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腐敗開始了」 藥品購銷「陽光工程」黑幕重重

發表:2002-07-16 07: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藥品招標採購系列調查(一)

 國家推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初衷是規範醫療機構藥品購銷活動,提高藥品採購透明度,遏製藥品流通領域不正之風,減輕社會醫藥費用負擔,保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順利實施。1999年9月以來,全國大多數醫療機構已經實施了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但據各地反映: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後,患者沒有得到招標降價後的實惠,零售藥價仍居高不下;醫藥工商企業叫苦不迭;醫院也是滿腹怨言……良好願望並沒有很好實現。其中原因何在?如何解決?最近,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近年來,醫藥領域的藥價虛高、巨額回扣、假冒偽劣等問題日漸突出,不僅嚴重損害了患者利益,而且加重了國家醫療保險負擔。整治藥品生產流通領域的不良現象已成為國家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一個迫切任務。於是,藥品購銷的「陽光工程」--集中招標採購出現了。但是,這項改革試點兩年多來,卻暴露出種種令人擔憂的問題。

  「一輪腐敗開始了」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顧問、浙江省醫藥商業協會會長趙博文一直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進行著艱難的「對抗」。這位曾擔任浙江省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的老人在醫藥行業依然扮演著很活躍的角色。從出現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第一天開始,他就說:「醫藥企業脖子上又多了一把鋒利的刀。」近年來,他始終對藥品集中招標採購進行著跟蹤調查,今年年初,他得出結論:實行招標以後,「新一輪腐敗開始了!」

  趙博文認為,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併沒有遏制不正之風和暗箱操作,「過去是小腐敗,現在是大腐敗。過去醫藥企業要公關的對象還只是醫院院長、藥劑科主任和醫生,現在則又增加了分管的衛生局長、招標辦主任、藥事委員會成員。只要其中有一個環節沒有疏通,即使中了標也是白搭,可謂『舊弊未除,又添新病』。」

  國家經貿委一位官員近日在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四屆四次理事會議上激憤地說:「第二天要招標了,某公司一夜之間送出去20萬元,為啥送這些錢,大家都心照不宣。」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霞指出,有些省、市招標機構對一個品種選中3家企業同時中標,由這3家企業再分別去和醫院談進貨數量,這樣中標之後企業仍舊需要靠折扣、贊助費「競爭」以爭奪最後的訂單。另外,參與投標的企業在中標結果公布時,對落標品種不知情,一些報價高的同一商品仍能中標,暗箱操作時有發生。企業無法瞭解評標的依據,更不知道評標過程是否科學、合理。人為因素仍對評標結果起決定性作用。

  浙江一家年銷售額近20億元的醫藥流通企業董事長對記者說,醫院向企業伸手早已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他講了一個事例:某醫院以新大樓落成慶典為名,向企業索要××萬元的贊助,被有關部門查處後要罰款×萬元,結果醫院最後又將這筆罰款轉嫁到了企業頭上。「靠招標遏制不正之風?願望當然很好,但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他說。

  不公平競爭令企業如鯁在喉

  趙博文認為,在醫藥生產流通企業和醫療機構的博弈過程中,前者一直處於弱勢地位,而推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以來,更是進一步使醫藥企業淪為「弱勢群體」。

 國家計委下發的《關於藥品招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只允許向投標企業收取招標文件成本費和向中標企業收取服務費,其中招標文件成本費為150元/份,中標服務費為0.1%-0.6%。各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在15%範圍內浮動。除此之外,招標代理機構和醫療機構不得向投標人收取其他任何費用。

  而據記者調查,投標企業需要承擔的費用除了國家計委規定的項目,還有「進門費」(類似報名費)、會務費、磁碟費(用於錄入品種)、新藥入門費、藥品質量檢驗費、違約保證金等。而招標文件的售價一般高達300-500元/份,中標服務費也多按銷售額的1%-2%收取。

  與此同時,招標過程手續繁瑣。根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調查,首先是投標企業需提供的文件、材料繁多。參加投標的醫藥企業必須提供藥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複印件、企業代碼、生產批件、法人委託書、價格文件、GSP達標證書、GMP認證證書、最新藥檢報告、總代理委託書、產品說明書等。其次,提供樣品,價值巨大。有的招標機構要求投標企業必須按品種、按規格提交一個樣品。若投標品種規格多或藥品金額大,一個企業僅樣品費用就高達幾萬甚至近百萬。第三,需準備大量文字資料。招標機構對文字資料的印刷、紙張要求都很高。醫藥企業投標的每一個品種每一個規格,需要準備20-30頁的紙質文件。一旦某項內容沒有提供,便成為廢標,一切工作化為零,需從頭再做。這些繁瑣的程序和不必要的資料給企業帶來了沈重的負擔和不應有的麻煩,造成社會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

  另外,招標過程中企業需承受種種「不公正待遇」。浙江省紹興市某醫院規定,對該院使用量排在前5位的中標藥品,要在中標價的基礎上再行降價,否則停止進貨。該省另一家醫院規定,藥品中標後,若遇國家調整藥品價格,低於中標部分,由中標企業貼補差價,高於中標價的部分則歸醫院所有。湖州市招標單位規定,藥品第二次投標價必須低於第一次3-5個百分點,否則視為廢標。

  無序競爭並未根本好轉

  衛生部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全國有6700家醫藥生產企業和1.65萬家藥品批發企業,推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目的之一,是要優勝劣汰,逐步扭轉醫藥生產流通領域「小、散、亂」的局面。這位官員顯然認為,反對招標的主要是那些「劣質」企業,而規模大、經營好的醫藥企業將通過招標勝出。

  但是浙江一家銷售、利潤在省內和全國都名列前茅的醫藥批發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參加招標是等死,參加招標是找死。」因為在一些地方,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使得醫藥企業之間的競爭「空前激烈」。

  除了回扣之類的手段,有些企業為了搶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參與競爭。據浙江省經貿委調查,某醫藥批發企業一份中標目錄共計41個品種,有14個品種的中標價格低於公司的成本價,還有部分品種是等於或略高於成本價。杭州市13家醫院的一次聯合招標的199種中標藥品中,只有12%有微利,其餘88%的藥品中標價都低於銷售成本。

  記者在採訪中還聽到一個「笑話」:一次某大醫院對一種叫頭孢曲松鈉的抗生素進行招標,投標價格最高者超過120元/支,而最低者竟是每支6元多!親身經歷這件事的杭州某著名醫藥生產企業銷售公司負責人說,120元/支的價格固然未必合理,但6元/支實在離譜,除非偷工減料,因為這個價格遠遠低於合理的成本。這位人士還指出,類似這樣的惡性壓價事件在藥品招標中時有所聞,不僅擾亂了市場,更引發國家計委對多數藥品大幅降價致使一些百姓常用藥、急救藥的生產無利可圖,企業不願生產導致斷檔脫銷,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醫院搶救、治療的正常開展。

  另外,一些藥品生產企業為了「出奇制勝」,動腦筋把企業戴上「合資」的帽子,把原有產品換上一個洋名,或者加一些無關緊要的成分稍稍進行「技術改造」變成「新藥」,結果同樣的產品價格卻上升了數十倍乃至數百倍

中國經濟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