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恢復渭河河流生態

發表:2003-09-11 19: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渭河流域曾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在中國歷史上,渭河流域在很長一個時期都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關中平原更是中國的四大天府之一。人們曾這樣評價渭河流域的政治經濟地理的重要性:誰佔有關中,誰就佔有中國。

現在渭河是陝西省的第一大河,這裡聚集了陝西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積和82%的工業總產值和81%的生產總值。渭河流域也是中國文物古蹟最集中的地方,古代帝王的陵墓多集中這裡,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資源。

二、盼雨也怕雨

從總體上來說,在最近十多年中,包括渭河在內的黃河流域降雨偏少,區域內的工農業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發生短缺,人們多麼希望老天能降甘露。也許是老天動了憐憫之心,在2003年期間有三次較大的降雨過程。但是三次降雨,造成了三次洪災。其中以8月底和9月初的洪水災害最為嚴重,渭河河堤多處被沖潰,幾十萬居民被迫撤離家園,大量農田、村莊被淹,經濟損失嚴重,社會負面影響深刻,對渭河流域的生態破壞很大。

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對這次洪水的評價是「流量不大,水位高,流速慢,洪水災害大」,「小水大險」。從這些評論中可以可出,造成這次洪水災難的主要原因是在「人」,而不是在天。造成大災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黃河三門峽水庫中的泥沙淤積,抬高了渭河入黃河處的水位,使洪水宣泄不暢;

2.渭河流域嚴重的水土流失;

3.安置三門峽水庫返遷移民、發展經濟、大量佔用河流的河漫灘地

4.河堤工程質量問題

三、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對渭河流域的影響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提議建設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以渭河邊上西安市的高程為出發點,定為海拔360米。雖然當年陝西省對這個工程持異議,但是工程於1957年4月開工,於1960年9月建成。在這之後水庫運行的一年半中,雖然水庫最高蓄水只到達過海拔332.5米,但潼關河床高程卻抬升了5米,威脅到西安市的防洪安全,黃河的泥沙把62.9%的庫容淤滿。毛澤東在聽到三門峽水庫要淹沒關中平原,威脅中國古都西安市曾說過,實在不行,就把它炸掉。周恩來則想方設法挽救大壩,直到他臨死之時,還惦記這個讓他走麥城的世界最大工程。

世人以為,經過幾次改造,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已經解決了水庫泥沙淤積問題,特別是在實踐中找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排渾蓄清」的水庫運行方式。其實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正如張廣欽、黃萬里、金永堂、金紹綢、田方、林發棠指出的:「三門峽工程自改建以來,經過降低水位暢泄,至今潼關以下峽谷庫區經沖刷趨於沖淤平衡;但在三門峽大壩上游14公里的潼關卡口,曾被淤高5米左右,迄今尚未沖掉,形成二級壩;潼關以上還在繼續淤積,遺留問題尚未解決。從三門峽工程的實踐可明顯看出,水庫泥沙淤積起來很容易,但在水庫上段淤積後再要想沖掉就很難。」

從2003年渭河洪水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出,潼關以上淤積還在繼續,渭河下游流域洪水行進的速度一年慢於一年。以渭南市為例,起先一次洪峰通過渭南全境需要七、八個小時,後來需要20多個小時,到了2003年洪峰通過渭南全境則用了50多個小時。同樣,2003年的洪水流量比2002年小,但是洪水水位卻高出1.7米。按照這個趨勢繼續發展,不用多久,關中平原這個天府將不復存在。

這裡還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入黃河口處的河床的抬高,渭河的平均流速減緩,河流自然淨化能力大為下降,河流水質逐年下降,使得渭河流域可供使用的水資源更為短缺。

四、為發電三門峽工程違規提高蓄水位

在紙面上,建設黃河三門峽工程的目標是防洪,但是真正目標是發電,設計發電機裝機容量為116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為60億千瓦小時。這個發電機裝機容量,相當於1949年全國裝機容量的60%,發電量超過1949年的水平。1957年,全國人大批准黃河三門峽工程時,全國的年發電量為166億千瓦小時。建設一個三門峽工程,就可以增加36%的發電量,這對人民代表是多麼大的鼓舞。列寧的「蘇維埃加電氣化等於共產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和認同。

為瞭解決泥沙淤積問題,三門峽工程曾一度放棄了發電目標.經第二次改建後,黃河三門峽工程安裝了發電機25萬千瓦,並規定三門峽水庫的運用水位,必須在315米高程以下運行。1993年黃河三門峽工程又安裝了15萬千瓦發電機.隨著發電機裝機容量的擴大,限制蓄水位也隨著提高到海拔318米.但是三門峽工程常常為了獲得更多的電量,獲得更大的企業自身經濟利益,將蓄水位超過海拔318米。由於水庫水位調度的天平漸漸傾向發電目標,加重了潼關以上河道的淤積,對渭河流域十分不利。

五、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恢復渭河河流生態系統,是徹底解決渭河流域洪水問題的出路

對於如何解決渭河流域洪水問題,有不少建議,比如黃河水利委員會提出的河道「裁彎取直」,加快洪水通過的速度;改變北洛河河道,由現行流入渭河改為直接進入黃河;又比如陝西省政府傾向的新建東莊水庫,以蓄水沖沙等等。

這些措施並不能治本,因為它們只能減緩渭河下游河床淤高的過程,但都不能降低潼關河床的高程。陝西省政府提出要求,改變三門峽水庫運行方式,暢泄拉沙,以降低潼關高程。這是政治家用語的圓滑。從陝西省政府的角度來看,三門峽水庫現行的「排渾蓄清」措施,並不成功,不能解決渭河流域以及西安市的防洪安全問題,所以必須予以改變,改為暢泄拉沙。什麼是暢泄拉沙?就是讓黃河按照自然的規則流動,大壩不應該予以干涉。實際上就是讓三門峽大壩成為一座沒有功能的廢壩。為了政治家和一些工程技術人員的臉面,還是暫不拆除為好。陝西省政協的委員們膽子就更大膽一些,他們直接提出,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

從因果關係來分析,只有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恢復渭河河流生態系統,才是正確的措施。

作者為工程師,旅居德國

--原載《觀察》 http://guancha.org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