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安徽省合肥市2003/1/7學運最前線的報導

發表:2003-01-08 16: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願你們安息,我的同學

安息吧,曾經的路人
雖然我們未曾真正見過一面
但你們的夢魘無法不讓人悲憤
我們相信
罪者定會受懲
公道必將永存

……

為她們點一支蠟燭
親愛的朋友們
願天國路上
伴她們的
不再是世俗的車輪

工大人

2003年1月6日晚19時30分左右,在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與宣城路交叉口處合 肥工業大學門口,兩名合工大女生在綠色燈光的映照下,被無情的車輪吞噬 了美好的生命。她們的另一名同學至今仍躺在醫院的重症急救病床上,生死未卜……

2003年1月7日下午,在安徽省乃至華東地區都很有影響力的《新安晚報》刊發了一篇嚴重失實的報導,想當然地認為死難者的不幸是由於闖紅燈造成的……

這兩件事情的發生直接導致了1.07學運的爆發……

學運現場實錄

1月7日(下同)

12點左右合肥工業大學學生開始聚集在學校門口,中斷了屯溪路與宣城路交通,要求來往汽車一概繞行。要求摩托車與其它車輛下車推行。

13點30分合肥工業大學學生打出「還我同學,嚴懲凶手」的標語。

14點約10000名合肥工業大學學生彙集在合肥市最重要的幹道長江中路上。

14點02分進入省政府大院。

14點05分在隨行老師與學生幹部的勸阻下,學生們退出省政府大院。

14點06分所有學生在省政府外靜坐,嚴重堵塞了長江中路。

14點10分安徽省教育廳廳長陳賢忠要求與學生代表對話。

14點13分大部分學生認為陳賢忠級別不夠,要求換人。

14點14分陳賢忠退回省政府。學生打出標語「逝者何罪,生者何辜」。

14點16分陳賢忠再次要求與學生對話,提出將匯合合肥工業大學領導、合肥市政府領導一起現場辦公,解決問題,未獲得學生響應。

14點17分學生打出標語「大學之門,安全何在?!」

14點20分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朱新民喊話呼籲學生保持理智,同樣未獲得 學生響應。此後,合肥工業大學領導再未出現。

14點28分又一批學生彙集到省政府,打出標語「還死者公道」。

14點30分第三批學生加入。打出標語「年僅二十二」、「何為『三個代表』」,此時學生總數達到近20000人。

14點33分部分學生開始投擲雜物。

14點40分學生重新衝進省政府大院。

14點44分據傳省政府內部已經開始調集武警。

14點55分在教師和學生幹部勸阻下,學生重新退出。

15點左右一位張姓副省長出面與學生對話,由於記者正在學生中採訪,未能記住其講話內容。

15點50分學生重新聚集在省政府門口,並沒有作出進一步打算與安排。

15點55分學生中斷了長江路與另一條合肥市主幹道美菱大道的交通,合肥市交通陷入半癱瘓。

16點06分一批學生到達四牌樓,打出標語「呼喚安全,為所有含辛茹苦的父母,為所有努力刻苦的學子」。

16點10分大部分學生到達中共安徽省委。

16點26分學生們進入省委大院。

16點33分部分學生衝進省委辦公樓。

16點34分安徽省教育廳長陳賢忠再次與學生對話,提出四條:

一、已經抓住三名肇事者。

二、明天(1月8日)將召開現場辦公會。

三、將督促交警加強管理。

四、要求學生返校。

學生們對這四條處理意見不以為然。

16點47分學生們退出省委。
17點02分大部分學生彙集在四牌樓。
17點20分部分學生出現打砸行為。

18點左右學生遊行至《新安晚報》社。喊出「《新安晚報》,胡說八道」的口號,要求《新安晚報》公開道歉。

16點13分《新安晚報》總編與學生對話,提出四條:

(在報導確實失實的前提下)

1、在一版醒目位置上公開道歉。

2、更正報導。

3、處理造成失實報導的記者。

4、在15日前呼籲保障交通安全。

  此時學生內部明顯分為兩派,強硬方認為,必須要用《新安晚報》頭版整版 篇幅道歉,否則將衝擊《新安晚報》社。另一方則呼籲大家需要冷靜與理 智。

  強硬方學生開始打砸《新安晚報》社,並試圖襲擊報社總編。在保安的拚命 阻攔下,總編退回報社辦公大樓。

  此時局面完全失控。強硬方學生開始砸毀報社設施,其間出現縱火行為。

  在教師與學生會幹部的極力勸阻下,所有學生於18點16分退出。

  在合肥工業大學門口對參與封鎖交通學生的現場採訪(1月7日晚17點左右)

問:你們今天的行為是否有人組織?是誰組織的?又是如何組織的?

答:A、沒有人組織。我聽說了這件事就來了。

B、學校組織的,黨委書記也來了。

C、學生會組織的,學校裡貼有海報。

D、系(指人文學院)裡組織的,中午剛搞了簽名活動。

……

(記者註: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口不一,記者到現在也沒能搞清事實真相,將在後續報導中繼續關注。)

問:你認識兩位不幸的女孩嗎?你知道她們的姓名與班級嗎?

答:A、不認識。

B、都是人文學院國貿2000級的,其中一個姓安,另一個不知道。

……

(記者註:記者在人群中努力尋找兩位女孩的同班同學及人文學院的學生會幹部,但未能如願。)

問:你遭遇過類似於這兩位女孩的情況嗎,比如險些發生交通事故?

答:太多了!!!這條路真的很危險。(記者註:這條路口每晚有大量的攤販佔據主幹道,但從沒有交警或其他人員維持秩序。)

問:你們採取封鎖交通的行動,想達到什麼目的?

答:A、不知道。別人來我就跟著來了。

B、提醒一下人們,注意安全,愛護生命。也是給政府一些壓力,早日解決問題。

C、這是對死者的尊重。

問:你們這次行動會持續多久?一天?兩天?

答:不知道。(記者註:這是所有問題中回答最統一的。)

這時(19點30分左右),在兩位女孩遇難的地方,在她們遇難的時間,她們的同學們擺放了花圈,並開始在其周圍燃起了一圈圈蠟燭,不斷有人加入燃蠟燭以寄託哀思的行列。有的人在哭泣,有的人神情肅穆,有的人在高聲咒罵。

問:你們是否考慮過你們這樣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很大的不便?

答:A、不予作答。

B、我們並沒有攔下所有的車輛,除了汽車之外,都可以從這裡過去。

C、向兩個無辜的亡魂表示一點尊重,難道不應該嗎?

問:今天下午合肥市的交通接近癱瘓,你們認為這是否有必要?

答:A、不予作答。

B、我不知道。

問:據說你們下午在要裡砸毀了一輛摩托車,是否有這樣的事情?你們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

答:沒有。(記者註:所有被採訪的學生都堅決否認了這一說法,但記者的朋友在今天下午卻親眼目睹了這一事實。)

問:你認為合肥市民會怎樣看待你們今天的行為?畢竟你們給他們帶來很大的不便,你認為他們會支持你們嗎?

答:A、顧不了那麼多了。

B、我想他們能理解,誰都有孩子。

問:你參加了到《新安晚報》社的遊行嗎?你是否進行了打砸?你是如何看待打砸行為的?

答:A、沒參加。參加的話我也會砸的。

B、參加了。我沒有打砸,我覺得這是一種不夠理智的行為。這會讓我們處於被動的地位。

C、參加了。我也砸了。(記者追問了一句:你參加了後來的縱火了嗎?他看看記者,掉頭走開了。)

  記者接著訪問了幾位都參加了打砸的學生。

  問:你覺得你們的行為與當年的紅衛兵小將有什麼區別?

  答:(憤怒地)我們是正義的。

  記者:可他們同樣覺得他們是正義的。

  記者這句話引起了公憤。身邊圍攏了數十名學生,高喊「你到底幫誰說話?」、「你站在哪一邊?!」

  記者:我站在事實一邊。我為道理說話。

  之後的採訪幾乎無法進行下去。絕大多數學生不等記者說話就走開了。這時又發生了意外的事情:不知因為什麼原因,一名學生與一名路人扭打在一起,記者趕到時,兩人已被拉開。記者緊緊拉住了那位學生。

  問:我看你很激動,你是她們的同學嗎?

  答:不是。我不認識她們。

  問:那你為什麼參與這起行動?

  答:這是對死者的尊重。

  記者緊盯著他又追問了一句:你剛才的行為會被死者認為是對她們的尊重嗎?

  這名同學盯著記者,半晌無語。之後說了一句:別人對我客氣,我也會對別人客氣。然後匆匆走開了。

  記者與朋友吃完飯出來,路口的人已少得多了,但燭光越來越亮。仍然有一輛接一輛的汽車在遠離他們的地方掉頭而去。花圈上被人覆蓋了一首短詩 (見文首《悼》)。

  天越來越黑,風越來越冷,記者和朋友離他們越來越遠。突然,我們想起了一首歌: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

  大聲地唱著………

  本文現場實錄部分由「秋水」報導,「秦淮廢人」整理,現場採訪部分由 「秦淮廢人」完成,特別感謝「聶小白」對於本文的貢獻,對於本次學運的 更多詳細情況及後續發展,請關注我們今後的報導。 (完)

2003年1月7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