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比較叫人傷心

發表:2004-12-01 17: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94年12月8日傍晚,新疆的克拉瑪依市「友誼館」,舉行「兩基」教育匯報演出,不幸的在現場發生大火,造成325人死亡,136人燒傷。
  災後鑑定報告裡顯示,死者中有288人是學生,其中獨生子女佔98%。
據醫生鑑定,死難者中有近百名孩子是被人擠死或踩死的。


  在許多孩子弱小的屍體上,有成年男人的大皮鞋印,也有成年女人細若尖刃的鞋跟所踩下的血洞。還有目擊者聲稱,一個被踩破肚皮的小男孩,當卡車運往殯儀館時,腸子還拖在地上......

  肇事原因是由於舞臺紗幕距離舞臺光柱燈只有23公分,不符合安全要求。而紗幕被上千度的高溫烤燃,釀成大火。但面積如此廣大友誼館,竟然僅有一個出口,其餘通道全被防盜柵欄和卷閘門封死。

  當時在友誼館參加活動的,有該市15所學校的中小學生,以及教職員工796人;另外還有自治區教委「兩基」教育驗收團的25人,和克拉瑪依市20多名副處以上的官員。


  在如此巨大的災難中,和孩子們同場遇險的克拉瑪依市20幾位大小官員,竟「奇蹟」似地無一人傷亡。而且當時他們都坐在最前排,離火源最近,而離唯一的逃生門最遠,然而他們大多數人卻最先逃出,出來後一個個也還都衣冠楚楚。

  據一名被老師舉上窗臺逃生的五年級男生回憶,當他上完洗手間,回到劇場時,場內已是另一番情景:我抬頭一看舞臺,無數的火花往下掉,一個領導模樣的大人,拿著話筒喊:『不要亂、不要動,讓爺爺叔叔們先走!』」

  另一位在火災中帶出12名學生,自己五年級的兒子卻葬身火窟的舞蹈教師說:「當時市教委的一位領導,舉著話筒喊:『孩子們,都別動,讓領導們先走......』」

  在場的最高長官、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長方天*,從塞滿孩子的唯一出口離開後,一頭鑽進小轎車直奔醫院,中間經過消防隊也不下車報案,他很不幸,被火星燒焦了幾荊白髮。

  市教委一名黨委副書記況*,憑藉著對地形的熟悉鑽進了廁所,又憑著成年人的力氣,把原本可塞三十人以上的廁所反鎖頂上,任憑孩子們哭喊也絕不開門;事後還驕傲的告訴記者,自己的逃生知識有多豐富。

  另外還有十多名市局領導,沒人出面維持秩序,沒人向被大火包圍的孩子們伸出援手。最後,領導依舊領導,很多學生卻學不到生了。
  。。。。。。。。。。。。。。。。。


  1914年四月十日晚上,世上最大的郵輪「泰坦尼克號」(Titanic),滿載二千二百零七名搭客,由英國首航前往美國的紐約。


  泰坦尼克號被譽為「不沉的方舟」,救生艇當然不會太多。不料啟航後四天,就在大西洋的黑夜裡誤碰冰山。當時建造該船的工程師也在船上,經他詳細的檢查後,失望的告訴船長,船艙損毀嚴重,不久船將下沉。由於船上人多而救生艇不足,登時秩序大亂。


  這時一位乘客約翰.侯伯牧師(Rev. John Harper),應邀到美國芝加哥慕迪教會(Moody Memorial Church)佈道。他眼見這緊急情況,就呼籲全船的基督徒到甲板集合。當時有幾十位基督徒陸續前來,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圈,侯伯牧師莊嚴的宣告說:


  「弟兄姊妹們,我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我們已相信了耶穌,有了永生的盼望,不用懼怕;不過,船上還有不少未信的人,他們還未得救,若此刻失去生命,必永遠沉淪滅亡,倘若我們現在不跟他們爭用逃生設備,讓未信者有更多人獲救,以後他們仍有機會聽聞福音,相信耶穌得永生。」


  那一群基督徒聽後,大受感動,產生了一致的響應,他們繼續手牽手,一同唱著聖詩「更加與主接近,更加接近」,莊嚴的詩歌感動了船上的其它乘客,大家秩序井然的接受船上工作人員安排,讓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

  樂隊領班亨利.哈特利和其它的樂手,也穿著燕尾服走上甲板,為這群基督徒伴奏。在聖詩「更加與主接近,更加接近」的歌聲中,鍋爐爆炸、電力中斷、船身斷為兩截,直到海水把這些基督徒與樂師的生命和歌聲,一起帶進大西洋底。


  。。。。。。。。。。。。。。。。。。。
  侯伯牧師掉到海裡時,抓住了一塊浮木,在海面上漂流時,碰到另一個什麼也沒抓到的年輕人。牧師問青年人:「年輕人,您得救沒有?」青年回答道:「沒有。」


  一個海浪把他們分開了。數分鐘後,他們又靠近了,牧師再問他:「您與神和好沒有?」他還是回答:「沒有!」一個海浪又把他們分開。


  最後一次,他們再靠近時,在海中時間久了,青年已經疲倦了,想放棄掙扎時。牧師卻告訴年輕人:「年輕人,耶穌要救你!」說著他就把手中的木板,送給那個年輕人,自己沉入海中。


  天亮之前,趕來救援的船隻撈起了許多屍體,只有六位不在救生艇上的乘客生還,這年輕人就是其中之一。那位年輕人一到紐約,立刻趕到芝加哥慕迪教會,向大家見證:

  「侯伯牧師原本今天要站在這裡,向各位說話;但卻因為我的緣故,他做了一次『不一樣的選擇』。我因此也認識了他所認識的那位神,從今以後,我也要繼續侯伯牧師他『不一樣的選擇』。」

  幾天以後,在侯伯牧師的家鄉,英國的格拉斯哥,也舉行了一場追思儀式,當場也有一千多人站起來,像在芝加哥那裡的幾千位聽眾一樣,宣示要繼續侯伯牧師那「不一樣的選擇」。

  。。。。。。。。。。。。。。。。

  泰坦尼克號這一轟動全球的沉船事件,造成1502死亡,僅有705人獲救。當這些生還者到達紐約後,親眼目睹沉船上那一群基督徒的見證,生命有了不一樣的選擇。而生還者多是婦女兒童,也安慰了英美兩國人民的傷痛 。


  67歲的頭等艙乘客、全球最大的美斯百貨公司創辦人斯特勞斯,別人勸他:「保證不會有人會反對象您這樣大年紀的人上救生艇」時,這位老人毫不猶豫地回答:「在還有女人沒上救生艇之前,我絕不會上。」

  世界著名的銀行世家大亨古根海姆,穿上了最華麗的晚禮服說:「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著:「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這些死難的男性乘客中,還有億萬富翁阿斯德、資深報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師羅布爾等,他們都呼應侯伯牧師,把自己在救生艇裡的位置讓出來,給那些來自歐洲,腳穿木鞋、頭戴方巾、目不識丁、身無分文的農家婦女。

  這些知名的、受過教育的、有創造性的男人,和那些沒有接受過教育、對世界極少貢獻的農婦相比,到底誰更應該上救生艇?誰對這個世界更有價值?但這是英國人、這是美國人,他們因信仰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

  另外像消防員法爾曼.卡維爾,感到自己可能離開早了點,又回到四號鍋爐室,看看還有沒有其它的鍋爐工困在那裡。

  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劃漿員的鍋爐工亨明,把這個機會給了別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後的時刻還在放卸帆布小艇。

  信號員羅恩一直在甲板上發射信號彈,搖動摩斯信號燈,不管看起來是多麼沒有希望。而報務員菲利普斯和布賴德,在報務室堅守到最後一分鐘,即使船長史密斯告訴他們可以棄船了,他們仍然不走,繼續敲擊鍵盤,敲擊著生命終結的秒數,發送電訊和最後的希望。

  。。。。。。。。。。。。。。。。。。。。

  「泰坦尼克號事件」,發生在20世紀初,英國要往美國的大西洋上。「新疆大火事件」,發生在20世紀末,中國邊境上的一個城市。

  泰坦尼克號有生還者,新疆大火裡也有生還者,但從生還者的口中,我們卻聽到了「不一樣的故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