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浩劫的柬埔寨華人(1)

發表:2002-01-12 01: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談到柬埔寨,許多人會自然地把它與70年代極端共產主義政權的大屠殺聯繫起來。在紅色高棉掌權的年代,上百萬人喪生。柬埔寨的華人是如何經歷近代歷史的浩劫而生存下來的呢?他們現在的處境如何呢?據史料記載,華人自從16世紀就來到柬埔寨定居。在柬埔寨的華人人數在70年代初期大約有70萬,到了80年代初,華裔人口急劇下降。在21世紀的今天,華人人口又恢復到了50萬左右,約佔柬埔寨全國人口的5%。

柬埔寨華人似乎青一色全都是潮州人,大約佔華人人口的80%。潮州話是柬埔寨華人社區的通用語言,潮州會館則是柬埔寨華人最有影響力的組織。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專門對柬埔寨華人做過大量研究的愛德華茲博士說,美國支持的朗諾將軍70年代策動政變後,華人受到歧視和排擠。

愛德華茲博士說:「在1970年到1975年,朗諾將軍成立的民族主義政府執政期間,華文學校被禁,華文報紙被迫關閉。中文成了受孤立和敵視的語言。在當時的柬埔寨,華人被與共產主義和共產主義者劃上了等號。波爾波特1975年上臺,從1975年到1979年間,華人因為使用自己的語言而受到歧視、甚至被殺害。華文學校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華人控制柬埔寨經濟命脈 *

愛德華茲博士認為,總的來說柬埔寨華人還算是相當幸運的,因為除了這10年之外,華人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歧視。洪森政府上臺之後,寬容開放政策使當今的柬埔寨華人在經濟和政治上成就顯赫。柬埔寨華人80%從商,大部分為製造業,也有小生意,幾乎控制著柬埔寨80%的經濟。在政治上,目前柬埔寨洪森政府內閣中超過一半以上的內閣部長都有華裔血統。現任國會議長的謝辛也是華裔,還有為數很多的華裔第二代、第三代擔任政府行政機構的高級職位。當地華人最高領導機構、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也很容易地與政府要員取得聯繫溝通,為華人社區爭取利益。

柬埔寨新聞部長呂來盛是第二代華人。他雖然出生在柬埔寨,但是在6歲時,他的父親把他送回到中國汕頭讀書,直到他15歲那年才重新回到柬埔寨。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同時擁有美國國籍的呂來盛決定回到柬埔寨從政。四年前柬埔寨舉行首次大選之後,呂來盛出面幫助組成了由拉納烈王子領導的奉辛比克黨與洪森領導的人民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呂來盛說:「我認為柬埔寨需要人才。我作為一名柬埔寨的華人,希望幫助他們。我留過學,見識識也廣,因此我決定回來為友好善良的柬埔寨人作出點奉獻。」

呂來盛說,雖然到今天這裡的華人還認為中國是他們的祖國,但是他們也有義務來建設柬埔寨。他說:「華人在柬埔寨定居已經很多代了。我們在這裡落地生根,也必須來建設這個國家,我對柬埔寨的未來感到非常樂觀。」他說,柬埔寨是一個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60年代這裡被稱作是東方巴黎。還有人曾一度稱之為黃金國度。30年來的動亂使柬埔寨的發展完全停滯,否則今天的柬埔寨會更加繁榮。

* 大批華人加入難民潮 *

在紅色高棉製造的劫難中死裡逃生、以難民身份定居澳大利亞的華文作家黃潮平說:「波爾波特執行的路線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他認為當時共產主義,不論是中國、還是蘇聯的共產主義都執行的不徹底。波爾波特要首開世界記錄,執行一條極左馬列主義路線。他在他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也就是1975年4月17號,立刻下令首都金邊邊兩百萬人口和全國各大城市、中小城市以及一些鄉鎮鎮的民眾全部要撤離原居地,到一些極小的鄉村、或者是沒有人煙的深山密林。」

黃潮平說,60年代柬埔寨當時的華人人口有70多萬,這僅包括承認本身是華籍的,而一些入了柬埔寨國籍的歸化者還不算。波爾波特從75年4月到79年1月這段統治時期裡面,大批華人被屠殺、病死、餓死。

柬埔寨華人也經歷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印支半島的難民潮。黃潮平說,當時逃難有兩條路,一個是海上逃難,另一個為陸路逃難。由於柬埔寨與泰國接壤,柬埔寨華人大多採取陸路逃難。他說:「陸路逃難的困難包括一路上會遇到波爾波特殘兵敗將,有越南軍隊,還有偽政權的軍隊,還有泰國的強盜以及泰國的邊防軍。還有一個更悲慘的命運就是在第一次華人和柬埔寨人逃難到泰國的時候,那時候大概有三萬多難民。泰國認為這些人可能會隱藏著間諜,認為這是泰國的一個包袱。結果把這些人從泰國邊境送回到柬埔寨,但不是從原路送回去,而是從北邊的省份送回去。山下全部埋了地雷。三萬多難民在10多天的遣送中死了幾千人。」

(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