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縣蘆洲大火 13死71傷

發表:2003-09-01 0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自由時報記者殷偵維、黃其豪、辛悅弘、林金池蘆洲報導〕臺北縣蘆洲市民族路「大□市」社區,昨天(31日)凌晨一點五十四分發生火災,檢警單位調查,住在一樓的徐瑞琴因懷疑擔任油漆工的先生邱春生有外遇,兩人發生口角,徐瑞琴憤而潑松香油引火自焚,不慎波及一旁停放在穿堂的六十四輛機車,火苗從樓梯間一路向上竄燒,民眾倉皇間逃生無門,造成十三死、七十一人輕重傷。

凌晨一時三十分起火 逃生住戶聽到爆炸聲

  逃生住戶表示,大約在一時三十分至四十分間,一樓穿堂傳來男女吵架聲,隨後就聽到爆炸聲,然後有人高喊失火。

  檢警單位根據當地監視器錄影帶,證實住在四百廿二巷一百一十四弄十七號一樓的油漆工邱春生,因妻子徐瑞琴懷疑他有外遇,兩人發生口角,徐瑞琴憤而潑松香油引火自焚,卻不慎波及一旁停放的機車,釀成這場意外。

  蘆洲消防分隊是在凌晨一點五十四分接獲報案,首批消防隊員於兩點五分抵達現場,這時火勢竄燒快速,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十九號一至六樓已經陷入火海,由於起火點在一樓穿堂,大樓逃生出口被擋住,住戶無門可逃,只能站在鐵窗前求救,火勢、濃煙不斷從屋內竄出,住戶呼天搶地,哭喊聲不斷。

消防人員急馳到現場 一到六樓已陷入火海

 臺北縣消防局緊急調派大批人馬,以步行搶進方式滅火,穿堂火勢稍滅,大批消防員趕緊衝上樓救人,部分消防員則以繩索、挂梯救人,但先前已有住戶受不了烈火高溫,試圖用自家的緩降機逃生,卻因不熟悉使用方式,摔落地面,造成兩人死亡,十餘人受傷,還有人被濃煙嗆昏,急救無效死亡。

  資深消防人員說,這棟建築穿堂兩側就是樓梯間及電梯,火一燒起來,就形成煙囪效應,是這次大樓底部大火竟能延燒至頂層的主因。

  其次,發生火警的大樓和同社區大樓很密集,它們的中庭是封閉式,走道也塞滿雜物和機車,使得居民逃生時困難度增加,也助長了火勢竄燒的威力。

  蘆洲市市民代表李義德說,大□市社區的建蔽率空地不足,居民只有一條小小的巷道出入,遇上火警,義警消救援無法順利進行。

  有住戶指稱消防車晚到延誤救災,消防局表示,火災地點巷弄狹窄,雲梯車無法深入,且消防栓只有一個,水勢不足以應付熊熊大火,消防員為了救人,忙得疲累不堪,盡最大努力,絕對沒有延誤救災。

  根據臺北縣工務局的資料,位於蘆洲市民族路的大□市社區,是在八十二年取得建照,八十四年取得使用執照,是地下一樓、地上八樓的RC連棟式建築物,共分四棟,有兩百五十戶,由富仁建設公司興建,富仁建設登記負責人是曹雅芳,但這家公司已在今年二月解散。

陳總統游揆探視傷患 北縣府先發放慰問金

 此外,對於外界質疑蘆洲市大□市社區附近巷弄狹窄,為何可以興建八層樓建築物,縣政府工務局表示,依建築法相關規定,大□市社區臨接八公尺計畫道路及兩條六公尺現有道路,並臨接二十二公尺溝渠的永久空地,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可興建二十二公尺,由於本案基地屬住宅區,依規定高度不得超過二十一公尺及七層樓。

  不過,依照「臺灣省建築物增設停車空間鼓勵要點」獎勵停車設計,大□市社區在地下一層增設十個汽車停車位,樓層高度得增加三公尺,因此大□市社區設計高度為二十四公尺,符合相關規定。

  火災發生後,臺北縣長蘇貞昌四點左右即趕到現場瞭解狀況,指示救災第一,隨後轉往救治傷者的醫院慰問傷者。

  陳水扁昨天下午也取消既定行程,在行政院長游錫堃及蘇貞昌、蘆洲市長李翁月娥等陪同下,前往臺北縣、市多家醫院探視受傷民眾,並指示妥善安置受災民眾。

  臺北市長馬英九也在結束花蓮之行後,趕回臺北市立陽明醫院探視受傷災戶。

  罹難的十三人中,郝克淞、郝弘義與趙瑞汶是一家人,住在廿五號五樓;李詩彥、陳對與陳柏翰住在廿一號三樓之一;許家賓與丁秋滿夫妻及張展榮與張維軒父子分別住在二樓,也雙雙死亡。

  其餘傷者分別在北市新光、振興、台大、馬偕、陽明、榮總及署立臺北、新莊新泰、縣立三重、三重宏仁、淡水馬偕等醫院救治。

  至於死傷者的急難救助方面,臺北縣政府決定發放罹難者每人廿萬元,受傷者十萬元慰問金;中央發放死者十萬元、傷者五萬元;蘆洲市公所發放罹難者每人十萬元,傷者每人五萬元;總計死亡者可領到四十萬元、傷者可領到卅萬元的慰問金。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