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強:中國信息封鎖和反封鎖分析

發表:2004-04-20 0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對信息的掌握影響到不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的存在和發展。中國大陸的信息封鎖因去年對薩斯的掩蓋引起中外人士的日益關注。海內外專家學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的網路。蕭強先生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新聞研究生院中國網際網路項目的主任。他自一年前離任中國人權執行主任工作後,一直致力於中國網際網路的研究和教學。

蕭強簡介: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六四時在美國攻讀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六四」後,於6月8日抵達中國,給受難者家屬送去美國各界人士的捐款。同年底加入在華盛頓特區的全美學自聯。1991年到紐約加入中國人權組織,此後一直擔任執行主任職務達十餘年之久。蕭強對中國人權的貢獻受到國際社會的讚譽。他是由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2001年度「麥克阿瑟獎」得主。

蕭強為什麼選擇研究中國網際網路,他對信息對中國未來影響的分析可以給我們一個側面的回答。

**資訊封鎖導致公共決策錯誤 害己害人

中國社會要想和平轉型,從傳統的集權社會轉變成透明的公開民主法制社會的話,資訊自由是最關鍵的。中國社會畢竟不是六、七十年代那種社會結構了,那時候每個人完全是在國家權力的控制下,人屬於單位,街道、公社、大隊,幾乎沒有任何橫向的聯繫。今天的中國社會由於通訊技術的發展,包括城鄉流動等等,人際關係遠遠不是一個單位,一個街道可以固定的,那□網際網路的信息包括移動通訊的技術,給中國社會帶來相當深刻的變化,這個社會已經變成了一個所謂高聯通度的社會,在這個社會機構下,一種社會新的模式的變化,不管是政治上,文化上或者經濟上,主要不是靠由上到下的力量主導,也不是靠廣播性媒體的宣傳。

中國社會今後的變化由下向上的推動力量要比過去強得多,資訊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越是變動快、複雜的社會,所有的參與者越需要透明和公開的信息,不然這個社會不僅不穩定,而且各方面的決策會出現更加頻繁的錯誤。最重要的後果當然是公共決策的錯誤,不僅不能夠針對客觀具體情況,也不能夠反映有關人的利益,而且出了錯誤也不容易被糾正。

當然這不僅是個資訊的問題,也是政治體制、法制的問題,但資訊在這裡面是個很主要的部分。特別在中國這樣一個極度複雜而且變化非常迅速的社會。另外因為現在社會由下向上的推動力增強了,信息對每個人的重要性都增加了,不是說只有那些決策者知道事情就可以了,實際上那些決策者也沒有那□大的力量來控制整個社會。那就更需要整個社會有一種更透明和公開的機制。

掩蓋事實的結果會導致重大的社會災難,最明顯的例子是去年Sars的傳播。幾乎每一項社會決策和公共決策都可以看出,沒有公開和透明的信息,無論是對決策者或者對所有跟這個決策有關的人來說,都是負面的。

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中國的現狀又如何呢?

**中國政府控制網際網路的手段:法律和政治的懲罰

中國網路與世界最基本的不同是政治權利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對整個網路作為一個媒介的控制。這些都使得中國網路在中國社會變化所起的作用跟南韓、臺灣不一樣,跟美國更不一樣,同樣的網路工具,同樣的技術形式在中國有不同的應用和發展。

這個控制和中國政府在其它方面的社會控制是類似的,高技術只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方面。更多的卻是法律和政治上的懲罰,它在兩方面構成這□一個氛圍,這個氛圍最後的結果是讓人們自我審查。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民大學,其實很多校園都一樣,在電子公告網上發了個電子郵件,說明天上午市公安局要在學校的主機裝監視軟體,需要一個小時,特此公告。這裡面當然有個技術成分──監視軟體,實際上這個監視軟體靈不靈,用不用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這個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的公告。一個人不斷地接到這樣的信息,便會覺得自己被監視了,於是每個人都會自己控制自己,不敢在學校的網路上講其它的事情。這種情形在中國的網路上無處不在,你到任何一個博客網站或論壇,上面除了寫著中國的法律規定如何如何,還會直接告訴你,你的行為是在安全機關或者網路警察的監視之下,讓你覺得你在透明的環境下,這樣的話,你自己就會限制自己。

中國政府對網路主導的建設和發展,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一方面要保證政治權力的控制,一方面又要保證經濟的發展,兩方面都要實際上不可能的,中國政府在這些年裡始終在尋找一個平衡。長久來看這個平衡是達不到的,經濟發展和網路發展要使得獨裁和專制的權力越來越消弱,最後不得不變化。

但在短期內,會看到這個專制的控制還非常有效。他們用了相當大的力量來控制網路,外界看到的是防火牆,包括一些監視性的網路技術控制,封鎖,其實這只是一方面,在我看來它還不是主要的方面,更主要的方面是社會控制、政治控制。抓一些人只是最外圍的信號,更多的還是用政治、法律、經濟的力量,產生一種自我檢查制度,使網民不敢或者不能把網路當作真正政治社會言論自由的工具。

中國的網民集中在城市,教育比較良好,社會地位屬於白領或者中產階級,這也決定了網路在中國社會的作用的一些特點,一方面網路已經對中國社會的社會輿論和信息傳達有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另一方面,網路的人口所反映的興趣和要求基本上只代表一個特定群體,而非中國社會的整體。

**中國特色:沒有被封名單 象徵性封鎖黃賭網站

封鎖的內容主要是政治性、社會性的新聞,這是中國政府的傳統做法。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封鎖網際網路的國家有沙烏地阿拉伯,也是把防火牆設在總的關口,封鎖經脈的很多網站。技術跟中國的一樣,只是中國的比較龐大,但做法很不相同。

沙特封鎖了很多色情的、違反伊斯蘭教義的網站,你要去那些網站,他會告訴你這些網站是屬於政府封鎖的,所以你不能夠訪問。而中國政府從來不告訴你某個網站是法律不允許看的,這是一點。第二,中國被封鎖的網站的單子從來沒有人看過,但研究者去試試哪些被封鎖了,發現主要是政治新聞。色情和賭博也違法,但對那些反而只是象徵性的封鎖,或者大部分不封鎖,可見網路警察的主要工作並不在那些方面,這可能也是他們不願意列出被封鎖網站的原因。

封鎖網際網路是基於整個共產黨的利益,不希望中國人看到它的宣傳工具的報導。他們也知道絕對的封鎖是做不到的,但還希望保持相對有效的封鎖,只要沒有足夠多的人看到信息就可以了。像法輪功對迫害的正義聲張、民主法制包括六四以及一些中共階層不能讓人民討論的話題,不管是臺灣獨立、西藏問題,這種封鎖我看都是宣傳部門統一規定的。在一個透明的社會,事實是可以說出來的,如果你越是封鎖某一類的信息,實際上你給了這類信息更大的份量。很多都是基本的事實,如果你去封鎖的話,這個事實反而有了一定的顛覆力,而這個顛覆力實際上是封鎖所給予的。

我接觸過很多國內做信息安全的人,瞭解到中國政府用了相當大的資源來封鎖,這是他們所謂的無底洞。只要是安全方面的技術,有關方面會有相當大的預算,很多公司會競爭這些預算。從信息安全公司的廣告上看看他們在研發什□樣的產品,向那些政府部門要資金,你就可以看到政府在這方面投入了相當大的物力。信息安全公司的產品目標,防治網路犯罪(包括造假、病毒等)只是一個方面,主要的研發項目還是怎□追蹤、怎□封鎖所謂的「不良信息」。這跟其它國家很不一樣。

**中國封網帶來的矛盾

對於政府控制信息新聞自由的這些封鎖,反響首先當然是負面的。網際網路方面尤為特出,因為網際網路就是駭客們出於一種對自由技術的追求,通過合作精神建立起來的一個共同資源,網路文化就是最恨這些封鎖,你去看網際網路上的駭客群體都對中國的網路封鎖有相當大的反感,很多駭客會主動提供他們技術或者建議幫助突破網路封鎖。

但是從大的商業公司、高科技公司的角度來講,中國的網路市場已經變成了高科技最重要的市場,一些大公司都想跟中國政府有一個好的關係,以便在中國打開市場,讓他們的產品在中國得到方展。封鎖網路的技術很多都是這些高科技公司提供的,相信他們知道最後這些產品是干什□用的。他們對中國的網路封鎖三箴其口,為了商業利益而放棄商業道德。

這個矛盾在網路公司特別突出,因為他們本身是網路文化興起的一部分,他們對信息自由、流通本來是非常倡導的,現在在中國就面臨非常突出的矛盾。很多公司的決策人本身也是矛盾的,他們不希望被限制,也不希望在限制言論自由的環境下發展他們的公司,特別是當這些公司與整個網路文化的形象不符的時候,還有來自社會、股東的壓力。

這個矛盾是因為這些網路公司不是那□心甘情願的接受中國的限制,也許現在他們不是中國網路封鎖的反對力量,甚至是合作力量,長遠上這個合作關係也是違反包括這些公司本身的利益的,所以中國政府的所謂管制並不穩固。

**突破大陸封網發展較大 作用潛移默化


在海外積極幫助中國網民繞過防火牆封鎖的技術公司有動態網、無界,還有一些公司有經常的措施,比如代理。最近大陸使用這種技術的每天大約有十萬訪問人次。跟七千萬網民比十萬不是一個大數目,但如果考慮到這些人都是專門來看那些國內封鎖的政治新聞的,不僅看,而且一定會傳播,那十萬用戶也不算少,潛移默化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如果說凡事的變化都需要一個臨界點,十萬還不是個臨界點,可能需要三倍到五倍。臨界點在我這的意思是:任何一個在中國上網的人,只要他想看他一定有辦法看得到,總會有親戚、朋友或者有網友能夠把這個信息轉達給他。

十萬是最近的數字,如果我沒弄錯,一兩年前數字遠遠少於這個。增長比較大,但不算太快,最大的原因是網路的技術封鎖。封鎖與反封鎖的力量在技術上一直是互相你來我往,一旦對方有了新的封鎖措施,這邊又發展出更為有效的反封鎖措施。

網際網路對信息言論自由的影響主要不在於有多少人看了這些信息,而在於人們通過網際網路表達或傳播了很多官方媒體很少能夠這□表達或者沒有辦法傳播的信息。

江棉恆對中國電訊通訊企業的發展參與非常深。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是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政府主導的網際網路在整個中國社會的建設,另一個,同時是由政府主導的,在建設過程中同時對網路信息的封鎖。任何一個在整個事物中參與的人一定是兩方面兼有。

封鎖網際網路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從長遠的角度來講是站不住腳,不會成功的。封網只是集權政治拒絕轉變的一種恐懼和自我保護措施。讓網際網路成為一個言論和信息自由流動的地方,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