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哪來這樣的政府

作者:湘蜀 發表:2002-05-17 17: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不久,我寫了一篇文章。講的是北韓政府的極權和暴政
,使得它的人民寧願死在外面,而不願回去。哪知天下尚有如此雙重奇怪之事,今天的中國政府的所作所為,竟然和北韓政權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上個禮拜,有一個在Boston居住,名叫楊建利的中國學者,在雲南昆明
被中國政府以「不宣布」的罪名給抓了起來,關進了監獄。我大概查了下
資料,此人到美16年,讀破了兩個最著名的大學的博士學位。為人正直,
善良。追求民主自由,極度關心中國的前途和發展,幾近書獃。怎麼講?
他就是整死不加入美國國籍。為的是要做一個他認為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如此一個愛國者,一個我視為是靠理想而生存的單純的半傻讀書人,竟被
抓了起來。天地良心,請問中國政府的當官中人,你們有哪個在美國這塊
土地上勤耕苦讀過?而又有幾個不是為自己,同時為自己的兒孫企圖獵獲
一張美國的綠卡和公民身份而奮鬥終生?你們有什麼資格和他相比?你們
又憑什麼要抓那個老實巴交的楊博士?

這事讓我想起了一件著名的歷史故事。公元前101年,中國漢朝的特使蘇
武,全權授命,到匈奴談判,結果竟遭誣陷要搞暴動,而被匈奴當局關押。
蘇武拒絕認罪,斷不投降。結果被判在冰天雪地的貝加爾湖地區放羊,與
世隔絕,長達20年之久。最後匈奴想和漢族修好,漢朝政府得知蘇武還活
著,就把歸還蘇武作為和談的先決條件。當蘇武回到中國時,已從一個40
歲的壯年人變成了60歲的老人。但他的故事卻為後來的老百姓代代相傳。

今天楊建利的故事和蘇武的故事卻有著若干相似之處和不同之點。相似在於,兩人都是大愛中國者。都有堅強的信念,百折不繞。一般來說,相似的東西都不太新鮮,不需著墨過多。不同的地方會使人大感興趣。蘇武和楊建利,前者在自然環境極度惡劣的貝加爾湖地區;後者在物質高度發達,生活安逸舒適的美利堅。前者不忘中國,可能還有懷念當時在各方面都處於先進地位的大中華美好生活的願望;後者不忘中國,就只能是一個原因,愛那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裡的人民!前者的政府,在蘇武受陷的第二年,就大兵壓境,和匈奴酷戰一場,另一個著名的有關李陵的故事就發生在那時(此文擱下這段歷史不談);後者的政府16年來,堅決不更新楊建利的護照,拒絕這個愛國者於國門之外。前者的政府,在得知蘇武還在人間時,不惜一切代價以迎接英雄回歸;後者的政府,在得知楊建利回國後,按捺不住陰險的喜悅,竟當這個書獃子是自投羅網,就勢將其下於大牢。前者國家的知識份子,為營救蘇武的生命而呼號奔波,為他的事跡而讚美謳歌2000餘年;後者國家的知識份子,對楊建利的壯舉卻是聰耳不聞,對他的處境是毫不關心。

那年,我回國再到都江堰訪問。當我站在寶瓶口和飛沙堰上面,見到兩千年前,中國人就造就了如此偉大的工程時,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感覺。懷疑中華民族的遺傳能力。我們今人的智慧不如前人,已成定論。更可怕的是我們知識份子的陽痿趨勢是按高次曲線下降發展的。而統治者的暴戾和橫行是按高次曲線上升。當年的魯訊,僅為北洋軍閥殺了幾個學生就拍案而起。今天的知識階層對著大兵開著坦克車,屠戳學生和老百姓無動於衷。一千年前的秦儈,在那樣腐朽的皇帝統治下,也還最終被繩之以法。今天,李鵬在殺人十幾年後,居然還穩穩地座在那裡。

38歲的楊建利,有兩個年幼的兒子。目前,一個極盼丈夫歸來,望眼欲穿的妻子,兩個年幼無知,嗷嗷待撫的兒子正在等待,等待楊建利回來和他們團聚。我們理應為此而呼籲。楊建利,一個懷揣過期而被拒絕補發的中國護照長達16年之久的青年學人。他要回國,在天底下你還能找到這樣的愛國者嗎?就算你惡意地揣度他有什麼個人企圖,有什麼企圖嚴重到值得你們把他打入監獄?據說楊建利是一個100%的非暴力和反暴力主義者,他並沒有任何武力推翻中國政府的言行。咱們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有推翻你政府的企圖,那不也是正當的嗎?美國的人,每4年就要舉行一次推翻現政府的演習,不少人差不多每天都在策劃著怎樣推翻現在的政府。中國政府中的某些派別不也是成天在想著推翻現政府嗎?

尊敬的中國政府,在楊建利的問題上,你們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第一,馬上就放人,這樣你們還可以繼續贏得人們一定的表揚,可以救藥。第二,搞了半天,你還是不得不放人,但是你們就失去了人們的起碼的尊敬。被看成是和北朝鮮的獨裁者一樣的東西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