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難:溫州炒煤團是幫凶?

發表:2005-02-22 05: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亞洲時報在線2月21日焱樺撰文:近年中國礦難頻發,最近一次更發生了奪走二百一十多條人命的孫家灣特大事故,是中國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礦難。中國坊間出現一種說法指稱:「溫州炒煤團」炒熱採煤業,並利用控制產煤大省山西不少煤礦,導致煤價升;而孫家灣煤礦欲趕上這班高價列車,所以才會發生這一起特大災難。

2月14日,中國國有煤礦遼寧阜新礦業集團公司孫家灣煤礦發生特大瓦斯事故,截至18日,孫家灣礦難遇難者人數上升到213人。

據一些專家指出,暴利是近年礦難頻發的誘因,其中,以擅於經營及尋找市場商機聞名的浙江溫州商人,也被捲入事件。

據指出,孫家灣煤礦在新年假期趕工,跟近月煤價升有關,而中國煤價升,則和山西煤礦近月的異動有關。上海《新聞晚報》2004年12月7日報導,大批「溫州炒煤團」大舉進軍山西,許多安全措施不達標的煤礦也紛紛爭分奪秒地開工,間接導致煤礦安全事故頻發。報導又引述瞭解中國礦業人士指出:現在在中國山西省挖煤,投資一億元人民幣,兩年就可收回。據指出:溫州商人目前的「勢力」還只是侷限在中小煤礦,但他們對煤炭生產的話語權卻越來越大。《北京晨報》12月 6日報導也指出,一名礦主鼓動其朋友到山西開礦時說:「現在這邊的浙江礦主太多了,而且個個都賺了大錢。說句實話吧,現在說是採煤,實際上採的是黑金!」

因為溫州商人大舉進軍煤業,他們是否涉及「操控煤價」的問題,立即成為市場焦點。《新聞晚報》又引述有關方面的初步統計資料表示,到目前為止,山西境內 60%的中小煤礦(包括地方國有煤礦和鄉鎮煤礦)已經由溫州煤團承包,投資額度高達40多億元人民幣。他們控制的煤礦年產量達8000萬噸以上。這一產量是山西省煤炭年產量的1/5,也就是全國煤炭年產量的1/20。

有關溫州商人是否涉及炒熱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過去曾一度成為媒體焦點。溫州商人擅於尋找商機及利用市場形勢,已成為不少中國百姓的印象。

《南國早報》較早時也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暴利可以引發煤礦安全事故。據指出,在高利潤的刺激下,煤礦一味追求產量,忽視了安全生產。《南國早報》文章指,從見諸報端的礦難事故看,主要是因為這些煤礦安全設施投入不足,安全意識薄弱,在高利潤的刺激下太過追求產量。因此,被「溫州炒煤團」熱炒的煤炭開採業存在安全生產隱憂。

《南國早報》文章又認為,暴利易滋生腐敗。據指出,煤炭開採回報可觀,在爭取開採權過程中當地主管部門可有涉錢權交易,默許安全措施不足的煤礦投入生產。當地主管部門只是監督不力,還是看錢的份上「睜一隻眼閉一眼」?

《南國早報》文章又指,暴利有可能使礦主為降低成本,聘用毫無經驗的工人,甚至不會對工人進行必要的培訓,造成礦難事故死傷嚴重。

以上的說法是否適用於奪走二百一十多條人命的孫家灣特大礦難?中新社2月20日報導,孫家灣煤礦「二00四年奮鬥目標」是:一,商品煤產量最少要達至一百二十萬噸,力爭一百三十萬噸;該礦要求掘進地下七千米;以達至其「總收入1.6億元人民幣」的目標。在「利潤第一」的大前提下,「生產安全」是否遭到忽視,已經成為調查者主要的目標。

另外,有資料顯示,暴利是引發煤礦超產的根本原因。2月20日新華網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研究中心和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一項調查顯示: 2003年,我國原煤年產量為17.28億噸;而當年底,全國上報具備生產安全保障能力的礦井(含露天礦)2090處,生產能力約11億噸/年。也就是說,當年最少有6.28億噸的原煤產量沒有安全保障。

應該指出,有關的說法現時只是一種民間流傳的推論,目前尚未有確鑿的證據。不過,中國中央政府在檢討這煤礦生產安全之時,似乎也應該從同時檢討現行的煤礦市場的運作。

近年,中國礦難頻發,中央政府也不是沒有留意到煤礦安全生產問題。2003年的除夕夜,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在阜新艾友煤礦與礦工一起吃餃子時說: 「煤礦工作最主要的是安全,要牢牢地把住安全。」近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曾多次強調安全生產的問題,而且每次礦難後就「例牌」進行安全生成大檢查。 04年以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對煤礦企業反覆通知強調:不安全不生產!不過,中國中央政府要徹底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必須要治標兼治本。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