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席農民城—深圳

發表:2003-06-19 19: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二十幾年前,當自由經濟的力量得以放飛以後,浙江溫州由於地理條件不佳,很多農民離開家鄉,四處闖蕩,在中國各地建立起了他們自己的社區,或曰農民城。這些農民城成了八億農民如何自發地從農業經濟向工商業過渡的典範。如果說溫州的農民城是自發的、民營的、地方性的,那麼深圳則是在政府策動下建立的具有全國性規模的「公立」農民城。

說深圳是農民城並不單單因為它的民工比例特別高,而是由它的氣質決定的。比如說北京,近六百年來除了短暫的間隔,基本都是首善之區。這就決定了北京的氣質中「官氣」較重。甚至北京的市民階層也漸漸沾染了不少官僚階層的氣質。步入二環,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都城的氣息。再如天津、上海、廣州,具有商埠傳統,同時又有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它們的城市風格中便帶有較濃厚的「市民氣」,城市平民的生活是它們的主要基調。而像杭州、廈門、成都這類城市,由於城市自然環境較好,市民一般都比較懂得品味生活,小資情調便成了它們的主流氣質。

嚴格意義上說深圳還不存在市民階層。除去規模龐大,不計入人均GDP的流動民工隊伍,具有深圳永久居住權的新移民也還構不成市民階層。新移民大多是內陸省份不甘現狀的農民軍,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曾經在某個城市受過高等教育,但還缺乏城市生活的累計,或者說還沒有形成市民氣息。按來源劃分,深圳的新移民主要包括非珠江三角洲的廣東人,東北重工業城市的沒落市民,湖南、湖北、四川人,特別是湖南人。從我認識的新移民樣本來看,湖南人的比例高得驚人,我甚至懷疑,如果算上流動民工隊伍,深圳的湖南人有可能達到半數。湖南由於自身的貧困,一直盼著「脫荊入粵」,每天到達廣州的火車隆隆地載著大批湖南人穿過韶關,進入嶺南。湖南幾乎成了珠三角的「雇佣軍」了。

深圳幾乎沒有什麼原住民,而同為新移民,具有永久居住權的這部分,大抵都不願意和流動民工隊伍等同視之。不久前網上甚至還泛起了一幫自稱深圳人以精英自居的新移民。在他們看來,不到深圳工作的人都算不上生活的強者,而他們自己正是在大浪淘沙下生存下來的強者。我不禁啞然失笑,說句實話,除了受過或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內陸農民,會選擇去深圳工作的人還真不多。打個比方,一個畢業於復旦大學的上海人,他的擇業會考慮深圳嗎?新移民初涉繁華的井蛙心態由此可見。

深圳在行政上雖屬於廣東省,但珠三角的廣東人在氣質上並不認同深圳這個「空降雜牌師」。原汁原味的粵風在千年商埠廣州。到過廣州和深圳的人都知道,兩個地方都比較「亂」,但究其根本,這兩個「亂」是有本質差異的。廣州的「亂」說準確點應該是「鬧」,嶺南的民風使然,平民化的城市往往注重民生,熱熱鬧鬧的景象正是這種樸實作風的體現。而深圳的市政規劃都很新很整潔,它之所以亂,是「人亂」,劉姥姥進大觀園式的「亂」。深圳民風太雜,沒有自己的定格,且湖南人一多,荊蠻之氣一重,亂也就難免了。在靠近羅湖口岸的幾條街道上,賣春的妓女和拉客的老鴇敢於公然上街,向香港的地盤工人展示大陸妹的風姿,我不禁佩服農民城裡賺錢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了。

記得有一次我與一個深圳新移民閒聊,說起中國的幾個地方,我說深圳缺乏文化積累,沒想他一臉茫然的樣子,說文化有鬼用,我只能呵呵而笑,不再對牛彈琴。文化到底有什麼用呢?對個人而言,這是生存需求以外的精神追求。對城市而言,文化的作用在於塑造它的氣質。我這裡說的文化是狹義的,不包括「企業文化」這類東東。知識不等同於文化,知識份子不一定是文化人。深圳有兩個「天下第一」:一曰高等教育率天下第一;二曰人均購書額天下第一。但這並不妨礙深圳依舊是文化沙漠。文化是一種氣質,如果缺乏對文化的精神追求,生存需求層面的讀書對文化並無助益。工程類、英語學習類的書籍讀得再多,還是憨頭憨腦的傻博士一個,與文化人八桿子打不著。深圳自建立起,就以香港為典範,但二十年了卻處處學不像。這個原因恐怕還是在人,新移民的來源決定了深圳的農民習性,培養不起城市的氣質。百多年前的上海,也是移民遍地,但江浙的民風佔了主導,加之一個多世紀的積累,才有了今日的都市感覺。香港則是平民式的粵風,雖沒有什麼深遠的文化可談,但富裕程度使得它有較高的市民公德意識。深圳既缺乏上海的文化背景,有尚未達到香港的富裕程度,它之所以是座農民城,正是那裡的新移民氣質決定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