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將上馬13級水壩 遭環保專家強烈反對

發表:2003-11-25 07: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給子孫留一條原生態河流」,還是「給怒江人民一條出路」?一場關於怒江開發的爭論即將平息。

    11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評估中心副主任劉偉生帶領5人政策調研組抵達怒江。

    這是國家環保總局就怒江開發問題進行的第三次實地調研,力主水電項目上馬的雲南 怒江州政府已將其視為「利好」。


「水電開發的方案已經定下來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計委一位負責人說,順利的話,13級水電站中規模最小的六庫電站將於今年底開工。

    「六庫電站本該在今年9月20日開工。」華電集團公司雲南公司總經理郭世明說。華電集團是怒江水電開發的發起方和控股方。

    2003年8月14日,由雲南省怒江州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規劃報告》通過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持評審。該報告規劃以松塔和馬吉為龍頭水庫,丙中洛、鹿馬登、福貢、碧江、亞碧羅、瀘水、六庫、石頭寨、賽格、岩桑樹和光坡等梯級組成的兩庫十三級開發方案,全梯級總裝機容量可達2132萬千瓦,年發電量1029.6億千瓦時。

    2003年3月14日,華電集團與雲南省政府簽署了《關於促進雲南電力發展的合作意向書》,雲南省政府表態支持華電集團開發雲南電力資源,支持怒江開發;6月14日,雲南華電怒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組建;7月18日,雲南華電怒江六庫電站正式掛牌成立。按照規劃,2003年內將開工建設六庫電站,同時啟動馬吉、碧江、亞碧羅、瀘水、賽格和岩桑樹電站的設計工作。

    一切都在按計畫進行。但在9月初,這個總投資近1000億元的工程在國家環保總局的「環境影響評價」程序上一度擱淺。

    何大明的六點質疑

    怒江州的貧困,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不可能依靠修建大型水電站脫貧。

    9月3日,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北京主持召開「怒江流域水電開發活動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專家座談會」。雲南大學教授何大明成為這次會議的焦點人物。

    何大明,雲大亞洲國際河流中心主任,著名河流專家。

    早在今年6月份,何大明在獲知怒江要修電站的消息後,先後在昆明召開了兩次大壩與生態影響的會議,每次會議都有近50位省內外和其他部門的專家、代表參加。

    「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件事情。」何大明說。

    在9月3日的會議上,何大明提出的六點質疑成為此後國家環保總局及北京有關專家們反對開發怒江水電項目的理論基礎:

    一、包括怒江在內的「三江並流」是在久遠的地球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自然資源,並已於2003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遺產的保護十分重要,我們應該信守對世界遺產的承諾;二、怒江天然大峽谷具有多重不可替代的重大價值;三、怒江是我國與東南亞淡水魚類區系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怒江中下游所處的橫斷山區,怒江等大河沿斷層發育,新構造運動活躍。在其高山峽谷區修建干流大型電站,必須關注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和可能的地震災害的危害,工程的經濟壽命可能遠較預期設計的小;五、怒江大峽谷干流電站將產生大量生態移民;六、怒江州的貧困,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不可能依靠修建大型水電站脫貧。

    這次專家會議上,來自生態、農林、地質等領域的三十餘位專家一致對怒江開發持反對意見。發改委和水利電力系統的代表則認為,「怒江建壩是有效扶貧」、「怒江建壩與世界自然遺產不矛盾」。

    專家們認為,怒江作為目前我國僅存的兩條原始生態江河之一,應從國家生態安全長期目標出發,將其作為一條生態江予以保留,不予開發。當地的脫貧致富,應尋找其他路徑,如借鑒麗江的生態旅遊。

    主持會議的一位國家環保總局官員指出:不要片面地認為修建大壩就會使當地農民富裕起來,如果處理不當,移民就地後靠,不僅會使農民喪失地力較好的耕地資源,而且會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劇當地的貧困化。

    講「獸道」也要講「人道」

    水電開發,至少是迄今為止一條可實現的對怒江州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徑。

    9月29日、10月10日,雲南省環保局分別召開了兩次研討會,對於是否「保留一條原生態河流」的問題,雲南一批專家們提出了他們的意見:

    首先,從嚴格意義上說,怒江已不是一條保持著自然流態的河流,因為在怒江上游(西藏那曲地區)早已建有一小型水電站,且怒江河谷地帶已被人類所開發利用;其次,薩爾溫江(怒江流出中國國境後稱此名)如果被所在地國家開發,怒江保持一條原生生態江的目的也不可能實現。

    10月20日-21日,昆明召開的第四次專家座談會上,北京、雲南兩派專家正面交鋒。

    「我也是生態學者,我當然願意所有的河流都不開發最好,但前提必須是要給找怒江人民一條出路。」雲南大學生態與動植物研究所所長黨承林教授在會上談了自己的幾點看法:「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的確不是解決當地群眾貧困和經濟發展的惟一最佳途徑,但是,怒江州可供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十分有限,怒江地區生存條件的惡劣超出了一般人想像,廣大群眾至今仍未脫貧。水電開發,至少是迄今為止一條可實現的對怒江州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徑。」

    「保護動物、植物,不能把人撇開不管,講『獸道』也要講『人道』啊。」黨承林認為,北京的專家一味地講保護,沒有體會到怒江人民的切膚之痛。

    雙方雖爭持不下,但10月20日的這次會議還是取得了共識:解決怒江流域貧困地區人民生存和發展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當務之急。鑒於怒江流域的現狀,無論是否開發水電,國家都應該對這一特殊地區制定專項政策和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

    1.05億和10億

    怒江全部梯級開發後每年可創造產值340多億元,直接財政貢獻可以達到80億元,其中地稅年收入可以增加27億元。

    「怒江全部梯級電站建成後,每年地方財政收入將增加27億元,僅怒江州每年地方財政就將增加10億元。」

    11月3日,怒江州計委辦公室主任趙振中說起這組數字時十分興奮。作為對比,趙振中介紹,2002年,怒江全州地方財政收入僅為1.05億元。

    怒江是全國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至今還是雲南乃至全國最貧困的民族自治州。該州98%以上的土地為高山峽谷;少數民族比重達92.2%,有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四個特有民族,至今還保留著刀耕火種、人背馬馱等原始生產方式和紋面部落等原始社會痕跡;

    由於怒江58.3%的區域面積納入自然保護範圍,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不能開發,至今還沒有建立起支撐地方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財政自給率僅為14.7%;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935元,50%的農民群眾沒有解決溫飽。

    「怒江建州50週年了,國家對它的投資也就9.3億元,這是什麼概念?就是一段路啊。」趙振中認為,由於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怒江的旅遊業目前也還發展不起來。

    2003年10月,受雲南方面委託,國電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提交了一份名為《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情況簡介》的報告,其中在「怒江開發的評價」項下算了一筆賬:「怒江全部梯級開發後每年可創造產值340多億元,直接財政貢獻可以達到80億元,其中地稅年收入可以增加27億元。開發後,實現以電代柴,怒江每年可節約50萬立方米現在被當做燃料的木材。再次,給當地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據此推算,怒江中下游水電站將可帶來44萬個長期就業機會。」

    移民問題的憂慮

    「建水電站最大受益當然是電力公司,地方政府也能夠脫貧。但這些錢最後能否用到老百姓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11月3日,六庫鎮上游5公里小沙壩村。即將開工的六庫水電站選址於此,電站建成後,這個村將被淹沒。

    56歲的傈僳族婦女郭恰明目前還不知道政府今後會怎麼安置她。

    郭是小沙壩村的困難戶。兒子10年前得了一場「怪病」,再幹不了活,媳婦受不了苦幾年前跑了。郭恰明只能獨自養活35歲的兒子和6歲的孫子。

    郭恰明家裡本來有十幾畝地,今年初,其中10畝被要求退耕還林,剩下2畝地種點玉米。按規定,政府對退耕還林的政策是,8年內每年一畝補償300斤糧食(100斤大米+200斤玉米),但今年,他們家只拿到了1500斤糧食,不夠吃只好向別人借。

    郭恰明的鄰居,一個20來歲的傈僳族姑娘對未來頗為擔心:「即使一畝地賠2萬元,錢花完了也是一無所有。」

    按照開發方案,整個怒江中下游水電開發要淹沒大約6萬畝耕地,其中怒江州境內佔4萬畝。怒江州水庫移民涉及安置人口近5萬人。趙振中透露,移民安置一般是企業出補償,政府負責移民實施。怒江正在爭取國家按照三峽移民的標準來進行補償,即人均補償5-7萬元。

    然而,何大明教授的憂慮是:電站修完以後怎麼辦?庫區移民怎麼辦?

    根據何大明對瀾滄江漫灣電站進行的研究:自漫灣電站建成投入運行後,國家財政每年可從漫灣電廠獲利1億多元,省財政獲利5000多萬元,雲縣、景東、南澗、鳳慶4縣共獲利5000多萬元,漫灣電廠和省電力公司共獲利1.2億多元。

    問題的另一面是,庫區淹沒前,漫灣移民人均純收入曾高出全省壩區平均值11.2%,人均產量高於壩區平均值63.5%。至1997年庫區淹沒後,據移民生產生活普查統計,庫區人均純收入水平僅為全省水平的46.7%。後靠移民與就地安置移民比建水庫之前人均生產糧食減少四五百公斤,收入大幅下降,有的農民甚至靠拾水電站的垃圾為生。

    「建水電站最大受益當然是電力公司,地方政府也能夠脫貧。但這些錢最後能否用到老百姓身上就不得而知了。」何大明說。

    華電雲南總經理郭世明並不完全否認這種看法,他表示:「建水電站,受益最大的確實是在企業,但華電是國資委領導下的國有資產控股企業,代表的是國家。」

    折衷方案

    11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調研組再入怒江。「這次,一個專家都沒有帶。」

    10月中旬,何大明教授被雲南省政府一位領導請過去談了一個下午。隨後,雲南方面就怒江水電項目的環境影響和規劃拿出了一個折衷方案。

    郭世明透露,折衷方案主要對龍頭水庫馬吉和光坡、丙中洛兩個電站做了調整。

    對於光坡和丙中洛兩級水電站,由於專家提出會影響野生稻和瀑布,因此決定緩建,暫不納入規劃;而馬吉龍頭水庫則主要由於水庫的高低將關係到怒江第一灣淹沒多少的問題,因此將對大壩的高度進行合理調整,盡量降低對第一灣的影響。

    10月22日,雲南省怒江州委書記解毅、州長歐志明率隊進京,「就怒江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問題再次向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水利部、水規總院、交通部和國家民委做了匯報,並與國電北京院、華電集團全面交換了意見。」10月29日,這批雲南官員才離京返昆。

    11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調研組再入怒江。「這次,一個專家都沒有帶。」趙振中介紹。

    郭世明說,工作組這次來,也就是要對一些細節上的調整提提意見。換言之,怒江水電開發已成定局。

    「這種情況是早就可以預見到的,」曾經激烈反對怒江建壩的清華大學李木盾教授說,「至少讓我們出來講了話,這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

    但是,北京另一位專家仍然堅持其觀點:100多年來,怒江河谷始終是世界各國科學家最為關注的生態熱點地區之一。「一旦對這個尚有很多未解之謎的世界瑰寶動『手術』---攔起13道大壩,我們的損失將是毀滅性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