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調查》誹謗案開庭 500村民庭外聲援

發表:2004-08-25 18: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備受外界關注的《中國農民調查》誹謗案昨日在安徽阜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審。約500多名村民特意趕到法院,在庭外聲援被告;大批外國及內地記者到場採訪,但除少數內地傳媒獲准入庭旁聽外,其餘只可在庭外採訪。身為阜陽市政協副主席的原告張西德則由多名黑衣保鑣護駕,未從正門進出。

500村民助陣作者 海內外媒體關注

據明報報導,阜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昨日上午8時半開庭,至傍晚6時半休庭,除了中間一小時吃飯,整整審了9個小時。庭審吸引了包括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在內的大批海內外傳媒記者到場採訪,但只有內地有限幾家媒體記者獲准旁聽,其餘均被法庭以各種理由拒絕。

讓當局緊張的是,開庭當天一大早,500多名當地農民趕到法院外要求旁聽庭審,被法庭拒絕,僅約10名農民代表經被告安排入場旁聽。這數百農民昨日全天守在法庭外,情緒激動,鼓噪不止,要求前臨泉縣委書記、現任阜陽市政協副主席的原告出來對話。被告陳桂棣夫婦步入法庭時,農民即時喝采,為他們打氣。直到傍晚6時多休庭後,農民仍不肯離去。

據悉,原告張西德從後門出入,且有多名黑衣男子跟隨左右。甚至張西德在庭審期間去洗手間,也有「黑衣人」相伴,寸步不離。

案件過程

中國法院網消息,2004年1月,原告張西德認為《中國農民調查》一書第三章《漫漫上訪路》中,以其在該市臨泉縣任縣委書記期間,該縣白廟鎮王營村部分村民上訪為題材,內容失實,嚴重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和人格尊嚴爲由,向阜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今日上午8時40分,法庭正式開庭審理此案。原、被告三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均到庭參加訴訟。原告方請求法院判令該書作者及刊發此文章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共同賠償原告精神損害賠償20萬元,並向原告賠禮道歉。

被告方陳桂棣、吳春桃及其代理人在當庭答辯中認為,作為原告的張西德,原為臨泉縣委書記,屬職務公眾形象。而涉案作品對原告形象的刻畫,不是對其私生活領域內容和特徵的鋪陳演繹。而是將其放在縣委書記的崗位上加以評述。既便書中反映了一些群眾意見和批評,也不構成對原告的名譽侵權。

作為被告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代理人在答辯中認為,其下屬單位《收穫》雜誌杜雖然刊發了作者的作品,但並不代表作者的觀點就是出版杜的觀點。同時作者撰寫報告文學作品的行為不具備違法性,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和發行文學期刊的行為,是其經營範圍內的本職工作,同樣不構成對原告的侵權。為此,二被告請求法庭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據悉,法庭昨日全天聽取原告舉證。庭審階段,原告方出示了數十份的官方文件作爲證據,證人則是張西德任縣委書記時的縣政府各部門人等,包括辦公室主任、人事局長公安局長等,還有多名曾因作惡鄉村被當局免職的村官。他們在庭上為張西德作證,證明「張書記是好書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