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治下,人和地皆悲哀

發表:2003-09-25 08: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建政五十多年,「與人斗」把老百姓害得好苦;「與地斗」把土地和自然環境搞得一片荒蕪。禍國殃民,莫此為甚。

中共建政五十多年來,失敗的「社會主義試驗」,最慘重的兩大失敗是:一、與人斗;二、與地鬥。兩斗俱傷的結果可以歸納為一個字:窮。與人斗和與地鬥,它的遺禍,如同 SARS瘟疫,不知道什麼時候發作,一 旦發作就很難收拾。

SARS的社會病源

據我觀察,SARS疫情暴露出來的情況,一個是人口太多,一個是生活環境惡劣,這是瘟疫發生和迅速蔓延的兩大社會因素。

二00二年春節前後,我到廣州探親訪友。最突出的印象是:茶樓飯店,人如潮湧;見面交談,咳嗽不斷。廣州天河有兩座新城,一座是書城,另一座是購物城。我對書城當然有興趣,約了一位朋友去逛書城。沒想到從一樓逛上五樓,竟有人比書多的感覺。五層大樓,到處擦肩接踵,找不到一個屁股的位置,可以坐下來歇一口氣。人聲嘈雜,前後左右,不時響起咳嗽聲。想到唾沫四濺,細菌橫飛,不禁頭皮發緊,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

書城的斜對面,就是購物城。到了「城內」,四面都是人牆,寸步難移。不時有味道不佳的氣味,夾雜著深沉的咳嗽聲。我忽然有被人塞進「沙丁魚罐頭」的感覺,呼吸困難,視覺模糊,只得拚命逃了出來。

人無尊嚴盡顯悲哀

二十年來,珠江三角洲人口膨脹了將近十倍。像東莞市,原先是僅有二十多萬人的農業縣,現在激增為四百多萬人,膨脹了二十倍。至於深圳,原先只是幾個小村落,人口不足三萬,如今更發展成近五百萬人口的大城市。珠江兩岸人口原先不過一百多萬,現在暴增近兩千萬。

經濟出現空前繁榮的同時,歷來就被忽略的「人的價值」,繼續受到忽略,使數以千萬計的民工,基本權益遭受極大的損害。打工仔、打工妹每月為政府和外商,創造了億萬利潤,而他們每月的平均工資,只有五百元人民幣左右。向來堅持社會主義的黨和政府,偏偏就把老祖宗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原則給丟棄了。只要將「剩餘價值」的十分之一,用在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衛生上,幾乎難以忍受的髒、亂、差境況,不難改觀。

每年春節前後,廣州火車站和汽車站,都出現人口大流動的狂潮。千萬民工一來一往,造成時間和金錢的極大浪費,更給交通和治安部門,增加極大的壓力。人們不明白,為什麼像這樣富有中國特色的人口大流動上 十年如一日,未有絲毫改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中國人沒有「遷徙和居住」的自由。尤其是農村人口,僵硬的戶籍制度,把活人一輩子釘死在一個地方。這些外出掙飯吃的民工,都與戶口所在地的農村中斷了任何生產資料的承租關係,沒有任何交租的理由,但只是因為戶口在,就要按時交納各種稅費。向戶口和身份徵稅,已演變成中國戶籍制度的變種,和當前SARS病毒變種差不多,使人失去正常的人格和尊嚴。

對城市一個樣,對鄉村一個樣;對工業一個樣,對農業一個樣;對城裡人一個待遇,對鄉下人一個待遇。這種實行了五十多年的「國民不平等待遇」已經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種族歧視,是社會不公的根源。

地被糟踏毀生存空間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特別是部分貪官,早已富了起來。

不過,絕大多數沒有富起來的人,特別是佔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農民,能不能富得起來,就沒有人敢於站出來拍胸脯了。要議論這一話題,首先必須瞭解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的實情。

前不久,據中科院有關部門通過衛星遙感,對中國西部十二省區的土地承載力進行了科學評估,結果表明:西部廣大地區有五分之一的土地承載力,已處於超負荷狀態。內蒙古科爾沁沙地、陝西北部、甘肅的河西走廊、四川、雲南、貴州等地,都處於土地承載力超負荷狀態。西藏的南部與西部、新疆的伊犁谷地及南部綠洲、青海東部等地,也處於滿負荷狀態。這種嚴重超載已造成很多地區生態環境極度惡化。直接的惡果是,內蒙古土地沙質荒漠化,並繼續向華北平原擴展,陝北高原水土流失日益嚴重,雲貴高原喀斯特地區相繼出現石漠化。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又不可挽回地形成土地--氣候--居民生活之間的惡性循環。

今天的中國,經過五十多年的折騰,還有多少生存空間?根據有關部門積累的資料,有人計算出來:原始荒漠及徹底荒漠化的國土,如冰川、石山、高寒荒地、沙漠、戈壁等,面積約為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約佔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嚴重水土流失,正淪為荒漠化的國土面積約三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約佔總面積百分之三十八。生存條件較好的國土,約有三百萬平方公里,約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九。也就是說,目前適宜生存的土地面積,只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五十年間,由於策略和政策的重大錯失,人口猛然膨脹了一倍半的同時,原先尚適宜生存的空間,被壓縮為四分之一。就是說,沙漠化及水土流失的面積,比建國初增加了一倍半。人增一倍半是八億,地失一倍半是三百五十萬平方公里。這是多大的一片國土?相當於鴉片戰爭前與俄國簽訂的尼布楚等條約割讓給俄國那幾片土地的總和。

幾年前,東南沿海地區為了爭取外資,刮起了一 陣「開發區」熱。不管條件是否成熟,也不管有沒有可能,先劃出大片土地(多是靠近交通線的農地),僱用勞力和機械,加以平整,辦起了名目繁多的「開發區」,美其名叫「筑巢引鳥」。以為把土地平整了,就可引來外商投資。可惜外商並非「笨鳥」,台胞也非「呆胞」,結果很多土地就這樣丟荒了。

產權模糊,人為破壞環境

這僅僅是問題的表象。公地(絕大多數是公社化時期被變成集體所有的土地)所以被隨意糟蹋,根本原因是土地的產權被人為地「模糊化」。集體所有,好像人人所有,其實人人無權擁有。但農民的腦子裡還記著,土地原本是自家的。現在既然無權擁有,在使用權上就想盡法子「□食」。最突出的例子,是二00一年一月北京電視臺播放過一個專題報導《閩清青山變墳山》。實地報導了福建省閩清縣的山坡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墳墓,最大的佔地一畝,耗資幾十萬。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據畫面上村民的談話可以看出,山坡說是「集體」的,歸大家所有,大家隨便佔,有錢建大的,沒錢建小的,死人佔生地,生人佔死地,於是大片綠樹蔥寵的山坡,便成了水泥、石頭的墳墓。

據(動向〕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