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首詩面前羞愧難當

發表:2003-09-17 00: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抱怨命不好的人,喜歡開玩笑說沒有生在美國而生在了中國。這樣說的時候,很少有人能想到,其實,自己已經是13億人中那幸運的30%,沒有生在農村而有幸生在了城市。
  
  像我這種生在城市、長在城市、工作在城市的人,城市彷彿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完整世界。農村是存在的,我知道它存在,卻又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就像飛在天上,經過的土地再多,下面也只是一片虛空。我知道城市中有成千上萬從農村投奔而來的農民,無論他們和城市人穿得怎樣像,還是能讓人一眼就區分出來。他們中的許多人晝夜加班,工資卻可能不及我的三分之一,但他們總是隨手扔果皮紙屑,每次在乾淨的街道上看見這些東西,我都會在心裏怪他們弄髒了我的城市。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麻木不仁的人,相反,自認為對人和世界特別地心存愛意。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二戰後,很多人分析德國人的殘忍從何而來,有人說,因為自己從小受的教育裡,猶太人不算「人」。這個例子之所以不太恰當,是因為我絕對不可能認為農村人不算人,只是,他們離我的世界太遠,遠到成為客體,成為窗外的風景,儘管本來我們應該呼吸相聞。
  
  其實,很小的時候,我曾經極度地渴望過農村。那時我剛上初一,父親的單位--我所在的學校張榜公布了每家夠格留城的孩子姓名,裡面有我,因為哥哥姐姐都「上山下鄉」了。我看著自己的名字,很是懊惱:第一,我一直想下農村去頂替姐姐,讓她回城,現在這個願望泡湯了;第二,農村生活一定無法無天,我喜歡。
  
  還沒上小學的時候,我去過農村,至今一閉眼,腦子裡就能想起農家院裡那高高的石磨。除此之外,還有大片大片的果林。在那裡,我平生唯一一次看見嫁接果樹,也第一次認識了桃樹、杏樹。我像歸山的猴子一樣快活得往每一顆樹上亂爬。有一個大哥哥總帶著我單獨去玩,我很喜歡他。後來偶爾還會想起他,納悶他對我的親熱勁。有一天,我忽然醒悟:他一定是一個有些戀童傾向的病態青年!大概他自己也很苦悶,有點怯生生的猶疑。
  
  那時我已經變成了真正的成年人,關於農村的記憶,並不比小說、電影裡來得更真實。實際上,後面這兩種方式,幾乎就是我瞭解農村的全部途徑。很多年裡,農村題材的作品總是比別的題材更震撼人心,對此我的理解是:因為作者可以更方便地、更少顧忌地把人性中的冷酷、殘忍、荒誕、麻木與善良、勤勞、忍耐、犧牲混合在一起,因為所有不可能之事都可能在農村發生。
  
  在大學裡,節假日共同出行遊玩,幾個農村同學總會主動湊起來拍張合影,他們臉上,有著明顯區別於城市學生的憨厚與羞怯。我們組有個高高大大的農村同學,每次遇到溝坎或需要拿什麼東西時,都會及時出現在我身邊。我隱約地感覺到他對我的好感,卻不以為懷。畢業後,他分配在我所在的城市,我去了西北一個小城,各自結了婚。有一年暑假我回家鄉,幾個同學聚在一起。看見我,他眼裡竟然照舊掠過一絲我熟悉的羞澀。有一次我們同乘一輛公共汽車,分坐前後座位。我漫不經心地看著窗外時,突然感到他的手指在我背後的衣服上輕輕地摩挲,顯然他並不想讓我覺察,粗大的手指,動作卻輕柔得像一片草葉。那一瞬間,我斷定大學中他一定深愛過我,因為他怯怯的指尖上分明帶了太多的柔情。
  
  那輕過草葉的碰觸,可以說就是我與「農村」最深切的接觸,唯一一次,我的心真實地感到了傷痛:如果不是農民的孩子,我相信,他的愛意不會表達得如此謙卑。
  
  大學時,貧困同學最高能得到每月20元的助學金。有個姓何的女同學,不但家裡沒有錢寄來,每月還倒往家裡寄錢。畢業後很久,我才知道她的情況,聽說她餓得暈倒過兩次。這件事讓我好一陣內疚。我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但同學4年,我竟然跟她沒說過一句完整的話。如果不是有這件事,我恐怕早忘了她的名字。現在想來,我們的隔膜,雖然並非簡單地因為生在農村或城市,卻的確都和農村與城市的差異有關。
  
  並非出於傲慢,我常常目中無人地與熟人擦肩而過。對她,我想也一定有過視而不見的時候,那一定會傷及她的自尊吧?那個個子小小、總餓著肚子的農村姑娘,不知肯不肯相信我的無知無覺,肯不肯原諒我的無知無覺?
  
  是的,無知無覺。與農村有關的眼淚,我也流過,但卻不是在書房,就是在電影院。直到前幾天,我突然讀到一首寫給流浪農民的詩:
  
  
   據說這個城市有一千萬人口,
    有的住花園別墅,有的住胡同平屋,有的住在海裡頭;
    可是我們沒有一席之地,弟兄們,我們沒有一席之地。
  
   我們逃離飢餓,尋找幸福,交通部門要走我們的所有,
    讓我們擠在一起窒息,瘋狂,死去,認清自己
    不如他們眼裡的一條狗,弟兄們,我們不如一條狗。
  
   我們沒有身份,派出所的人抓住我們說活該,
    「如果不交錢你就沒有三證,對我們來說你就不存在。「
    可是我們存在,我們還活著,兄弟們,我們還存在。
  
  
  
  找不出任何原因,恰巧是這時,是這首詩,像釘子一樣釘了進來,刺痛了心口。這痛使我吃驚地醒悟到之前自己的不痛,使我禁不住帶著惶恐開始反省內心。
  
  我的渴望農村、那些果林、病態的青年、怯怯的愛情以及被飢餓折磨的同學,所有這些和農村有關的故事,都是我在這首詩之後回憶起來的,我發現,所有這些回憶竟無一例外地帶著輕飄飄的美感,被用來裝飾了我自以為悲天憫人的情懷--我絕望地從我從前的眼淚中看見了虛偽。
  
  
   我們交納了增容費,暫且安身。報紙表達得暖昧,
    老太太的小腳跑來可真是敏捷,逢年過節地喊著防賊;
    她指的是你和我呀,弟兄們,她指的是你和我。
  
   有人說我們太笨,素質太低,為什麼禁止我們進入
    很多行業?他們明明知道中關村裡的電腦是我們攢的。
    有人說我們到城裡來只是出醜,同樣是修路,掃地,
  
    法律法規卻讓我們交出自由,
    我們規規矩矩地坐在城裡人身邊;
    他們卻皺著眉頭,弟兄們,他們指我們太臭。
  
    聽說學者們的憂愁就像富人的富有,就像我們的匱乏,
    他們反抗現代性的異化,聽說他們比我們活得光榮偉大;
    他們在絕望裡令人感動,弟兄們,我們在絕望裡無所適從。
  
    我想我聽到了這個城市上空有一個聲音,
    那是陌生卻異常的權威,說:「他們必須犧牲。「
    噢,我們在他的掌握之中,弟兄們,我們在他的掌握之中。
  
    我們流浪,從80年代到又一個世紀,
    我看見這個城市日新月異,萬家燈火;
    沒有一盞屬於我,弟兄們,沒有一盞是我們的。
  
    武裝警察越來越多,防暴隊伍有特殊的任務,
    從東單到西單,他們要保衛權威和一種幸福,走去又走回;
    他們在尋找你和我,弟兄們,他們在尋找你和我。
  
  
   --《十月詩草之五:歌擬奧登》,一瞬之間,這首再簡單不過的詩使我變成了城市裡流浪的農民,我在我的城市裡傷心欲絕,並且羞愧難當。
  
  
  
  
  
  附:余世存原詩
  
  
  十月詩草之五:歌擬奧登
  
  
    據說這個城市有一千萬人口,
    有的住花園別墅,有的住胡同平屋,有的住在海裡頭;
    可是我們沒有一席之地,弟兄們,我們沒有一席之地。
  
    據說這裡是我們的歷史和夢想,是我們的驕傲,
    我們像親戚來串門,卻也引起它的懊惱;
    它讓我們呆在原地不動,弟兄們,它讓我們原地不動。
  
    我們的原地,荒涼的地方只有不長五穀的山溝,
    我們要靠它吃飯人們卻痛心疾首;
    他們不讓我們砍樹,弟兄們,他們不讓我們砍樹。
  
    我們逃離飢餓,尋找幸福,交通部門要走我們的所有,
    讓我們擠在一起窒息,瘋狂,死去,認清自己
    不如他們眼裡的一條狗,弟兄們,我們不如一條狗。
  
    我們沒有身份,派出所的人抓住我們說活該,
    「如果不交錢你就沒有三證,對我們來說你就不存在。「
    可是我們存在,我們還活著,兄弟們,我們還存在。
  
    那從我們中間飛升上去的悄悄地說我們是一種文化,
    我們遊蕩去來,像蝗蟲,從三國水滸吃到現在;
    他們說我們是害蟲,弟兄們,他們說我們是禍害。
  
    去到一個科研院所,他們論證說
    目前還沒有我們的現代化計畫,等下輩子再來找它;
    但這輩子我們怎麼化,弟兄們,這輩子我們怎麼變化?
  
    我們交納了增容費,暫且安身。報紙表達得暖昧,
    老太太的小腳跑來可真是敏捷,逢年過節地喊著防賊;
    她指的是你和我呀,弟兄們,她指的是你和我。
  
    有人說我們太笨,素質太低,為什麼禁止我們進入
    很多行業?他們明明知道中關村裡的電腦是我們攢的。
    有人說我們到城裡來只是出醜,同樣是修路,掃地,
  
    法律法規卻讓我們交出自由,
    我們規規矩矩地坐在城裡人身邊;
    他們卻皺著眉頭,弟兄們,他們指我們太臭。
  
    聽說學者們的憂愁就像富人的富有,就像我們的匱乏,
    他們反抗現代性的異化,聽說他們比我們活得光榮偉大;
    他們在絕望裡令人感動,弟兄們,我們在絕望裡無所適從。
  
    我想我聽到了這個城市上空有一個聲音,
    那是陌生卻異常的權威,說:「他們必須犧牲。「
    噢,我們在他的掌握之中,弟兄們,我們在他的掌握之中。
  
    看到一隻獅子狗裹著短襖,別著胸針;
    看到門兒打開,讓一隻貓走進門;看到人們都在出國;
    看到學生們扔磚頭,看到「我的朋友比爾「在北大演說;
  
    看到春天的花和春天的鳥,
    看到一條魚在飯店前的水池裡自在地游,
    我們是新奇帶一點兒糊塗,弟兄們,是新奇帶一點兒糊塗。
  
    我們流浪,從80年代到又一個世紀,
    我看見這個城市日新月異,萬家燈火;
    沒有一盞屬於我,弟兄們,沒有一盞是我們的。
  
    武裝警察越來越多,防暴隊伍有特殊的任務,
    從東單到西單,他們要保衛權威和一種幸福,走去又走回;
    他們在尋找你和我,弟兄們,他們在尋找你和我。


作者: 鏡與燈
來源: 《關天茶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