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金庸、余秋雨:道德偶像的黃昏

發表:2005-01-06 00: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82歲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與28歲的清華大學研究生翁帆的情事,在2004年歲末剛一公開,立即引來漫天唾沫。不少人義憤填膺、破口大罵,不少人頓足捶胸、如喪考妣。可人家才不在乎你的態度,愛照談,婚照定,據說已快攜手入洞房了。只不知年愈八旬的楊老先生能否枯木逢春、再作馮婦?
  
  楊翁之戀,儘管有些不合常情,但好比「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人家兩情相悅,關別人屁事。若說因老夫少妻太傷風化,可在下分明記得,楊貴妃比唐玄宗小30多歲,且還是其兒媳,還不是一樣納入洞房,「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什麼的。再說了,錢謙益娶柳如是的時候,兩人好像也差了34歲,卻被傳為千古風流佳話呢。楊老伯不就是比翁小妹大50多歲嘛,什麼大不了的,值得大家一驚一乍。
  
  許多人之所以惱怒於楊翁之戀,恐怕是出於一種心態失落:心中的道德偶像坍塌了!
  
  看看楊老伯未出事之前,其形象在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是何等光輝偉大: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國華僑、祖國統一的擁護者,中華傳統文化的維護者……上至官方,下至民間,誰個不以知道楊振寧大名為幸事?連有一年楊老伯回國,在飛機場被一群中學生誤以為是什麼歌星一事,也被媒體大加撻伐了一通,認為是國人素質低下的表現。
  
  那時的楊老伯,如同回到榮國府省親的元春,「烈火烹油,錦上添花」,各種榮譽集於一身,完全不是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而存在,簡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盡善盡美的道德象徵了。嘖嘖,人活到這個份上,夫復何求!可憐楊老伯老來不曉事,竟為一個二八女子折腰,把自己幾十年來積攢的道德資源一下子給毀了,還為此開罪了眾多國人。真是精明一世,糊塗一時!
  
  中國人向來有「寄聖托賢」(筆者杜撰的一個詞)的傳統,就是總愛對社會強勢人物寄以崇高的道德訴求。皇權時代,皇帝是最高權勢者,理所當然成為人們心目的訴求對象。屈原行吟澤畔,一遍又一遍地呼喚「香草美人」,據說那位品行高潔、德配天地的「美人」,就是他想像中的楚懷王形象。杜甫在「安史之亂」逃難途中,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苦苦念叨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北征》)。無奈中國的皇帝中,堪作道德楷模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只好退而求次,把希望寄託在賢人君子身上。有一句話叫作「春秋責備賢者」,賢者越賢,他承受的道德期望值就越高,也越容易受社會公眾的道德審判。一個人成為了「賢者」,就意味著他一生背上了一道精神枷鎖,他必須園儔兜母凍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