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學者披露所謂「中美類克隆人試驗」始末

發表:2003-10-29 08:0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克隆人入侵中國 中美合作類克隆人試驗被禁

中山大學某研究中心主任披露「克隆人」事情始末 並透露該受孕試驗一直在國家規定範圍內進行

日前,《華爾街日報》披露一則驚人消息稱,美國紐約大學教授詹姆斯.格裡福與中山大學合作,在廣州進行了一次三基因受孕試驗。該試驗由於被指類似於克隆人技術,而且將出現一個孩子有三個父母的倫理問題,而備受世界各國關注。

今年4月,國家衛生部批准廣東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原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准許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和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

昨天,記者專門走訪了參與該試驗的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某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該專家表示,該研究一直都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執行,而且這項技術也與克隆人技術有本質的區別。目前,他們將以沉默的態度當作最好的解釋!

沉默的態度是最好的澄清

作為學科負責人,我可以保證,我們是在國家規定的框架下執行有關工作,是不折不扣地按法規進行。作為醫學人員,我們完全是從探索治療不孕不育症的思路出發,沒有其他目的。

針對有關媒體的報導,記者昨天到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此事進行求證,該醫院某研究中心的主任接待了記者。儘管談話還沒有開始,但記者還是從他的言談中感受到院方因為媒體報導和社會輿論所受到的壓力。

記者剛剛談到這一問題,作為多年從事生殖醫學研究的專家、主任,他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覺得面對這一問題,沉默是最好的解釋。作為醫學工作者,沉默的態度或許是對此事最好的澄清。我們無意去澄清什麼,作為學科負責人,我可以保證,我們是在國家規定的框架下執行有關工作,是不折不扣地按法規進行。為此,我們還曾經被有些人認為保守。」

他表示,作為從事尖端研究的人來說,他們的所有研究都是站在浪尖上的。什麼是有益的?醫學科學研究如何介定?走得太快不行,過於保守對科學也不行。有些人把「美國不讓做的實驗搬到中國來做」這些觀點同這個實驗合在一起考慮,是非常沒有道理的。事實是,所有人在從事實驗時,想法都是極為單純的。作為醫學人員,我們完全是從探索治療不孕不育症的思路出發,完全用於醫學研究,沒有其他目的。

核移植技術絕對不是克隆

這項技術絕對不是一種克隆,兩者之間有本質區別:所謂克隆是對現成人的拷貝,而核移植技術則完全來源於父母,整個DNA遺傳性狀完全受之於父母,只有少量DNA來源於第三者的卵漿。

那麼,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的這項技術究竟是不是一種克隆?昨天,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予以明確否認。他表示,所謂克隆是對現成人的拷貝,是對人的所有遺傳性狀的複製,它來源於單個的個體。而媒體關注的這項核移植技術則完全來源於父母,整個DNA遺傳性狀完全受之於父母,只有少量DNA來源於第三者的卵漿。這是該項技術與克隆人本質的區別。它的本質區別在於,決定遺傳性狀的所有因素都是父母雙方,而決定小孩遺傳性狀的DNA在第三者身上採用得非常少!

這位專家負責人說,可以明確表示,這項技術不是在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誕生的,作為醫院的中心研究相關部門,不可能做出國家不允許的事。自衛生部頒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以來,作為醫療部門他們一直在執行。該專家負責人表示,關於這項全新的實驗技術,他們在實驗最初討論時就意識到可能引起爭論,那時就已經停止了,甚至連最基礎的研究都停止了。至於還需不需要進行,他們只能隨著科學的進步,直至有大量證據證明、有足夠的說服力來證實這一技術的有效性時,我們再來面對。

該專家表示,科學在進展過程中,永遠需要一個反覆探索的階段,有些東西也許當時不存在,但也許後來卻越來越合理,但如果最終都證實是不合理的,他們就必須永遠地拋棄。整個工作組的人員都清楚地知道,在輔助生殖技術上,對不同的病人,也要探索有沒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有沒有全新的治療技術。

進行新研究解決病人疾苦

目前沒辦法證明這項技術的應用有多大作用,因為還沒有機會。但這一技術如何介定,我們認為從基因發展方面考慮,還是很有積極性的。當初的試驗既是進行一項新的科學研究,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技術解決部分病人的「疾苦」。

說到對克隆技術的看法,這名主任專家表示,作為醫務工作者,他們也堅決反對產生一個跟原生殖人一樣的生殖性克隆,因為克隆技術生命短、安全性低,最重要的是從倫理上來說,人們很難接受世界上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的事實,這都歸咎於克隆技術本身的不成熟。

該專家表示,事實上,這項技術在進行時,他們都會對實驗的提供者說:「我們提取第三者的卵漿,是提供到別人體內幫助別人懷孕的。」我們的目的是徵得他們的同意。目前我們沒辦法證明,這項技術的應用範圍對孕者有多大作用,因為還沒有應用的機會,但這一技術如何介定,我們認為從基因發展方面考慮,還是很有積極性的。當時這個技術實施時,不在國家審查範圍之內,有關規定還沒有出臺,但作為國家批准的廣東惟一一家有三項技術的醫院,國家對我們是進行了嚴格的審查的,認定我們是沒有違反有關規定,才得以批准的。可以說,國家對試管嬰兒技術臨床應用的批准,對生殖醫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里程碑的作用。

據介紹,目前試管嬰兒的技術日漸成熟,一般的不孕不育患者可通過試管嬰兒技術來完成孩子夢。可是對於患有體內先天性線粒體出現突變的患者來說,試管嬰兒尚無法做到,他們必須藉助於第三者的卵漿才能實現。

該專家表示,作為一名醫生,當初的試驗既是進行一項新的科學研究,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技術解決部分病人的「疾苦」。總不能等到這一類病人越來越多才去進行研究,必須提前採取一些探索。他表示,在科學探索上,人不可能在所有條件都具備之後才去做,否則就不叫探索。但在探索中,一定要堅持有根有據的嚴謹的科研作風。「我想這一技術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爭論,是跟社會大眾的觀念意識有關,他們往往把它看成一種克隆,這種關注也提醒科學工作者,作為研究前沿性科學的人,我們不僅要執迷於專業技術,還必須分出一部分精力,來關注社會的認同。」

網評如潮

某門戶網站就人們對「克隆人」的態度進行投票表態,約有六成以上的人表示反對。

克隆人技術要解決兩個與倫理道德有關的難題:首先,如果以獲取胚胎幹細胞為目的來克隆人類胚胎,那麼,人類在獲取幹細胞的同時也就破壞了這個胚胎,而胚胎本身已經具有了生命的特徵,這就是說,人類在製造生命的同時又在毀滅生命;第二,從一定意義上講,克隆胚胎的成功也就預示著克隆人技術的實現,誰能保證一個通過克隆產生的胚胎不會發育成一個完整的人呢?而克隆人的出現對人類意味著什麼?(《北京晨報》)

「克隆人」的話題近幾年一直是科學界的熱門研究課題,但在社會各個領域都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爭議。

支持者理直氣壯:「克隆人」技術能使千千萬萬不孕症患者實現做父母的願望;能使那些痛失骨肉的親人重溫天倫之樂;能為許許多多不治之症找到新的治療方案;能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社會效益……總之,簡直就是科學界、醫療界、全人類的新曙光。

反對者言之鑿鑿:「克隆人」的出現將對現有社會的家庭結構、倫理體系造成巨大衝擊;會成為恐怖主義分子犯罪的工具;製造大量基因結構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誘發新型疾病的廣泛傳播;就目前技術而言,無法保證「克隆」的安全性,可能出現流產、早產、死胎、畸形等不良結果等等。尖刻的批評者說,在創造出一個健康的「克隆人」之前,科學家們可能會先造出成百上千的畸形兒。(新華社)

克隆技術確實可能與歷史上的原子能技術等一樣,既能造福人類,也可禍害無窮。但「技術恐懼」的實質,是對錯誤運用技術的人的恐懼,而不是對技術本身的恐懼。人類社會自身的發展也告訴我們,當人類面對倫理道德的危機時,應該理性正視現實。歷史上輸血技術、器官移植等等,都曾經帶來極大的倫理爭論。當首位試管嬰兒於1978年出生時,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但現在全世界已經有30萬試管嬰兒。某項科技進步最終是否真正有益於人類,關鍵在於人類如何對待和應用它,而不能因為暫時不合乎情理就因噎廢食。

《信息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