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十四年領袖成真空

發表:2003-05-29 16: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四」十四週年將至,香港亦經歷了十四年風風雨雨;從低谷攀上巔峰,又從巔峰墮下深淵。回望過去十四年,從排隊買樓到排隊工,不禁令人欷不已。但回頭看看這十四年的人與事,我們對人性應該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瞭解。近日翻閱一本十多年前的書,是港臺曾智華在「六四」前後的人物訪問專輯。這本書內所介紹和訪問的傑出人物共六十多人,不少已成為今日香港政治和商界方面的重量級人物,他們當年不過四十出頭。在政治方面,曾兄訪問過的人物包括劉慧卿、譚惠珠、李鵬飛、楊森、範徐麗泰、夏佳理、李柱銘、曾鈺成、周梁淑怡、田北俊等。當中四位是今天立法會四個主要黨派的主席;範太更成為立法會主席,是各議員之冠。譚惠珠、李鵬飛和夏佳理則已離開議會,參與其他「更有意義」的工作。商界方面,曾兄訪問了林建岳、潘怸生、徐展堂、胡經昌、黎智英、袁天凡、何鴻、邱德根等人物。過去十多年,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包括地產、金融、鐘錶、服裝、運輸、影視娛樂及傳媒等,都曾經攀上高峰,但現在各人的事業和際遇已跟從前不一樣。有些轉戰其他行業,有些投身政界,有些當了打工皇帝,有些已退隱江湖。《壹週刊》是「六四」之後的產品。過去十多年,李怡的《九十年代》、程翔的《當代週刊》已先後停刊,探討兩岸叁地政治經濟的刊物,已沒有多少市場空間。事實上,港人經歷過去六年的「商人治港」和「一國兩制」,已對香港的政治領袖沒有期望,對他們的言行感到厭倦。

香港早已處於領袖真空的年代,市民對政治領袖失望之餘只好發動民間力量去自救。那些仍然在政壇打滾的政治人物,亦明白制度上的缺陷,故只能在現有的框架中為自己尋找出路。有人堅持爭取民主,甚至犧牲了個人的事業和經濟利益。有人則「與時併進」,表面上搞政治,為民請命;但背地裏早已把家人送走,免得被他們看見自己的虛偽。亦有人看見政府和市民還有不少積蓄,投身政治希望為財團和自己爭取更多利益。過去十多年,一個又一個的經濟泡沫令財富大轉移,政府儲備用作補貼大財團,遠遠多於賙濟窮人和支援弱勢社群。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貧富懸殊問題日趨嚴重;長此下去,又如何能夠安定繁榮呢?十四年前的「六四事件」,正是出於一群熱愛國家的北京學生和市民,自發地走出來為民主、為肅貪而犧牲自己。近幾個月香港肺炎肆虐期間,我們同樣看見一群又一群愛護香港的醫護人員和市民,為對抗病毒而獻身。人生最高的目標,畢竟不是單單追求名利和財富;社會領袖看政治正確和經濟利益多於生命的基本價值,對有權勢的人卑躬屈膝,自然得不到市民的認同。得悉曾智華和李鵬飛最近一起主持一個人物訪問節目,不如找找當年訪問過的人作嘉賓。十年人事幾番新,更何況已經十四年,看看他們的人生目標,個人信念可有改變。

壹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