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白領起英文名出意外 一場債務官司險敗訴

發表:2003-09-18 09: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眼下,不少白領在公司裡喜歡為自己起個英文名作別名,久而久之,別名成為習慣稱呼,本名倒變得鮮為人知。陳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在生活中已經習慣使用自己的別名「羅傑」的人。但最近,這個洋味十足的別名卻給陳先生惹來一身麻煩。

  就職於本市一家娛樂公司的陳先生,從到該公司工作起,就為自己起了個洋名「羅傑」,從此,「羅傑」就成了陳先生在公司裡的稱呼,慢慢地,公司裡的同事及業務關係上的朋友都只知道他叫「羅傑」,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


  1998年,陳先生經朋友介紹認識承包經營一家食品店的周某,不久雙方成為朋友。周某因經營需要,經常以食品店的名義向陳先生借資金「調頭寸」。起初周某均能及時還錢。但到了2001年,周某承包的食品店被關閉,陳先生出借的10萬元無法收回。


  今年初,經多次催討未成,陳先生拿著食品店立下的借條將其所屬貿易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貿易公司為食品店歸還借款。出人意料的是,貿易公司對食品店當初立下的借條並沒有異議,卻提出根據借條內容,只能證明食品店當初曾向一個名叫「羅傑」的人借款,現在作為原告的陳先生與借款一事無關,無權向貿易公司催債。


  陳先生傻眼了,當初每次借款他都習慣地將自己的名字簽為「羅傑」,但「羅傑」這個名字卻從來沒有去戶籍管理部門登記過。


  陳先生知道光憑他講破喉嚨也難以證明自己就是「羅傑」,於是在律師的幫助下,他開始了證明自己就是「羅傑」的舉證歷程。他首先想到的是瞭解自己情況的所在公司總經理,請總經理出具證詞證明自己在公司裡就叫「羅傑」,同時又向法庭提供了公司與他之間的文件往來,上面的文字也叫「羅傑」。陳先生還找到當初代表食品店向自己借款的周某,向他說明自己的處境,請其出庭證明「羅傑」就是他陳先生本人。


  經過一番周折,陳先生所在公司的管理人員、周某都一一出庭,向法庭作證,證明陳先生平時就叫「羅傑」。周某還證明原告陳先生就是在借款合同上簽字的「羅傑」。


  經過當庭質證,法院對原告陳先生提供的證據進行了綜合審查,認為原告提供的證據在順序上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並且各證據間構成了完整的證據鏈,可以認定原告陳先生即為「羅傑」。由此推斷出的結論為原告與食品店間存有人民幣10萬元的借款合同關係,因該食品店系被告分支機構,並不具備法人的民事能力,故應由被告貿易公司承擔還款及支付利息之責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