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SARS中國官場暴露重重黑幕罪責難逃 --SARS橫掃中國大陸系列報導之一

發表:2003-06-03 13: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央社記者黃季寬特稿)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橫掃中國大陸近半年,目前疫情雖已趨緩,但回首這段過程,有幾個時間點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從中可以看出中共官僚體繫在這場災禍中製造了多大的問題,實在是罪責難逃。

第一個時間點是二00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這一天應是廣東發現第一個SARS病例的日子,在廣東佛山出現的第一個患者姓龐,而不是後來報導的黃杏初。龐姓患者兩天後入院,一月八日痊癒。

第二個時間點是二00三年一月底,廣東省防治SARS專家組提出關於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調查報告並轉發廣州市各大醫院。當時例如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已收治SARS病患,但未料到SARS傳染性超強,僅一個月,全院就有近百名醫護人員被傳染,據該院內科主任伍衛表示,二月四日即已向省衛生廳、省疾病控制中心等上級相關單位報告。

第三個時間點是二00三年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上旬,山西太原於姓女珠寶商到廣州進貨感染SARS,返家後陸續到山西和北京的醫院看病,成為北京第一個輸入性病例。三月五日她轉診至北京三0二醫院,造成該院三十多名醫護人員成為確診或疑似病例。稍晚,三月十五日北京七十歲李姓老翁從香港返京後發病,到北大附屬人民醫院和東直門醫院看病,五天後去世,他在飛機上和醫院總共傳染了一百多人。

第四個時間點是二00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廣州腎病專家劉劍倫到香港參加親戚婚禮,第二天前往廣華醫院看病,表示自己染有惡疾,數天後亡故。劉劍倫在香港住酒店期間,SARS病毒隨之傳染出去,在香港、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等地造成慘重傷亡。三月十二日,世衛組織針對SARS發出全球警報。

第五個時間點是二00三年三月五日,北京舉行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連同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萬名與會者全無任何防護措施也未收到任何警示。

第六個時間點是二00三年四月十一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到廣東視察,會見香港特首董建華並且瞭解疫情的嚴重性後,即對衛生部長張文康和北京市長孟學農做出處分。

第七個時間點是二00三年五月三十日,中國大陸衛生部副部長高強在記者會上公開表示,他不認同張文康是因隱瞞疫情而被免職。

研究這幾個時間點的事況,可以提出幾個疑問。

首先,從廣東SARS首例發病到胡錦濤出馬處理,中間至少隔了五個月,這五個月是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關鍵,為什麼中共在這五個月沒有作為?這是防疫缺失一句話能解釋的嗎?

其次,今年一月底,廣東專家組即已注意到SARS,而且至少中山大學附屬二院在二月初就向上級單位通報了疫情的嚴重。但是,為何北京的醫院到三月份還不知道疫情可怕?報告是壓在廣東省?還是壓在衛生部?或甚至壓在更高層?如果報告向上傳遞了,就如高強所說,張文康沒有隱瞞疫情,那麼是報告未引起重視?還是高層判斷錯誤?還是另有其他因素?

再次,三月份的人大及政協兩會,在這場瘟疫的擴散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今年兩會中國大陸領導層人事大換血,是否為了求政局穩定而不惜掩蓋SARS真相?阻斷了對疫情的及時反映及採取有效措施?

第四,劉劍倫把病毒帶到香港後,三月中旬威爾斯親王醫院出現大感染,也引爆了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的疫情,舉世嘩然。而胡錦濤遲至四月中才介入處理,這樣看來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應變速度實在太慢,而且還是在全球壓力之下才被動反應。之後的亡羊補牢,難掩當初之非,也難辭其咎。

目前大陸媒體普遍宣稱SARS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但是在提出以上的幾個時間點及疑問後,就能發現這項說法實有誤導大眾之嫌。SARS初發之時,固然是突如其來,但是疫情延燒了五個月,擴散到廣東、香港、加拿大、新加坡、北京等地,造成人員慘重死亡,這就不能再說是「突如其來」了。事實上,這場SARS世紀之症,已經讓中國大陸官場人謀不臧的黑幕再次暴露無遺,上述各有關疑點至今仍然無法澄清並公諸於世,既然中共當局不能認真檢討並認錯改正,SARS的陰影將始終警惕著人們對中國的認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