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痰成北京奧運最大隱憂

發表:2001-08-23 01: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隨著贏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的興奮減退,北京人對於今後七年要做的事情感到有些緊張。當然他們並不擔心體育館和道路建設,也不擔心清除污染,部分人真正擔心的是中國人隨地吐痰惡習。

據華盛頓郵報22日報導,走在這個古老首都的任何一條街道上、坐在任何一家電影院或者進入任何一家飯店,過不了多久就會聽到有人清嗓子的噪音,然後吐痰,通常是吐在地板上。

如果到了奧運會上,尤其是在女子體操平衡木比賽或者男子百米賽跑發令槍響之前出現這種清嗓吐痰聲,會是什麼情形。

這是讓許多北京市民,包括市長劉淇感到麻煩的問題。北京市最近發起運動,要求市民戒除令中國難堪的十多種壞習慣。吐痰列在榜首,其它毛病還包括罵人、排隊加塞、推推搡搡上火車、拒絕道歉和從來不微笑。

劉淇告訴北京官員說,「我們要建立北京新形象。儘管這些習慣都是小毛病,但他們反映了我們精神文明中的大缺陷。」

中國是一個對於自己的世界地位和古老文明價值缺乏安全感的民族。被選中舉辦奧運會被證明是值得國際尊重,但吐痰又將證明它不值得尊重。他們擔心,某個人吐痰將造成整個國家丟臉。

劉淇是中國試圖清除北京街道上痰跡的眾多官員之一。甚至在共產黨上臺之前,蔣介石曾經派出軍人到北京各個地方,制止居民隨地吐痰。

在八十年代初期,超級領導人鄧小平開始大規模運動,制止「這種不衛生習慣」,派出二十萬衛生檢查人員到北京各個角落,對隨地吐痰者罰款。

北京全市建立了一千個反吐痰中心,許多地方張貼畫有顯微鏡下危險病菌的宣傳畫,口號是「要健康,不要吐痰」。

一份報紙甚至莊嚴宣布:消滅吐痰的努力不僅可以清除首都的痰跡,也將淨化人們的心靈,提高全民的道德標準。

九十年代初期,中國人開始到國外旅遊的時候,政府印發了國外行為規則,其中規定「不要在公開場合吐痰。如果必須吐痰,吐在自己的手上。」

這些運動收效有限。鄧小平本人在人民大會堂的沙發旁邊就有一個痰盂。

中國市場改革的總設計師經常用吐痰停頓講話,有時讓外國來訪的政要很不舒服。

但公開吐痰已經比二十年前少得多。在天安門廣場的衛生檢查員王成保(音譯)說,「二十年前到處都是痰跡。」現在,他每天都能抓到幾個吐痰的人,要他們清除污穢,教育他們吐痰傳染疾病、污染環境、令祖國難堪。

專家說,中醫認為痰是身體內不平衡的徵狀,吐痰是一種健康的反應。只有在十九世紀西方人到了中國並指出這種毛病之後,中國人才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今天中國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贊成隨地吐痰。但至少有三億人承認他們經常吐痰。(多維)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