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課本嚇跑矽谷老外 老外急需新教材

發表:2002-08-02 0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近20年來,雖然世界各國的漢語學習者逐年增多,可根據人口來算,漢語和其他語言相比仍存在著一種怪現象: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數最多,相當於英語的3倍,可把漢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人數卻很少,而且大多隻處於初級水平。」德國美因茨大學應用語言學院院長柯彼德教授,稱這種現象是一種「金字塔」現象。

7月21日至31日,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聯合主辦的「2002年中文教學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美國等15個國家34所高校的漢語教育專家、學者們出席了研討會。會上,一些專家不約而同地談到了這種無奈,他們認為,現階段,對外漢語教材的老化與過時,已經成為制約中文教學發展的瓶頸。「幾年前,《The Beginning Chinese Reader》是我們學校的主導教材,可它最早成書於20世紀40年代,詞彙過時、語境落伍,還瀰漫著一股老學究氣息。」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中文教學負責人章因之教授抱怨。

美國加州聖何塞大學中文協會梁啟昌教授上個世紀60年代定居美國,他花費近10年時間創立了中文協會。「這兩年,美國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高漲。可是,不少學生剛學了一兩課,就不再談論漢語了」。原來,這些身處矽谷的中國迷們看到的仍然是30多年前出版的教科書,一些那個時期特有的詞彙充斥其間,「怎能不叫他們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呢?」梁教授慨嘆。

說到實用的漢語教科書,法國巴黎東方語言學院中文系主任徐丹教授頗有感觸。她說,國內人士在編寫對外漢語教材時,對外國學生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生活環境考慮得不夠。「目前,我們特別需要一套適應時代需求、符合外國學生學習規律的全新的對外漢語教材。」

「簡而言之,我們就是要求『教材本土化』」,教學經驗豐富的柯彼德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口味」理論。他認為,要徹底改變「金字塔」格局,就必須調配出爽心可口的兩道菜:一是盡快編寫出適合不同國家文化情境和語境的對外漢語教材,即教材內容要符合不同文化背景求學者的「口味」。他舉例說,在義大利,「咖啡廳」肯定比「食堂」更容易讓學生記住。

柯教授說的第二道菜就是編寫出適合不同母語學生的漢語教材,他建議中國與各個國家合作,共同完成中英、中德、中法等不同參照語言的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工作。他解釋說,目前,通用的漢語教材基本都是中英對照,這就給母語非英語的外國學生設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即使市面上出現以其他語種為對照的教材,也是從中英對照版本中翻譯而來,勢必存在一定的誤差。

事實上,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已率先在此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2002年3月,該校編寫並出版了針對英語國家漢語教學使用的《新實用漢語課本》(第一冊),此書將在9月成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的指定漢語教學用書。此外,據國家漢辦嚴美華主任介紹,他們計畫在兩年內編寫出世界主要語種國使用的漢語教材,包括英語、法語、德語、俄語、韓語、日語、印尼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

柯彼德教授說:「我們真心希望這些項目長期地開展下去」,為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為了讓更多的中文愛好者成為漢語大家族中的一員,他們這些外國人願意「傳道授業解惑」,並且樂此不疲。  

中國青年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