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奪台商是中國的政策」

發表:2003-07-16 16: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蘋果日報林妙容16日臺北訊/ 「臺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昨天成立,這是國內首次由台商自發成立的組織。發起人及首任會長高為邦指出,發生在他和很多人身上的投資經驗,證實在許多情況下,台商被坑殺後根本無法討回公道,他憤慨地表示,「奪台商企業是中共的國家政策」。

團結自助

昨天出席成立大會的十多名台商發表一份共同聲明表示,「中國大陸表面看來似乎時時有商機,但實際上卻是處處陷阱。」聲明中指出,多年搜證指出,有些台商不知利害而到處投訴,據理力爭,結果落得不是入獄就是被殺害的下場。

透過媒體告知案例

高為邦指出,該協會將透過各類媒體將台商受害的故事整理報導,也為想前往大陸投資的台商提供一些平常媒體較少報導的訊息,做為前車之鑒,並期能以團體的力量為台商討回公道。

他表示,成立協會的目的,除了呼籲兩岸政府重視台商受害問題,更希望中國高層領導,不要只是在表面上強調保護台商權益,私底下卻縱容知法犯法的官員,並包庇侵佔台商權益的罪犯。該協會希望能促進中國大陸法治化,因為只有大陸法治化,台商在大陸投資才能獲得保障。他並呼籲,凡投資中國權益受到非法侵佔,或人身安全遭受威脅及迫害的台商,都能夠踴躍參加。

高為邦以自己為例表示,許多臺灣人抱著美夢前往中國大陸投資,但唯有在「起了衝突」後,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國家。在大陸投資五十萬美元而血本無歸後,讓他對投資中國有更深刻的慘痛經驗。

高為邦表示,他於一九九八年在河北燕郊創立為邦公司,聘請了一位當地大陸青年曾念慶擔任該公司的副總經理。在一個春節假期後,他從臺灣返回到大陸,工廠裡的生產設備全被搬到鄰近不遠的同樣工廠生產,而公司的產權全被偽造文件過給曾念慶。這個案子一拖至今,高為邦曾與當時擔任海協會副秘書長的劉剛奇及國台辦主任陳雲林聯繫,但都沒有結果。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台商則指出,在朋友介紹下,基於廣東湛江一家國有銀行存款利息較高,他將七百萬人民幣(二千八百萬新台幣)存入該行,未料後來要領回使用時,銀行方面卻稱沒有該筆款項入帳。

他提起法律訴訟程序後,竟遇到湛江公安威脅「你不要被我遇到,不然就把你活埋」,以致他倉皇逃回臺灣,不敢再去。

海陸兩會提供經驗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勛及海基會副秘書長顏萬進昨天均出席成立大會,海陸兩會均表示將藉由過去處理的相關案例,提供該協會類似經驗。

怕惹麻煩 台商有顧忌

人人自危

臺灣蘋果日報林妙容16日訊/ 一個協會設立看來似乎不難,但對「臺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來說卻是難上加難。這些在大陸投資的受害者,如果在中國大陸仍有部分資產或工廠,敢於跳出來曝光,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不敢用真名

該協會在成立前,原已有包括高為邦、吳軾子、林志升在內的十四名籌備委員,除了這三人因為早已看破彼岸,並有不再進入大陸的決心外,其他台商有些顧慮自身安危,要求不用真名;有些人臨時改變主意,決定不現身成立大會,害怕在媒體上曝光,成為當地有關單位的把柄;再加上種種其他個人理由,籌備委員的名單一變再變,到大會結束都沒有定案。

而其中最令人驚訝的,莫過於來自台商集中區、在大陸仍有工廠的一名籌備委員,在昨天上午參加成立大會後,即接到該區台資企業協會高層的電話,要求他不再參加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

協會一名籌備委員表示,他們不知道台資企業協會的要求是出於自己不願惹麻煩的考量,還是國台辦在背後授意;但這個舉動叫人感嘆,連受害者在言論自由的臺灣竟然都無法自由陳述在大陸受害的經過。

成立社團在臺灣看似稀鬆平常,但這個社團的成立,卻反映中國對台商的壓力無所不在,那條無形的枷鎖越過海峽成為台商的緊箍咒,不過最值得深究的是,如果台商不能團結自助,如何能給中國政府更大的壓力,更進一步落實對台商投資的法律保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