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統戰繼續 北京謀購臺灣媒體

發表:2004-10-07 17: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隨著共產主義在東歐以至世界性的崩潰,爲了其極權統治的苟延殘喘,處於恐懼狀態的中共除了在國內繼續利用監獄、警察、軍隊等槍桿子實行極權統治的同時,同時更注重使用筆桿子來加強宣傳和欺騙世人。而中共在全世界,尤其是臺灣,美國收買中方媒體已是不爭的事實。

複製香港模式 收買臺灣媒體

據中央社近日報導,中國國民黨將出售「華夏名下的中廣、中影擁有的不動產,初步估市值約三十五億臺,臺行政院要求盡速與國民黨及華夏交涉,要求歸還不當黨產,還財於民。臺行政院發言人陳其邁指出,中共在世界各地,尤其是臺灣,收買和收購了大量媒體,有意介入華夏投資的中買方不只一家。

臺灣新聞局長林佳龍昨天亦引述國安系統的情報指出,北京目前正在「複製香港模式」,透過第三者在臺灣申請設立電臺,並積極收購在臺灣經營不善的電臺。

據台聯黨立委羅志明指出,今年臺灣大選以來,大陸不但透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成立「臺灣聽眾聯誼會」,還七度邀請臺灣中南部居民,和一些媒體記者前往聯誼。參加會議的兩名記者回來談及未來要建立兩岸電台聯播制度,要讓大陸的人民廣播電臺與臺灣的電臺作聯播,甚至以購買臺灣電臺時段的方式,透過大氣電波宣傳「兩岸和平統一心聲」。

據觀察雜誌之前文章稱,臺灣政局的變化,也給北京統戰滲透提供了特殊機會。國民黨下臺,傾向台獨的民進黨上臺,北京利用多數中國人不支持臺灣獨立的民族主義情緒,在過去兩年裡更強化了它對美國華裔的統戰宣傳,推動原本支持臺灣的一些傳統僑社倒戈,誘迫許多認同中華民國的中文報紙跟著向北京傾斜。

林佳龍透露,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曾指示各級幹部,加強對臺灣媒體的影響,企圖在臺灣申請自己的電臺,或收購經營不善的電臺,跟臺灣電台聯播、購買時段或免費提供節目等,以達到 「入島、入戶、入心」統戰目的。初步估計,目前臺灣已有三十萬人口在收聽大陸的廣播。林佳龍呼籲臺灣裰諶锨宕舐蕉蘊ㄍ痴健溉氳骸⑷牖А⑷冑摹溝牟唄浴?p>收買美國中文媒體

中共不只是在臺灣收買媒體,在美國收買中方媒體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據最新統計,在美華人已達288萬,僅過去的十年裡就增長了50%,成了全美亞裔中最大的群體。美國人口普查資料更顯示,60%以上的華人英文能力有限,主要依賴中文媒體提供信息,而華文報紙正是這些華人獲得信息的主要來源。爲了控制這部分人,中共在海外以傾國之力對華文媒體進行收買,由中共控制的媒體過濾掉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信仰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和理念,長期潛移默化的反美宣傳,使美籍華人身在美國,身為美國公民竟對美國產生敵視。

美國一家獨立研究機構的調查報導,美國的主要幾家中文媒體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江氏集團控制,主要通過四個策略來掌控美國的中文媒體: (1)以全資或擁有主要股份的形式直接控制報紙、電視、無線廣播;(2)政府利用獨立媒體在大陸的商業利益來影響這些媒體;(3)購買廣播時段或廣告空間; (4)安排中共自己的人到獨立媒體工作,在內部起作用。

到目前為止,北京到底向海外、尤其是美國的華文報紙、廣播、電視提供多少資金,仍是中共黨國的最高國家機密。前中共駐香港新華社社長曾說,當年經他的手,就曾直接資助過在美國和香港出版的親共報紙「中報」三千萬美元,當時中共國家主席楊尚昆還特別批示:對外宣傳經費「不封頂」,需要多少、北京提供多少。

另一方面,與中共向外滲透宣傳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的報紙、電視等卻無法進入中國大陸: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的節目被中共政府干擾,美國的任何主要報紙被禁止在中共國發行,甚至連美國主要媒體的電子網站也被封鎖。無庸置疑,中共封鎖外部信息,是試圖永遠地愚弄共產國民眾,幻想以此確保其國內的「穩定」;而中共向外滲透,影響和控制華文媒體,傳播經過導向了的意識形態思維,也是企圖給海外華人洗腦,以便形成一支無形的針對美國的破壞力量。兩者殊途同歸,都是中共在全球共產政權紛紛崩潰、大勢已去的形勢下,為苟延殘喘而推出的一種救命策略。

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