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缺乏誠信偽劣產品氾濫

發表:2003-01-23 06: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活動在中國屢禁不止。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摧毀了傳統的倫理道德,使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人缺乏誠信觀念。

北京思源諮詢機構的負責人曹思源說:「有一種投機心理,就是一錘子買賣,賺一筆是一筆,賺到手裡轉移陣地,就逃跑了。如此的話就是短期行為,於是就不顧後果。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有人叫作野蠻的經濟狀態。」

曹思源認為假冒偽劣違法活動屢禁不止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同所有制的結構有關係。他認為,有些國有企業管理者對長遠利益考慮的比較少一些,能賺就賺,企業垮臺不是他的事情,企業又不是他的企業。他說,但是對私有經濟來說,相對的來說經過了相對的成熟程度之後,更多的考慮到企業長遠的發展。曹思源說:「由於是自己的企業,所以對自己企業的品牌、自己企業的信譽會較多的顧及。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恰恰是國有企業往往在這個方面薄弱一些。」

香港時事評論員何亮亮認為,中國社會1949年以來在文革期間掃湯中國傳統的倫理,使得在這段時期成長的人們缺乏誠信觀念,導致假冒偽劣活動猖獗。他說:「使得在那樣一個環境當中成長起來的人普遍缺少一種誠信,沒有誠心的概念。那麼這樣的話,作生意的話又是急功近利,只要賺錢就好。中國有一個特點,地方大。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的人今天在這兒騙人,明天在那兒騙人。你不可能把他抓完。」

何亮亮說,他感到更為可怕的是假冒偽劣的精神產品。他認為,假冒偽劣的學位影響危害更大,因為假冒偽劣產品有相應的法律和司法機關來管制,老百姓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和中國質檢總局進行投訴。可是真的假文憑要如何制止呢?何亮亮說:「所謂真的假文憑,真的是大學發的。實際上很多官員很多企業家根本沒有達到碩士和博士的水平,可是他得到了真的博士和碩士學位。他實際上沒有碩士和博士的水準。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假冒偽劣。」

何亮亮說,這種假冒偽劣對中國人的精神上健康的發育、成長和創新會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他說:「當一個民族都沒有誠信,一個社會沒有誠信,官員和企業家都用買來的學位來炫耀自己的時候,那麼民族創新的精神就談不上。」

何亮亮說:「從小學開始就教育學生,樹立一種誠信的教育,做人要講誠信,企業更要講誠信,另外在法制上有加強和完備的必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