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留加學生看九評 --中共不亡,國難未已

作者:宇文嬌 發表:2004-12-30 10: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是八十年代生人,高中就入了黨。記得中學時代一次讀關於文革的資料,覺得毛澤東不過世,文革就不能結束,真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啊。這個念頭一產生,把我自己都嚇了一跳。那個時候也就囿於將民族的苦難歸咎為統治者個人的過失。讀了《九評》,才知道了這苦難的真正根源,正是:中共不亡,國難未已!

我們這一代人對共產黨的認識是極其膚淺的,不怎麼喜歡,但也沒什麼仇恨,不過更多的是無所謂。至於入黨,因為學生時代入黨好像還不是太容易,所以也就成了一種榮譽的象徵。反正我入黨的時候心中沒有理想,只有慾望;沒感到光榮,只感到虛榮。儘管入黨的時候班裡同學做歡欣鼓舞狀說什麼「群眾隊伍又清潔了一步」,但其實他們還是有些羨慕的。這也是因為入黨確實可以帶來些好處,比如我一進入北京大學,就因為黨員的身份,很快在院學生會被委以重任。

據說以前計畫經濟下分配工作的時候,學生黨員總是被優先考慮的。現在大學生畢業工作一般都自己找了,這種吸引力就下降了許多。不過對於有志於做國家公務員,甚至在國家各大部委工作的學生來說,黨員的身份無疑還是有優勢的。令我驚訝的是,有的國企也很看重這個。臨近畢業的時候,我申請了北美的大學;為了以防萬一,我同時在國內的一家大型國企找了一份工作。我在簡歷裡沒有提我的黨員身份,因為我覺得都這年頭了,哪個企業還在乎這個啊?後來負責招人的老總襄理和我閑談起來(那時我已經被錄用並在收到幾所大學的錄取通知後又把這份工作給辭了),發現了我是黨員,他說:「我們老總要是知道你是黨員,就更不想放你走了。」我心裏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位老總雖然五十多歲,但在美國進修過,面試我的時候用的還是英語,沒想到還看重這個。於是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太不拿豆包兒當乾糧」了。

正巧這時候我媽讓我問問院裡的黨委書記,出國以後怎麼保持黨員身份。我媽的想法是萬一以後回國發展,這個身份還是挺有用的。我本來沒把這當回事兒,我們這一代不像我們的父母,把什麼戶口啊、勞保啊、政治面貌啊看得很重。不過有了中信的這件事,我決定還是問問吧,反正也沒壞處。我們院黨委書記六十來歲,被我詢問時在電話裡躊躇了半天,最後告訴我她不知道怎麼辦,讓我去問校黨委。我心想每年院裡出國的學生黨員不在少數,以她的工作經歷居然不知道,看來我恐怕是第一個這麼「愛黨」的。而且從她的語氣裡聽不出感動,反而有些懊惱和尷尬,好像一個大人突然被一個小孩子問到了一個敏感而始料不及的問題。我後來也沒去問校黨委,反正我對我下枰菜閿懈黿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