,遂延賀。賀私念寶珠特(明抄本「特」作「持」)以輕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豈在力爭;慳惜未止,術無由成。當須深山窮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賀意頗悟,謝之而去。數日失老人所在。賀因求致仕,入道還鄉。(出自《原化記》)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