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莉:美國校園「多樣化」運動新趨勢

發表:2002-11-27 18: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新生以往接受的傳統入學教育經常是和爬山,野外露營有關。今年與眾不同,因為入學教育強調的「重頭戲」是一名叫卡裡姆.馬歇爾的四年級在校生向1,100名新生所做的演講。演講內容是馬歇爾如何從華盛頓州的一個完全是黑人學生的高中跨入以白人學生為主的達特茅斯學院學習。

馬歇爾的開場白說,「我來達特茅斯學院之前的生活裡所有人都是黑人。」他說他的祖母無法理解他選擇來白人為主的達特茅斯學院學習的決定。

達特茅斯學院校方開始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引進類似講座的原因是希望馬歇爾的介紹可以幫助新生拓寬眼界。而校方的這一點目的確實是達到了。一名叫馬修.奧本海姆的新生說,「我真沒法想像馬歇爾來自那樣的生活環境,最後進入達特茅斯學習。我打心眼裡佩服他的坦誠。」

從六十年代以來,美國高等院校開始努力招收少數民族學生,這裡的所謂「少數民族學生」是指非裔美國人(黑人),拉美裔,亞裔,印地安土著等。當時的口號是:「如果你能把所有少數民族學生弄到校園裡,那所有事情都會OK。」到了80年代,學校開始成立「專門負責多樣化」的系主任,開設少數民族研究的課程,成立各種少數民族學生團體來幫助他們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這樣發展了幾十年後,很多大學校園確實在學生膚色,階層,出身方面比以前要多樣化很多。但是著並不意味著學生可以跨越種族的鴻溝,自由和睦地往來。目前,美國高校在促進學校「多樣化」的同時,又開始一個新的運動,那就是打破不同背景的學生之間的交往屏障。

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正在像達特茅斯學院那樣盡力幫助不同膚色和背景的學生實現「自由的相互往來」,並且不惜為此投入數百萬美元。學校管理層說他們做這樣的努力目的不僅是幫助種族關係的融洽,也是幫助學生逐漸培養文化適應能力或文化多樣性(culturally versatile 或culturally competent),來適應美國愈來愈多樣化的社會。

「過去講到種族問題都是講數字,」馬里蘭大學的傑夫裡.米蘭姆教授說。非裔和拉美裔學生在大學入學時經常享受一些優惠。有些大學乾脆劃分出一定比例來專門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現在新的趨勢是學校應創造什麼樣的教育環境來幫助不同種族和背景的學生互相學習。「
洛杉磯「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的院長西奧多.米切爾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努力營造一個集體,讓學生同在政治觀點,種族和意識形態方面與他們迥異的人一起學習,工作和玩耍。「西方學院」有36%的少數民族學生。洛杉磯西方學院,布郎大學(Brown U.),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哈佛大學 (Harvard U.),哈沃福德大學 (Haverford U.),密歇根大學 (Michigan U.), 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斯沃茨摩爾大學(Swarthmore U.)以及蒙特獲優克大學(Mount Holyoke) 都是美國在這一思想指導之下的先行學校。

達特茅斯學院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校園裡推行「尊重多樣化」的項目並非是拍拍腦袋想出來的主意。這事實上是因為去年在校方管理層內部發行的一份報告稱少數民族學生在達特茅斯學院學習幾年下來,被校園主導的「白色」氣氛大大傷害。報告稱學生之中有色人種,婦女,同性戀,雙性戀者反反覆覆地講述在校四年生活對他們個人嚴重的傷害。報告援引一個少數民族學生的話講,「那種完全不被重視,微不足道的感覺想想讓人不寒而慄。」

非裔美國學生黛安.伯特說,「白人學生表面上友好,是那種膚淺的友好。可是說到週六晚發email邀伴去玩,那可沒有我的份。所以,我作為新生的第一年基本就是在自己寢室裡看錄像帶打發週末。」黛安說她受不了別的學生把她入學當作「配額」的產物,她說她也厭倦了教授每次提問她都是要得到一個「黑人觀點」。「在這裡你感受到你作為有色人種學生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教育別人。」

哈佛大學有一群研究者正在嘗試尋找「校園多樣化」的典範項目。到目前為止,他們認為以下手段可以幫助不同種族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進行交流,比如專題座談,討論會,以多樣化為主題的教師培訓項目,高強度的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補習課程,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和加強對學業的自信心。

不過這些完全出於善意的努力也招來不少批評。「這些意在加強多元文化主義的努力其實反而造成更多群體分立的情況,」美國全國學者聯合會(英文名: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的布萊德佛德.威爾遜說。美國全國學者聯合會例來抵制美國在高等教育中對少數民族學生施行優惠政策,他們認為學校應該集中精力加強本科教育。

在達特茅斯學院就讀的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學生錢文廣說,「學校新推行的多樣化努力是費錢,費時,費力。學校應該把重點放在加強思想和思考方式的多樣性上。」

《華盛頓觀察》週刊,2002年第12期,2002-11-27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