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兒童醫院五嬰兒離奇夭亡 家長想看孩子被拒

發表:2004-11-04 1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上海市兒童醫院五嬰兒離奇夭亡的消息經上海媒體率先報導出來後,立即引起媒體廣泛關注。昨天,本報記者在上海迅速展開採訪。由於11月2日上海各媒體均接到有關部門「一律用通稿」的指令,同時要求凡與此相關的醫生護士甚至參加會診的專家均要三緘其口,不得擅自向外透露,目前在上海追蹤此事的只有寥寥幾家外地媒體。

  昨天下午,記者輾轉找到了3位死亡嬰兒的家人。死亡嬰兒家人講述的事發過程與醫院發布的消息大相逕庭。
  
  事發前一天孩子還很好

  家長們告訴記者,大家能夠知道這個事情是因為他們通報給了媒體,同時警方介入也是家長們報的警。

  家長們向記者提供了他們認為的五大疑點:

  一是死亡嬰兒雖然都是早產兒,但都已在上海市兒童醫院住了近一個月的院。事發前一天他們都看望過孩子,孩子還很好,不應該出現這種突兀的災難。

  二是他們發現事發當晚醫院監護室有20多個孩子在接受搶救和治療,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孩子都面臨危險。

  三是他們發現當天參加搶救的醫生有不少當時都在家休息,接到院方的指令很突然。

  四是他們質疑孩子死亡的真實時間,並不能信服院方給予家屬的死亡時間。

  五是由院方提供給孩子家長的死亡原因各不相同,其中隱情令他們心中生疑。

  上海市兒童醫院是該市甲級專科醫院,彙集了諸多在上海醫學界享有盛譽的兒科專家,雖外部硬體設施「稍顯平平」,但其醫療設備和醫術水平在國內堪稱一流。在他們監護室接受治療的孩子大多沒有使用自己的名字,兒童醫院一律用自己起的名字,男孩叫「x弟弟」,女孩叫「x妹妹」,雙胞胎則叫「x大弟」和「x小弟」。

  據介紹,該院收治病兒尤其是早產兒一律採用無菌治療,連尿片都由醫院配置。治療期間孩子家長不允許陪護,醫院只提供每天下午3點到4點一個小時的探視時間,探視期間,由值班醫生向家長通報孩子治療進展情況。

  據這些家長稱,孩子住院已經一個月了,他們仍然弄不清誰才是自己孩子的主治醫生。5個孩子家長知道孩子死訊的時間均相差一個小時。

  出生證顯示孩子很健康

  按照時間推算,52歲的鄒孝康應該是第一個接到噩耗的孩子親人。

  對於當天的噩耗,鄒孝康的記憶極其清晰以至於精確到了分鐘。

  據他回憶:他是10月31日晚上7時15分接到醫院的電話,當時他正在單位值班。一個男醫生在電話裡告訴他:「你抓緊時間到醫院來吧,你的孩子不太好。」

  「我抓起衣服就走,下樓、開車用5分鐘,一路上我飛快地開,不到15分鐘我就趕到了醫院……」鄒孝康的妻子已經36歲,這是他們倆的第一個孩子。

  「我不能接受孩子『不太好』的說法,因為30日下午,我還來醫院看過她,她好好的,胖嘟嘟的,還在笑。」醫生還讓鄒孝康又續繳了5000元錢。

  據鄒孝康講,女兒是今年9月27日13時59分在上海長寧區婦幼保健院生的,出生當天轉到上海市兒童醫院,到事發共在該院呆了33天。

  「因為生下來只有1170克,保健院讓我們直接轉到上海市兒童醫院,說那裡的硬體設施比較好,就是錢貴點,一個月恐怕得兩萬塊錢花。」

  「好不容易順順利利生下了,我和我愛人都鬆了一口氣,誰還在乎那幾個錢呢。」

  拿著長寧區婦幼保健院開具的出生醫學證明,鄒孝康對記者說:「我女兒確實是早產,但她出生後除了體重較輕以外,沒有任何別的毛病。您看,婦幼保健院在孩子健康狀況一欄裡面清清楚楚寫著『良好』。」

  「早在半個月以前,兒童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就不止一次地對我說,我的孩子真爭氣,情況一天比一天好,吃胖了,馬上就該出院了。」

  「我10月30日下午剛剛來看過她,怎麼僅僅一天不到她就……」 鄒孝康說話時幾次哽咽,據他說,因為妻子是高齡產婦,從懷孕到生產他們操心得到了提心吊膽的程度。

  當天晚上,鄒孝康幾乎是衝進了病房,「我看到孩子時,她已經手腳冰涼,全身青紫,看樣子是已經死了很長時間了」。他身後的妻子當即就昏倒了。

  鄒孝康對記者說他很不冷靜,他發了瘋一樣衝著醫生喊:「已經死了,還搶救什麼?裝什麼樣子,她到底是什麼原因?到底是什麼病?」

  但是,沒有人理他,他說他看到往監護室出出進進的醫生和護士非常多,人人神情緊張,個個臉色蒼白。

  「你不要在這裡吼,裡面正在搶救小孩。」一個醫生把他推到了一邊。


大河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