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和老百姓過不去的專家

作者:黎明 發表:2003-10-23 05: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城市交通堵塞,堵得人心火直竄。各路大俠紛紛發言,要找造成堵車之罪魁。先是推出新司機代罪,繼而問罪私家車,後又追究道路「堵點」和「讓行意識」。接著專家出馬,以絕非常識的言論一鳴驚人──國家「暢通工程」專家組組長、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院長王煒教授說了:自行車太多影響了城市的道路通暢,致使道路的利用率不高,機動車運行緩慢,尾氣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氣污染加劇。

  找罪魁、挖根子可不是胡整,後面都跟著各不相同的「公共政策」和「管理對策」呢。王專家主張的政策、對策是,「強化以公交出行為主體的交通方式,嚴格限制自行車。」

  錯了嗎?不錯。把自行車從城市道路上取締,不允許這破玩意合法行駛,再把它佔的那塊地騰給機動車,城市堵車現象必會大大減少。不信,就試試。

  中國交通的突出特點是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行」,限制或取締任何一種「混入交通行列」的交通工具,都會「改善交通」。我說,效果最好的措施,莫過於限制、取締小轎車,這必能解決公交車、自行車和步行者面臨的行路難問題。取締中、低檔汽車也行,那樣中國道路上一水的豪華車暢通無阻,車上的大腕的感覺就一個字:很爽!

  如果僅從技術角度看,王專家說的對,我說的也對。「堵」麼,起碼得有兩面對頭。他坐在小車裡說你堵了我,你推著自行車說他堵了你,講「物理學」的理,撤掉一頭就通了,都對。只是這裡涉及到「人學」、「階層關係」和三代鄉親了──誰讓、撤誰?王專家一味偏袒少數的有車族,俺覺得應該給佔人口總數大多數的無車族人民留條道。

  俺倆的意見都行不通──他沒法強令那些很不自覺的人放棄那很不情願駕駛的自行車;我的意見肯定不可行,我也不敢不給小車讓道。可是,俺不會把一樁大罪加在騎車階層身上。據說這個罪不小,有位同志說這是可以衡量的,「簡單的演算法比如按人均GDP4000美元、每週40小時工作制計算,如果北京1000萬人每人每個工作日堵車1個小時,每天北京的交通效率損失達到1.7億,全年將是400億的流失。」看看,這樣的責任要是落實到騎車的大多數們頭上,他們真是對不住包括自己這個大多數在內的全國人民啊!

  學著專家拿手的方法,我也提出個「理論」來商榷一下:嚴格限制「公家車」數量和「公車私用」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並且這個從基本點著手的措施會有極大的利於人民的「附加值」,把限制公家佔用社會公共資源推廣到各個方面,那就有更不得了的效益。俺希望有專家出來算算帳。

  既然說交通堵塞是某種交通工具或方式形成的,大家指出自行車、大卡車、出租車、私家車成問題,咋就沒有說「公家車」的呢?限制公家車會不會緩解交通緊張?就用專家的物理學考察吧,大家說能不能?

  車在路面上時間長就佔用交通資源,沒錯吧?東京的機動車是北京的3倍,不像北京這麼堵得慌,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機動車年行駛里程(公里數)不到我們的1/4,我們首都北京的小車年平均行駛里程達到4.74萬公里。美國這個數是1.9萬公里,歐洲是1.25萬公里,上班不如人家遠,旅行不如人家多,效率不如人家高,性能多不咋樣的中國車咋就這麼能跑?據北京城調隊的調查,開私車上下班的不過有12%,那說明是公車,以及燒公家油報公家帳的私車,「拉動」了「年行駛里程」的整體升高,再就是可能還有驅使司機快跑多跑的原因。外國人儘管比國人富裕、瀟灑,它的私車也受經濟核算的約束,不能像中國官車那樣瘋跑傻竄,赴一次請客之約就一溜煙跑幾十幾百裡,接這個送那個跑空跑遠全不在乎。一輛小公車遠比私車所佔公共資源多,也遠比私車消耗錢財多。每個人都該知道這個常識,不知道的話,問問機關小車司機累不累就知道了。

  法國規劃師法比亞克在評價北京的交通問題時撰文指出:過去15年北京的失誤在於過分追求環狀道路體系的奢華、壯麗而忽視了對公共交通體系的建設。這個法國人看北京交通,應該第一眼就看出自行車的惡劣影響,因為歐洲沒有中國這樣的自行車車流。一個獨特的現像他竟然看到白看,似乎外國專家沒長著中國專家的勢利眼。

  為緩解交通緊張和污染狀況,紐約、倫敦出了限制進入市中心和高收停車費等辦法(我看在我們這裡執行的話,起到的最大作用也就是增加國家部門特權和稅費開支);墨西哥城開始推廣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已決定修建市區自行車環行道;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幾年前就已在市內修建了長達260公里的自行車環路,鼓勵該市的750萬居民騎自行車;波哥大市市長莫克庫斯說,要首先喚起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號召全民支持和推廣使用自行車……中國的王專家端的卓而不群,面對「落後」的龐大人群說,嗨!你們!浪費了有錢人的汽油,搶了有車族的空間,影響了公交事業發展,間接污染了世界!

  好一個「自行車妨礙交通論」。不過,這回大家對王專家的理論很不熱心,連交管部門和交警都沒迎合這個獲得過崇高榮譽的大專家。看來交警在第一線上也沒有自行車是堵車罪魁的體會。還好,認為需要嚴格限制自行車的人不多,認為另一專家「堵車是繁榮標誌」的觀點正確的也不多。呵呵,似乎這點良心和大家不是達到崇高境界的專家有關呢。也許,大家對專家是幹什麼的心裏有點數了──迷信,因受騙多多而被打破。

  難道專家的定義是「專門和老百姓過不去的傢伙」嗎?在各個領域,在專家為特權塗脂抹粉和為「商業開拓」鳴鑼開道的言行中,人們看到太多的「資本操縱」和「尋租驅動」。一項項清掃「弱勢障礙」以利於大資本通吃的周密計畫,在「科學」和「宏觀」、「形象」等等名義下,納入「通暢工程」順利實施。醫療市場化,教育產業化,基尼係數一國兩計論,二房論,XX豪華消費進入「尋常百姓家」論,XX又成為經濟增長點論,偽產品有極高的高科技含量論,XX地方提前進入現代化社會論……反正專家們不靠公信度過日子,你弱勢群體養不起專家,人家不投靠大資本大官人投靠誰?專家們掌握著調查研究權,有研究經費,你想多嘴還沒資格沒條件呢!

  當然,我不能以偏代全,我只是說一部分專家跟「二奶」似的;你要是反對,我就改口:也有的專家不跟「二奶」似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