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看門, 研究員發報紙:科學院認為是改革 當事人喊冤

發表:2003-09-22 09: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南方日報報導, 河北省科學院近些年在體制改革、調整職工崗位時接連出現正教授看大門、副研究員坐傳達室發報紙的情況。對此,院方負責人認為這是改革中的陣痛,而當事人卻直喊冤,認為是院方對他們不公正,是用人上的「人治」因素在作怪,是人才浪費。

  怪事一:教授看大門


  劉志明,1964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系,1978年到河北省科學院從事科技情報翻譯工作,正教授級外語譯審,多次為單位舉辦外語培訓班。他促成河北省科學院生物所與前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細胞遺傳所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科技交流關係。在河北省舉辦的多屆經貿洽談會上,給河北省領導擔任俄語和波蘭語翻譯,是河北省僅有的兩名精通波蘭語的人才之一。曾獲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他還兼任河北省翻譯系列高級評委會主任、翻譯工作者協會會長等職。1993年到單位下屬公司任經理,後因公司倒閉,1996年申請回院裡繼續搞科技情報翻譯工作,沒能如願。已56歲的他成了看大門的門衛,一直持續到1997年3月恢復翻譯工作。


  本人自述:


  懷疑領導對我有成見


  怎麼也想不到我堂堂一個正教授會落到如此地步,一直懷疑是搞公司失敗了領導對我有成見。1997年3月,在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大會上,我作為多個協會的主要負責人向與會者大聲宣布:「我正在河北省科學院看大門!」當時的院長臉上實在挂不住了,才給我安排到圖書館工作。後來我又參與製作了反映河北省科學院20年成就的中英文對照畫冊《科技之光》,社會反響很好。但看大門的經歷讓我終生難忘。


  院方說法:


  讓他看大門是照顧他


  這是改革當中的陣痛。院裡1992年搞第一輪人事制度改革,通過定編定崗、競爭上崗,人員「一個蘿蔔一個坑」。而劉志明偏偏在此後到下屬公司搞經營。後來經營不成功想回來搞科研業務,但這時候已經沒有他的崗位了。雖然他是高級知識份子,夠得上人才,但也不能把他塞進去,把別人給擠出來。讓他看大門已經是照顧他了,起碼有工資嘛。


  怪事二:研究員發報紙


  王英華,1968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原北京師範學院)數學系,後進修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第二學士學位,副研究員。1978年到河北省科學院工作,多年在科研處從事科研項目管理。1994年,到院下屬的科技實業公司從事經營管理。因種種原因,與公司經理髮生矛盾,1996年離開公司在家養病。1997年被安排在院傳達室發報紙,1999年提前病退。


  本人自述:


  沒處理好與領導的關係


  我跟劉志明的情況有些類似,也是搞經營沒成功,回院裡就沒工作了,其實並不是我能力差,主要是沒有處理好與領導的關係。被安排到院傳達室發報紙,一幹就是兩年。


  院方說法:


  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不行


  雖然她算是人才,但如今科研單位崗位搞的是人才和部門間的「雙向選擇」,決定一個人是否被使用的因素很多。所以,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如果不能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也是不行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