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發動百萬人遊行 向中共嗆聲 5天15萬人簽名 聲援中國大陸人民脫離中共

發表:2005-03-21 00: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執政的民進黨正發動百萬群眾參加本週六的326大遊行,向中共嗆聲,抗議中共人大剛剛通過的、授權戰爭的「反分裂法」。由民間發起的反「反分裂法」和聲援中國大陸人民脫離中共的征簽活動3月19日起在臺灣各地展開,短短五天已徵得15萬簽名。藍營政界領袖也採取不同形式反對「反分裂法」。



臺灣總統陳水扁3月24日宣布,他將帶著全家大小參加遊行,和民眾一起向對岸喊出要民主、和平、反戰爭心聲。

  
大紀元專欄作家景世衷評論指出,「反分裂法」把全世界目光聚焦中國,「深入分析就會看到中共是在轉嫁危機,而這個危機就是退黨帶來的中共溶解」。目前《九評共產黨》引發的退黨潮正以每天2萬的人數迅速增加,它對未來中國大陸政局、兩岸關係乃至國際格局的影響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藍營政治領袖、臺北市長馬英九3月23日表示,他已注意到44萬中共黨員退黨的事件,會密切注意這個事件的發展。

扁宣布參加326遊行
  
為抗議中共製定和通過針對臺灣的反分裂法,臺灣執政的民進黨號召百萬群眾3月26日(本週六)到臺北市遊行。總統陳水扁3月24日宣布,他將帶著全家大小參加遊行,和民眾一起向對岸喊出要民主、和平、反戰爭心聲,但他不會演講,也不會在第一線。
  
臺灣行政院長謝長廷日前已宣布將參與遊行,他鼓勵公務人員「就近參加,但不要站在第一線,要站在第二線」,要低調、勿凸顯自己。
  
據悉,326遊行十大路線已確定,最後集結在凱達格蘭大道,估計將有五千輛遊覽車湧入臺北市。遊行分十個大隊,分別是保民主大隊、要和平大隊、愛自由大隊、要團結大隊、保家園大隊、護臺灣大隊、反侵略大隊、反威脅大隊、反併吞大隊、反飛彈大隊。

馬英九:台獨不是多數
  
另一方面,藍營的政治界領袖也在採取不同形式表達反對反分裂法。臺北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馬英九3月23日表示,臺灣主張臺灣獨立及正名制憲的人不是多數,中共不應以此作為制定反分裂法的理由。3月中旬由馬英九領頭,臺灣13名市縣長曾聯合簽名和舉行記者會,抗議中共人大通過反分裂法。
  
針對臺灣民眾計畫走上街頭道義聲援,馬英九說:「臺灣已實施了完全的民主,對中國大陸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因為透過網路和媒體,中國大陸人民多少瞭解臺灣社會的情況,希望中國大陸人民在未來能夠享有更多的民主及更多的自由。
  
馬英九3月23日還表示,他已注意到44萬中共黨員退黨的事件,會密切注意這個事件的發展。

臺灣開始關注九評和退黨
  
幾個月以來,中共一直不敢正面回應九評和退黨大潮,在官方宣傳中也絕口不提「九評」,但暗地裡通過在國內進行大規模「保先」運動,在海外推出《反分裂法》來阻止民眾脫離中共。
  
「全球告別中共大聯盟」發言人聶森3月22日在臺灣立法院舉行「透視反分裂法內幕」的座談會上指出,中共已進入後中共時代,中共政權朝不保夕,建議臺灣政治界、財經界的領袖看看《九評共產黨》這本書,就會深入瞭解中共,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應中共在各個方面對臺灣造成的威脅。
  
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也認同聶森的看法。他說,現在已有40多萬人聲明退出共產黨,這是個很明顯的訊號,中共政權真的很危險,現在只不過想藉反分裂法苟延殘喘。
  
從美國趕赴臺灣出席日報創刊的全球大紀元總編郭軍希望臺灣民眾認清中國共產黨的黑幫本質,要求中共黑幫脫離中華民族、退出中國,她希望臺灣民眾與大陸民眾共同加入這個告別中共的潮流。
  
自從3月19日以來,臺灣北、中、南三地已徵得超過15萬臺灣民眾聲援中國人退出中國共產黨。發起征簽的民眾認為,遊行是表達抗議的一種方式,但支持中國民眾退出中共的運動,才是徹底化解中共威脅的方法。



臺灣北、中、南三地已徵得超過15萬臺灣民眾簽名,聲援中國大陸民眾退出中國共產黨。


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