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暴刮了一個月 條條「大魚」安然無恙

發表:2004-07-22 06: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你找誰?關於審計的採訪?你去採訪李金華!」這是記者給浙江省審計廳辦公室打電話時得到的回答。記者換打了辦公室的另一部電話,另一位同志雖然比前面的那位客氣多了,但他也對記者說,「關於接受記者的採訪,目前我們廳沒有打算。」

中國青年報報導,據介紹,國家審計署剛剛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審計部門下發了一道「禁令」:即,不接受除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通訊社以外的媒體的採訪;即使是以上三家的採訪也要經過國家審計署的許可。對此,國家審計署辦公廳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確實有過,好像是口頭「通知」。但對記者的提問,這位工作人員也是閃爍其辭。

政務信息公開是政府部門的義務,同時也是公眾知情權的需要。所以,對拒絕或限制記者採訪這種遮遮掩掩的做法,我向來是堅決反對的。但這一次,我絲毫沒有責備審計署的意思。從那位工作人員的口氣中,分明可以感受到其對李金華的不滿。如果說下屬的「怨氣」尚且無關大局的話,一些「硬茬」的強烈反彈,則讓審計署和李金華處在所謂「審計風暴」的風口浪尖之上。

國家體育總局有關人士在「坦然」承認確實動用了中國奧委會資金之後,閉口不談如何糾正問題,反而講了一大堆動用的理由,還不忘告誡媒體「不要炒作」,因為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馬上就要出征雅典為國爭光了,彷彿錯的不是他們,反倒是審計署和媒體。作為此次被披露出來的問題最嚴重的部門,國家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竟然說「在全體員工緊張工作應對電力短缺的多事之秋,國家審計署披露此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電公司員工的士氣。」更有甚者,長江重要堤防隱蔽工程建設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乾脆懷疑起審計署的動機是為了「表功」……

「審計風暴」刮了近一個月,除掀翻了幾個「芝麻官」(比如雲南省大姚縣因挪用截流救災專用資金處理了幾十個責任人)外,條條「大魚」都還安然無恙,倒是審計署成了「圍攻」的對象。

大家都是正部級單位,都屬同一「重量級」。這就像是有個人在馬路上同時發現了好幾個小偷,他馬上指了出來並撥打了110。按理說,小偷應該灰頭土臉地倉皇逃竄,至少也不會反咬一口。然而遲遲不見警察的身影。於是,一個小偷回過頭來,另一個小偷也轉回了身;這個小偷說他偷錢是為了資助失學兒童,那個小偷說他行竊是為了抗洪救災……警察仍然沒有出現。一嘴難辯眾口,雙手難敵四拳,審計署能不焦頭爛額嗎?

審計報告公布後,李金華曾表示,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審計工作「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預」。他說,我干審計工作快20年了,當上審計長都六七年了,從總書記到總理,到國務院各位副總理、中央的其他領導,迄今為止還沒有一位跟我打招呼,說這個事你不能審,那個事你不能報。這種「不干預」受到了輿論的一致讚揚。

其實,中央領導對審計署的支持並不只是「不干預」。在那次訪談中,李金華還說,「我們審計的所有重大問題,我都如實向國務院匯報,而且國務院領導都有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嚴肅查處。」現在,這麼多問題被披露了,一個月時間也過去了,「有關部門」都在哪裡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