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銀行已達破產標準

發表:2004-08-10 07: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分析影響中國經濟前景的諸種因素中,國內外一致不看好的當屬金融業,而中國政府也一直在想方設法想擺脫纏繞金融業的危機因素。就在前不久,中國銀行表示將在今年十月前完成股份制改造,並尋求多達六個「戰略投資者」。中國政府還表示,將再次動用外匯儲備,為中國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這兩家國有銀行分別注人二百五十億美元的資金,減少壞帳比率,讓這兩家銀行在海外上市時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不良資產率到底有多高?
中國金融系統經營狀況不善的主要標誌有兩條,一是壞帳比率,二是自有資本充足率。從前年開始,中國銀行業一直向外發布各種利好消息,宣布通過銀行上市、政府注資、壞賬剝離等手段,銀行業改革即將大功告成的消息。按照官方的說法,中國銀行系統的不良資產率一直在下降,二OO二年第一季度,戴相龍多次指出,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佔全部貸款比例為百分之二十五點三。今年上八月底,中國銀監會公布,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低於百分之二十。但這一說法甚至沒有得到本國研究者的認同,不少研究者指出,百分之二十二點九這個資料具有不可比性。一是中國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比率沒有包括已經轉移到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一萬五千上八百八十八億不良資產,如果加上這一塊,估計不良貸款率就需修正為百分之三十五;二是中國國有銀行對貸款仍沿用「一逾(逾期貸款)二呆(呆賬)」的辦法,而非國際通行的「五級分類」辦法,這也使得名義上的不良資產比率較低。

至於國際金融界關於中國銀行的壞帳比率更是眾說紛紜,比中國政府公布的數位要高許多。國際債信權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於二OO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發表了讓中國政府大為不快的評級報告,該報告全名為「中國金融服務業展望二OO四」報告。這個報告對中國政府頒布的利好消息給予了致命打擊,第一,中國主要銀行,包括被中國政府視為王牌的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十二家商業銀行的信用狀況全為投機級,即BBB-以下;第二,標準普而估計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比例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四到四十五。這與目前國內官方當時發布的百分之二十二點九相去甚遠。

標準普爾維持四大國有銀行低評級的主要依據是中國銀行業的貸款不良率高、撥備不足;盈利能力弱;資本金不足這三條。對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標普的估計則與中國官方差別甚大。標普估計,二OO二年底中國金融體系不良資產可能幾乎佔據貸款總額的一半。在說明中國不良資產比率估計為百分之四十四至四十五時,標普強調:一,所採用的指標為不良資產率而非不良貸款率;二,百分之四十五的不良資產率是當前數位,並不包括一九九八年早已剝離的一萬四千億不良貸款。這一比率雖然較之標普以前百分之五十的估計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不僅與二OOO年世界前二十家大銀行(不包括中國的銀行和未提供資料的銀行)百分之三點二七的平均不良貸款率相去甚遠,而且也遠遠高於亞洲危機前東南亞各銀行的水平(東南亞各國銀行在金融危機前不超過百分之六)。

標準普爾還作出另一項預估:登出中國銀行體系的呆賬以及銀行再資木化的費用約六千五百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四十。

四大銀行壞帳每年增加六千億
中國金融狀況一直不被看好的另一個原困是銀行自有資產佔總資產比率遠遠低於國際標準。用以規範國際金融業的《巴塞爾協定》規定:各國銀行自有資產的比率不得低於銀行總資產的百分之八,如低於此數,則應該視為銀行破產。而中國銀行的自有資本率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處於下降狀態,至一九九五年,中國各大銀行自有資產已經下降至總資產比率的百分之三。此後中國政府雖然努力用國家注資的方式幫助銀行剝離不良資產,改善資本充足率,但由於積弊甚深,新的不良貸款還在不斷增加,這一努力未見成效。據此,國際金融業的一些專家早在若干年前就指出:如果撇開中國銀行業是國有銀行這一點,僅從技術上來看,中國的銀行業已經破產。

近幾年,中國政府一直想趕在「入世」以前整頓金融,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是充足自有資本率。從一九九八年以來,中國政府曾三次由中國政府向中國、工商、建設、農業四大國有銀行大規模注資。第一次是一九九八年向這四大國有銀行注入了三百三十億美元,以改善銀行資本充足率;第二次是一九九九年又從四大銀行的賬目上剝離了一千上八百九十億美元的不良貸款,轉給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第三次則是二OO三年繼續向四大國有銀行注入資本,規模據稱達四百億美元左右。

但是中國的銀行由於內部腐敗、監管不力以及浪費等體制性弊端積重難返,上述改革並未帶來大的轉機,不良資產繼續增加。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成立時間不太久的銀監會在監管方面雖然以降低「兩大不良」為目標----所謂「兩大不良」一是近三萬億元的銀行不良資產,二是每年要處置近五千億到六千億元的不良貸款日日但以實際情況看,成效甚微。舊債剛去,新債又生,一九九九年的銀行不良資產為二萬多億,這年由政府注資「剝離」掉一點四萬億不良資產,但至二OO二年,四大國有銀行體系內又新增一點七萬億不良資產,意味著每年新嘗不良貸款為五千到六千億。政府注入的鉅額資本等於將水澆在沙灘上。中國政府使用的這些注入資金是中國民眾的銀行儲蓄,也就是說是中國百姓掏錢填了四大國有銀行一年不良貸款的窟窿。這些不良貸款的出現,完全是銀行系統腐敗,大量違規放貸引致。

今年對「經濟過熱」實施所謂「宏觀調控」,其實就是對幾個過度投資行業的降溫。據央行(中國人民銀行)調查,截至二月末,電解鋁、鋼鐵、水泥三大行業投資專案中,百分之四十二的資金來自銀行貸款。這三大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均在百分之四十五以上。鋼鐵等三大行業與中國國有銀行之間的這種借貸關係,預示著這輪宏觀調控,必將導致銀行形成新的壞帳。

圖以中銀海外上市補充資本金
從各種局部資和看,中國金融系統的不良資產處於「前清後欠」狀態,基本上是舊債末清,新債又添。所以中國政府雖然宣布銀行不良資產比率在逐年下降,但從未對不良資產比率如何下降這一過程作過讓人信服的說明。鑒於中國政府習慣性地資料造假,國際社會對中國金融業的狀態並不樂觀,一致評估為中國經濟最薄弱的環節。即使在中國內部,儘管政府言禁嚴厲,但銀行的經營狀況也時常成為一些專業人士質疑的主題,早在前年就有人提出疑問:四大銀行不良貸款下降並不真實,二OO三年初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政府也正式承認不良貸款是前清後增,總量還在增加。

對於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普遍不佳,且已經喪失了依賴自身積累補充資水金的可能性這一點,國內專業人士其實早有共識,因此中國國有銀行系統補充資本金只能依賴外部注資。如前所述,政府已經數次注資但無效果。況且中央財政隱性債務壓力巨大,按照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尼古拉斯.拉迪對中國政府的金融狀況所作估算,在政府的財務平衡表的債務欄內,有國家財政所欠債務,相當於GDP的百分之二十,這包括國債以及政府強迫國家銀行貸款支持的非商業用途貸款。此外,政府債務還包括國家銀行的壞帳,中國政府已經承認的銀行呆帳、壞帳數額是一點二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GDP的百分之十五。拉迪估計,銀行呆帳壞帳的真實數額是中國政府承認數位的一倍。

除了以上兩大項外,政府債務還包括未來侍付的鉅額退休金,支付城市職工退休金的責任已經從國有企業轉移給了政府,政府欠下的退休金債務相當與GDP的百分之五十。合在一起,中國政府的債務約等於中國的GDP總額。這種財政狀況表明,國有銀行依靠政府財政繼續注資幾乎沒有多大可能。另一條途徑是通過國內股市補充資本金,但一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容量太小,二來中國股市已經被過度投機折騰得一路走熊,沒有多大潛力。所以只剩下一條唯一途徑,即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來注資,這已經成了中國政府擺脫金融危機唯一的希望所在。前一向中國政府傾盡全力爭取所謂「市場經濟地位」,說穿了,也就是希望通過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後,中國政府能夠為四大銀行的信用「背書」,達到在華爾街上市並向外轉嫁金融風險的目的。

但中國金融業要實現大規模海外上市,除了具備三個前提:一是海外根本不瞭解中國金融系統的狀況,但現在看來這一前提不存在;二是批准中國海外(尤其是華爾街)入市的關鍵人物們對中國金融系統狀態的評估與大多數專業人士不一致;三是即使瞭解中國的金融業風險也願意冒險「吃河豚」。

但願中國銀行海外上市夢能夠早日實現,畢竟這又能夠讓中國政府維持幾年「穩定」局面,而且為這「穩定」買單的又不是中國人自己,很符合極端民族主義者的愛國理想。

(開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