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月亮圓?「洋下崗工」中國拿40萬

發表:2003-09-06 17: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隨著我國加入WTO,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裡,各色皮膚的「洋打工」人數迅速增加。近日,上海傳出消息,因本土相關行業不景氣,1000多名日本「下崗」工人將要來上海求職,平均年收入估計高達40萬元人民幣。下崗的「洋人」咋「賣」得那麼貴?「洋打工」搶灘對國內就業市場而言是福還是禍?

「買」個洋下崗工花40萬

今年4月份,上海一諮詢公司就收到一個總數為1200名失業工人的信息庫,庫內七成以上的人均來自日本製造業,其中不少人曾是當地生產一線的技術人才及管理者。現在,庫內人數還在增長。而僱用這些工人,每人年薪折合人民幣35萬元,算上各種福利、探親假期,每位日本「下崗」工人的報酬總數將超過40萬元人民幣。目前,已有近十人因技術能力出色而被上海等地企業盯上。

「洋下崗工」咋值那麼多的錢?消息一出,很多人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在人才濟濟的大都市,為什麼還需要高薪去聘「洋下崗工」呢?

在人們眼裡,下崗的往往是能力不濟者。「連下崗的洋人都比國內的人才要高,不理解。」在北京王府井,獲知此消息的孔小姐直搖頭,「簡直就是『崇洋媚外』。」而上海勞動保障部門人士也出言謹慎,「外國來滬求職者現在越來越多,如果此類國外求職者真的到上海來『淘金』,用人單位也一定要仔細考慮用人成本,雖然其中可能不乏珠玉,但是『外國的月亮未必都比中國的圓』。」

對此,該諮詢公司負責人則另有看法:這些工人在日本雖屬失業者,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能力,而是由於日本國內相關行業不景氣所致。日本工人的優勢在於工作的每個步驟都一絲不苟。在企業內,他們將擔當車間主任、質量監督員、一級技師等職位。目前,國內缺乏這種生產一線的管理者,現有人員平均年薪超過10萬元。

浙江一家民企負責人則說,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發展很快,私企數量增長較大,需要更多更出色人才的加盟。由於這批人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應當能提升企業人力資源及產品的競爭力。

如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洋打工司空見慣。「洋打工」活躍在各行業各階層,隨處可見。他們之中不僅有「白領」,也不乏「藍領」。這些外籍人員主要分布在電子、經貿等領域,在外資、合資、三資企業擔任重要技術和管理工作,如行政、生產、銷售、財務等很是「吃香」。

「洋下崗工」真的那麼值錢?

年薪40萬甚至可以頂得上國內一般企業負責人的收入,國外的下崗工人為啥敢要這個價?身價飆升是否物有所值,會不會讓「土人才」寒心?

有數字顯示,目前在國內就業的外國人已超過6萬人。他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其中85%都是中高級管理人員或專業技術人員,實際人數將超過統計數字。

這些外籍人員大多數是被中方機構聘用的,在京從事的主要工作是行政、銷售、生產、財務以及廚師、教師等,涉及9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自日本、美國等的「洋打工」所佔比例較大。去年1至9月份,外國人共納稅十多億元,佔到北京市個人所得稅總數的1/5,不少「老外」都把北京當做了「打工」的好地方。

去年在上海辦「就業證」的外國人8600多人,而同期離開上海的不到4000人,還有不少外國人在上海的「工齡」已經超過10年。數據表明,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從事最多的是管理類職業,在1.95萬人中有3600人擔任公司的總經理。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商常駐上海代表處仍然是「洋打工」們的首選,近9成的外國人就職於這兩類機構。高學歷是「洋打工」們的普遍特點,他們中有4/5為大學本科畢業,11%擁有碩士學位。

有人士分析說,「洋工人」在本土的失業,並不一定是本人才能和技術的欠缺,而主要是相關行業經濟遭遇低潮引發了大量裁員。技術強國的某一行業低迷,恰恰會成為發展中國家這一行業的機會。「洋工人」進入我國製造業將帶來良性的發展,引發管理理念和技術的變革,這正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至於他們的業務素質到底如何,自有市場去檢驗,不合格的肯定會被淘汰,哪個企業也不可能花重金長期聘用不稱職者。

來自技術強國,這是一種身份界定,同時他們又是失業工人,這是另一種身份界定。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所要考核和檢驗的僅僅是他們的管理和技術才能,這就足夠了。能給我國製造業帶來新的生機的不是他們的身份標籤,而只是其實實在在的業務能力。不必因其「洋」身份和曾經失業而產生或高或低的眼光,這都不是客觀的衡量標準。

 誰在搶誰的「飯碗」?

在北京「三里屯」酒吧街也有不少洋侍者;公司裡的洋同事、飛機上的洋空姐更是讓人見慣不怪。「洋打工」正在不斷滲入到我們工作中的很多領域。本來就業壓力很大, 下崗的「洋工人」會砸我們的飯碗嗎?對待「洋打工」,歡迎還是拒之?

據報導,在浙江上虞某企業曾有這樣的事例,引進洋設備花了2000萬元,請洋專家僅僅是培訓和調試就花費70多萬元,而維修此設備的技術人員的月工資最低400元,最高688元。頗為不滿的當事人在與企業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向上虞市勞動仲裁部門提起申訴,解除了勞動合同。此類事件並非個別,在眾多的三資企業,「土人才」只要「搖身一變」成「洋人才」,馬上身價大增。近年來,在三資企業中,由於中外經理收入差距懸殊、機會不均等原因,致使原來代表中方的經理人「出走」、離職,有的甚至搖身一變成了代表母公司的外方經理。

實際上,他們與國內人才的競爭在客觀上無法避免。「外國兵團」大舉「入侵」我國人才市場,雖然給我國的就業帶來了壓力,但是,只要是公平競爭,有真才實學的本地人並不愁找到用武之地。這裡,能否造就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是關鍵。同時有人擔心,在現實的用人環境中,普遍存在崇洋媚外的心態,認定「洋人才」比「土人才」有價值,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人才的「國別歧視」則應力避。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洋打工」會越來越多,我們大可不必驚呼「狼來了」。偌大的中國就業市場,承載幾個洋打工是不成問題的。一資深獵頭預測:「我們這行現在深深感受到中國魅力的提升,上海經濟的發展與開放的氛圍已經在國外名聲不菲,接下來是我們如何消化的問題。」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人才的國別標籤理應淡化。我國已經加入WTO,人力資源管理需要與國際接軌,對「洋人才」應該按需引進,量力而用,同工同酬。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人才的流失。當然,如何同等地對待「洋人才」與本土人才,需要完善相關的人事管理制度及分配制度。

有人力專家這樣分析,我們所缺的是人才,需要的是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革新,中國也有大量人才到國外就業,人才流動日趨國際化,這當然是一種趨勢。不必在乎「洋工人」暫時「擠佔」了我們多少就業崗位,他們的進入會帶來製造業更強有力的發展,最終贏得更大的市場,實際上也就擴大了就業面。長遠來看,他們在中國的再就業對我們的就業市場也是有益的。因此,有理由歡迎「洋工人」的到來,付出與其本土相比並不算高的高薪也是值得的。

不管你是外國人還是本土人才,機會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洋打工」現象的加劇會使自己失去手中的「乳酪」;另外也有人認為外國人才選擇到中國來就業是一件好事,沒有必要擺出「兵臨城下」的心理陣勢。

洋下崗工教給我們什麼

「洋打工」充斥,是福是禍?抱怨之後,人們也認識到,其實中國藍領自身的素質與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洋工人」的進入會給製造業帶來一些新氣象,前景樂觀。至於這種跨境流動對國內人才市場的暫時衝擊,既不可避免也無可非議。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洋打工」的出現是中國經濟實力逐漸騰飛,經濟地位不斷提高的另一種體現。

我國勞動力資源雖豐富,但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整體素質並不高。據統計,在7000萬技術工人中,高級工僅佔5%,技術工人結構呈典型的金字塔形,與發達國家高級工佔近40%的水平相差甚遠。專家認為,目前我國製造業水平低下的原因在於,不是我們的工程師設計不出來,而是工人生產不出來。這是人才的軟肋。

有「金剛鑽」才能攬這個「瓷器活」,「洋打工」能吃到「乳酪」,關鍵在於他們有比較鋒利的「刀」,在於他們的本事,即使他們可能在本國是「下崗工」。

「洋打工」的「遺拾補短」將有利於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有專家這樣分析,「洋打工」在中國的就業主要表現為地區性的「遺拾」與勞動力結構的「補短」上,這是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規律使然,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我國產品與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我們應該將開放的大門敞得更大些,心胸更寬廣些,因為有一點是明確的,入世後,國際間的人才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企業永遠選擇最好最能幹的人才,無論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某製造企業公司負責人說,不必在乎「洋工人」暫時「擠佔」了我們多少就業崗位,他們的進入會帶來製造業更強有力的發展,最終贏得更大的市場,實際上也就擴大了就業面。長遠來看,他們在中國的再就業對我們的就業市場也是有益的。因此,有理由歡迎「洋工人」的到來,付出與其本土相比並不算高的高薪也是值得的。

有人士評論認為,我們在冷靜面對和選擇這些洋失業工人的時候,不得不承認這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市場契機。因為這一特殊群體當中不乏精英人才,有很多是我們所緊缺的管理和技術能手。我國現代製造業發展的瓶頸是人才的缺乏。而這些境外人才的湧入恰好可以緩解這一供求矛盾,為製造業注入新鮮活力。所以我們不應該對此冷眼相看,而應積極介入,理性地把握機會。

「洋人」們來搶我們的飯碗,且不論搶不搶得到,單此舉動就足以帶給我們很強的競爭意識,擋不住倒不如與「狼」共舞。

中國之所以需要「洋打工」,是因為有些工作是國人無法勝任或者能勝任的國人不能滿足職位的需求,這樣「洋打工」進來,能夠填補一些空缺。在正常的情況下,「洋打工」一般具有較高的技術、能力和經驗,能使公司更大盈利。如果公司因此而獲得更大發展,公司創造的不僅是更多的稅收,而且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姆⒄梗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