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惟利是圖勾當不可告人---食品生產秘密

發表:2004-03-11 15: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超市,促銷牛奶可能是過期產品,你知道嗎?在士多店,茶飲料中可能使用了過量的食品添加劑,你不感到害怕嗎?而在大排檔,端上來的麵條很白,但你也許不知道這些麵條可能是有毒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食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食品的安全性被擺在首位。可在食品生產領域,一些惟利是圖的企業卻在幹著不可告人的勾當。

  「早產奶」大行其道

  【行業現狀】

  「早產奶」是公開的秘密

  剛剛出廠的發酵乳飲料,赫然印著6天後的日期。這是去年底北方一家知名乳品企業在陝西爆出的新聞。一週之後,溫州地區又發現了又一知名乳品企業早餐牛奶「早產」--消費者買到了「明天」出產的牛奶。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認為,為了「保鮮」而故意將奶品標識的生產日期挪後,是許多企業慣用的做法,「早產奶」在行業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被曝光的只是少數。據介紹,市場上現在存在大量的「早產奶」,標識的生產日期比實際的出廠日期短則挪後一個星期,長則挪後一個多月。

  他講述了他親自遇到的兩個個案。前不久,他去廣東普寧市考察市場,便發現了一盒產自北方的奶,生產日期竟是前一天的。按照推算,這盒奶在其本部生產,以普通交通工具(不可能用飛機空運)運輸到南方,從總經銷商到分經銷商再到零售商,至少需要3天時間。提前一天擺上普寧貨架的產品明顯是挪後了生產日期。而去年4月19日,他去北方某企業參觀時的發現更讓他吃驚:產品的外包裝上生產日期赫然印著「5月27日」,比實際出廠日期晚一個多月!

  【專家解密】

  企業大打「擦邊球」

  「早產奶」問題到底有多嚴重?記者採訪了廣東省奶業協會秘書長林樹斌。他認為,廣東市場上的確存在不少「早產奶」現象,但主要是一些北方企業在這麼做,燕塘、風行等南方企業相當較規範,且就在本地產銷,沒必要打「擦邊球」。

  他說,北方企業要進攻華南市場,但產品一般不是自己加工,而是委託加工,加工後產品運回總部,再配送給各地經銷商。這種操作模式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常常不標明加工地點,卻往往標有總部的地址,讓消費者誤認為是總部生產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能不能保鮮的問題,委託加工的產品要先運到總部再統一配送,明顯增加了運輸時間,對保鮮不利。於是有些企業便在時間上「做手腳」。

  本來,牛奶產品從生產線下來還應經過檢驗才能流向市場,但牛奶產品都是無菌包裝,不可能開包進行檢驗,所以一般的檢測方法是產品從生產線下來之後留在倉庫觀察一週左右,看是否有脹包等現象。留倉觀察的這一段時間,被稱作「保溫期」。正常的產品應該過了「保溫期」,檢測無質量問題後出廠,生產日期應是過了「保溫期」的時間,也就是出廠時間。於是,許多乳製品企業就打「擦邊球」,利用這一週左右的「保溫期」做文章,「保溫期」還沒到就運向市場。去年9月在陝西被查的某知名乳業品牌,實際上是將還在「保溫期」內的產品運向市場。

  【消費提醒】

  不買尾貨打折奶

  對不斷被曝光的「早產奶」現象,消費者感到愕然和無奈。然而,消費者怎樣選購產品才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此,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向消費者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早產奶」現象較多出現在一些小企業身上,因此消費者在挑選產品時要認準知名品牌。第二,在商場如遇到某些產品臨近保質期時打折促銷,這時千萬不要購買。因為如果產品的生產日期是挪後的,那麼臨近保質期的產品實際上已是過期產品。

  白麵粉是毒麵粉

  【行業現狀】

  麵粉生產者不敢吃麵食

  小麥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之一。然而,近年來卻出現了這樣的怪事:小麥麵粉生產者竟然不敢吃麵食!為什麼?因為業內人士都知道,麵粉裡添加甚至過多添加了對人體有害的增白劑!

  南方麵粉廠董事長劉飛軍在接受採訪時坦承:「做麵粉這一行的,在外面吃飯絕不敢輕易點麵食吃。某些增白劑長期食用甚至可致癌。」他說,目前在麵粉裡添加增白劑是這個行業的慣例。為了使麵粉在市場好銷,幾乎所有的麵粉生產企業都會在麵粉中添加大量的增白劑。

  【專家解密】

  麵粉為什麼這樣白?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張教授告訴記者,麵粉增白劑的主要成分就是過氧化苯甲酰(BPO),是一種在化工行業廣泛使用的氧化劑。純正的小麥麵粉是白中略帶淺黃色,但使用了增白劑之後,麵粉便會呈現出潔白無瑕的灰白色。

  他說,在國外,制粉業在20世紀早期曾普遍使用苯甲酰,但由於其副作用很大,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已禁止將其添加進小麥粉中。在國內,國家食品添加劑委員會於1990年和1996年先後兩次發布了過氧化苯甲酰在麵粉中的允許添加量標準。1990年發布的標準中規定的最大允許添加量為 0.3g/kg,後來因為發現此規定計算有誤,遂於1996年重新規定最大允許添加量為0.06g/kg。但是,仍有一些廠家按照1990年規定的限量添加。一些小廠家完全不顧消費者的健康,隨意添加過氧化苯甲酰。

  張教授說,增白劑有一定的毒理作用,還會破壞麵食及人體內的正常微生物平衡。此外,過氧化苯甲酰分解產物為苯甲酰,苯甲酰的分解過程是在肝臟內進行。長期過量食用苯甲酰對肝臟功能有損害。

  【消費提醒】

  挑選麵粉需擦亮眼睛

  廣東省食品協會劉秘書長提醒消費者,在挑選麵粉時要多留一個心眼。一是檢查是否貼有QS標籤;二是可以仔細觀察進行簡易識別:正常小麥粉為白中略帶淺黃,過量使用增白劑,麵粉顏色呈灰白色甚至青灰色;面製品失掉原來固有的麥香味,質地發硬、口感差。而對於饅頭麵條等面製品,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看起來過白的。

  食品添加劑超標嚴重

  【行業現狀】

  中小企業違規使用

  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對葡萄酒、罐頭、茶飲料等食品相繼進行了大規模的質量抽查,結果發現,食品添加劑超標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對北京、天津、河北等1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84家企業生產的96種葡萄酒產品的抽查中,不合格產品中有87.1%是因為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在對遼寧、天津、上海等7個省、直轄市抽查的50多家企業的水果罐頭產品中,發現了9種水果罐頭添加了防腐劑和糖精鈉。而北京、天津、山東等14個省、直轄市38家企業生產的44種茶飲料產品也存在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

  中國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工業協會工程師孫瑾在接受採訪時說,根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有關規定,莧菜紅、胭脂紅、糖精鈉、甜蜜素等都有一定的含量標準,而且有明確的使用範圍。胭脂紅、莧菜紅與甜蜜素可用於配製酒品,允許使用量標準分別是胭脂紅≦0.05克/千克、莧菜紅≦0.05克/千克、甜蜜素≦0.65克/千克,糖精鈉則是不允許在酒類產品中使用的。

  【專家解密】

  兩種情況值得警惕

  中國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工業協會秘書長齊慶中認為,食品添加劑超標,基本上有兩種情況:一是故意添加的,且食品添加劑的檢出量很高;二是一些產品中檢出了微量的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大多是因為生產廠家的檢測手段和技術設備比較落後、原輔料進廠把關不嚴等原因造成的。

  他說,多數食品企業的生產工藝能達到要求,問題主要出現在一些小型食品生產企業上。小企業由於技術、設備落後等原因,往往會添加過多的添加劑,或檢測不出過多的殘留。

  齊慶中認為,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主要是防腐劑、麵粉處理劑、高倍甜味劑和部分合成色素,這幾類食品添加劑超標使用的現象比較多。尤其是防腐劑(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鈉等34種)超標,幾乎是每一次食品抽檢都要提出的問題。

 

摘自南方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