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陪讀村」

發表:2002-10-11 17: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些媒體連續報導了「大學生父母陪讀」的消息,稱已經升入大學的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學校的住宿生活,在校外租房,並讓父母千里迢迢來陪讀。這一現象不但引起了有關專家學者的注意,在學生們中間也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大家對此事的看法各不相同,家長們自然是可以體會和理解其中的「苦衷」,而在校大學生有的不屑一顧,也有的嗤之以鼻。近日,記者隨幾名在校大學生來到了北京的「陪讀村」,親眼目睹了「陪讀村」裡的大學生和陪讀家長的生活。

  一個學生和他的陪讀媽媽

   10月7日,記者和北京體育大學大一的新生李江及他的幾個同學一起,乘374路公共汽車來到了海淀區巴溝村,見到了李江的同班同學王一豐和他的陪讀媽媽趙阿姨。

   那天是個難得的好天氣,記者來到他們家時,王一豐的媽媽趙阿姨正在院門口晒被子。記者一時無法判斷她的年齡,只是可以看出她很年輕。她說,她是上個月10號從老家山東濟南到的北京,送完兒子之後她就沒有回去。其實也不為什麼,說到底還是不放心。兒子王一豐從小沒有離開過家,身體一直都不怎麼好,考上北體大也純粹是個偶然。怕兒子一時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會吃苦。
  

   「那您現在不上班了嗎?」記者問。「我以前在濟南的一個醫院裡當護士,去年我就提前退休了,也是為了兒子。他高考前學習負擔重,不能沒有人照顧。」趙阿姨回答。

   在王一豐這個簡單的「家」裡,記者看到,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平房裡,除了兩張床之外就是一個簡易衣櫃,東西很少,但收拾得十分乾淨。坐在媽媽身邊的王一豐一直沒有開口說話,一臉的平靜和簡單的笑容。能看得出來,正如他媽媽所言,「他還只是個孩子。」

   之所以住在這個村子裡,是因為這兒離兒子的學校比較近,照顧起孩子來比較方便。王一豐的媽媽給記者講了她每天的生活:早上起來給兒子做早飯,然後兒子去上學,中午大多數時候兒子回家吃飯,晚上下了自習兒子回來睡覺。她負責給兒子洗衣服、整理第二天上課需要的書本和資料。平時沒事的時候,翻翻兒子的書,出去買菜、回來做飯。這樣一天就算過去了。

   王一豐的媽媽還告訴記者:這間房子每個月的房租是500元,而且還不包括水電費。加上娘兒倆日常的生活費一個月就得大約1500多元。這些錢都得靠濟南老家的爸爸每個月給寄來。有人勸趙阿姨沒事了在北京找個工作自己再掙點錢,可是趙阿姨覺得她呆在北京的目的就是為了兒子,要是工作就沒法照顧兒子了。  

「陪讀村」裡故事多

   據離這個村子不遠的外來人口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介紹:附近村子裡的確住著許多外來的中年婦女,她們既不是來打工的,也不是來旅遊的,前幾天才聽說,是專門來給在大學裡上學的孩子做飯的。這位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外地來的陪讀父母們都不約而同來這一帶租房,可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幾個村子離海淀的一些高校近吧。」

   「他們說的外來人口就是這些陪讀的父母們。」李江說。這也正是大學生們把這一帶叫做「陪讀村」的理由。陪讀村裡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陪讀村」住的大多數是在海淀一帶高校上學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陪讀的家長大多都是媽媽,也有爸爸;在「陪讀村」住的學生可能都是獨生子女等等。具體的人數,李江說不好統計,僅他們班上目前大約就有十多個。

   王一豐家的後面,還有幾十排和王一豐家一樣的房子。據村子裡的人講:這些平房裡住著許多外地來陪孩子讀書的家長。開學的時候都來了,整個村裡幾乎沒有什麼閑置的房子,到了放假房子空得就多了。

   順著這條路,記者又走了幾家,發現住在這個村裡的「陪讀媽媽」們還真是不少,最短的來了不到一個月,而最多的已經陪著孩子在這裡住了三年。問起她們理由,大多數都這樣說:「我這樣真是不得已而為之。讓他(她)一個人在北京上學,實在是不放心呀!誰讓自己的孩子事先沒有學會照顧自己呢?現在只能付出這樣雙倍的代價了!」

   趙蕊的媽媽,三年前從四川來到北京。其實最開始,只是怕自己的回族女兒吃不習慣漢族的飯,想先來給女兒做一兩個月的飯。沒想到來了之後,女兒就再也不讓自己回去了。就這樣呆的時間越長越不放心女兒,一直呆到現在。

   陪讀媽媽們雖然來自全國各地,但理由基本都相同。雙胞胎王月和王陽的媽媽2000年送一對女兒上了北京農大,兩個女兒卻捨不得讓媽媽回去,後來沒辦法,乾脆把家裡的爸爸也接了過來,老兩口在「陪讀村」附近做起了小生意,也算是在北京「安了家」;李偉的媽媽更是不放心兒子,從小沒有離開家不說,兒子直到考上大學連衣服都不會洗。離家時,全家人商量了幾天,最後決定帶什麼東西也不如讓兒子把「媽媽」帶過來;方玲玲的媽媽是因為女兒住不習慣宿舍,不是生病就是和舍友鬧彆扭,哭著喊著接來媽媽。

   「陪讀村」裡住著的阿姨們還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個母親從內蒙古千里迢迢地來到北京,是因為聽說女兒和另外一個男孩子談戀愛後同居了,心裏很不放心。可是誰知道女兒並不理解母親的這一做法,反而和母親鬧翻了。傷心的母親左思右想還是不能讓剛剛上大二的女兒這樣下去,「厚著臉皮」和女兒住到了一起。  



  

   一天採訪下來,記者發現:陪讀的父母們能為孩子們做的事情除了洗衣服、做飯之外就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瑣事。真正在功課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們的很少。

   在回來的路上,記者注意到,在「陪讀村」裡隨處可以看到許多門口立著「有房出租」的牌子。一位房主告訴記者,近一兩年來在村裡租房的人很多都是大學生的家長,一般家庭條件比較好,他們很願意把房子租給這樣的人,因為這比租給外地來北京做生意的人要好。
  「哎,為人父母都一樣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大老遠的從外地過來,替孩子做飯洗衣服。父母一心想讓兒女們成器,讓他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可是就這麼一年年地陪著,陪到大學畢業?」房東們這樣感慨著。

  多數大學生對陪讀說「不」

   從「陪讀村」裡出來後,記者問李江,「你們覺得王一豐他們幸福嗎?你們羨慕他們嗎?」沒等記者問完,幾個小夥子們便開始嚷嚷了:「我們可不希望讓父母來陪讀!」「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可以離開父母、離開家,哪能讓父母再跟著我們一起來上大學呀?難道再讓他們『管』我四年?」「我們可不能輕易地放棄這份難得的自由。」

   「我並不希望我像他們一樣讓父母陪著我上學。」李江的另外一個同學說。「我們都是大學生了,馬上就要面臨著走上社會,應該已經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僅僅是為了照顧日常生活,那就更不應該了。」「和父母住在一起真的是有很多不妥之處,首先是少了很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削弱了獨立處事的能力,參與集體交流少了。」這位同學表示。

   「父母們擔心兒女沒有什麼不對的!我想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誰都不願意千里迢迢離開家來北京陪著本來已經上了大學的兒女。」一位名叫徐因的學生家長這樣告訴記者。但是話又說回來,這樣一個勁地陪著孩子也不是個辦法。「既然到了上大學的年齡,想來也應該有差不多20歲了,應該學著獨立了。如果家長只是因為心疼孩子,一味地護著他們,不給他們獨立接觸社會的機會,反而會害了他們。」

   不過也有不少大學生對此做法表示認同。他們認為,父母現在付出得多,以後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和父母住在一起,時間相對自由。一日三餐都不用自己操心,飲食和學習都規律多了,有什麼大事還有人商量;而且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由父母幫著干,省去自己的很多麻煩,從而更方便於學習。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