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試驗遠程導彈 射程及上海

發表:2003-04-11 02: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印度宣布將在今年試射射程可及中國武漢和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遠程導彈,並稱這是印度威懾政策的組成部分。專家說,雖然印度擁有遠程導彈目前不大會導致中印兩國的關係緊張,但印巴之間的軍備競賽將會愈演愈烈。

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日前表示,印度將在今年內試射阿哥尼3型地對地遠程導彈,具體日期還沒有確定。有關專家說,這種遠程導彈可以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射程為3,380公里,不僅整個巴基斯坦,就連中國的四川、武漢和上海等地都在其射程之內。

* 印度努力成為軍事大國 *

印度表示,它需要遠程導彈作為威懾政策的一部分。專家認為,阿哥尼3型遠程導彈的研製是為了防備印度的核鄰國中國和巴基斯坦。英國簡氏防務評論月刊亞洲特派員平可夫說,印度如果僅僅是要對付巴基斯坦,它的阿哥尼1型和2型導彈力量就已經足夠,現在它研製3型,並準備在其基礎上研製4型洲際彈道導彈,顯然是在努力成為世界軍事大國。他說,以印度近來的發展速度看,10年之內,印度擁有的導彈能力將會僅次於美、俄、英、法和中國,將很快初步形成一個對中國以及整個南亞次大陸的核威懾和常規威懾能力。

軍事問題評論員林長盛說,印度對中國形成全方位的核威懾,在未來的軍事與外交行動中就會減少對中國的顧慮,同時增加對中國行動的制約。簡氏防務評論的亞洲特派員平可夫認為,中印之間核力量和導彈力量均衡的局面反而會有助於減少中印間戰爭爆發的可能。平可夫說:「中國也發展了類似的導彈,所以雙方之間還是形成了一種相對的一致的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後兩國之間要爆發大規模戰爭就會更困難。雙方之間要考量對方核存在,同時要考量高技術的存在。」

美國海軍學院的於茂春教授認為,對中國來說,與其要關注印度,還不如更關注北韓的核項目和導彈技術的發展。他認為北韓擁有大規模殺傷型武器對中國造成的威脅才更大。

* 加劇印巴核競賽 *

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曾經敦促印度放棄發展阿哥尼3型導彈,他們擔心這會加劇印度和它的對手巴基斯坦之間的導彈技術以及核軍備競爭。平可夫說,這一擔心是有根據的,印巴雙方在核武器發展與導彈技術發展方面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巴基斯坦的導彈現在具有打擊1千2百公里距離之內目標的能力,同時也有攜帶常規導彈與核彈頭的能力。平可夫說,印度所處的軍備優勢無疑會激發巴基斯坦展開新一輪導彈與核軍備競賽。

印度於1974年首次試驗核武器。在印度1998年的核試驗後,巴基斯坦很快也進行了核試驗。印巴的核競賽激怒了國際社會,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對兩國施行經濟制裁。在美國遭受911襲擊打響反恐戰爭後,印巴兩國加入了美國的反恐陣營,特別是巴基斯坦在打擊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阿富汗戰爭中成為美國的盟國。美國和西方國家逐漸取消了對印巴的制裁。

雖然美國近來對巴基斯坦表示不滿,懷疑他們武器擴散,向北韓出口導彈與核技術,但是平可夫說,美國對巴基斯坦的需要超過了對它的警戒之心。他說:「目前階段美國有求於巴基斯坦的要遠遠大過美國的戒備之心,尤其在反恐問題上,所以目前美國對印巴之間在核武器、彈道導彈的發展問題方面同五、六年前相比的確有鬆動的跡象。」

* 美國在印巴間平衡 *

平可夫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和彈道彈道的規模水平都早已超過了剛剛起步的階段,實際上雙方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和成熟的階段,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印巴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是既成事實。

軍事問題評論員林長盛說,美國正在攻打伊拉克,無瑕它顧,此外,只要美國繼續它的反恐戰爭,就需要在印巴兩國之間搞平衡。他說:「這些年來,美國認為中國不斷地強大,將來可能會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所以美國對印度的重視提高了很多。當然最近一兩年由於反恐問題美國不得不依靠巴基斯坦。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只要反恐的政策在美國仍然佔有重要地位,美國就不能夠低估巴基斯坦,不能看輕巴基斯坦。」

平可夫認為,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印巴軍備競賽勢必對該地區的穩定造成威脅,美國仍然會極為關注有關動向。

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