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又爆醜聞 上市前景再添疑雲

發表:2005-04-05 01: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最新披露了一宗導致其北京分行損失約7,800萬美元的貸款醜聞,這一事件表明,這家中國國有大銀行的上市之路會非常艱難。該行計畫最早今年在海外上市。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中國銀行指控北京的一家房地產開發商通過抵押貸款騙取資金,該行發言人王兆文介紹,這宗貸款詐騙案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12月,發現這家房地產開發商利用虛構的房屋買賣合同騙取貸款後中國銀行已於2002年報案。記者未能聯繫到王兆文發表評論。

在此之前,中國東北城市哈爾濱也爆出了一起醜聞:中國銀行哈爾濱某支行行長在竊取了銀行客戶價值1.2億美元的存款後逃往境外。這家支行沒有納入總行的電子結算系統,交易還採用紙質憑證。

就在上個月,同樣也計畫海外上市的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發生了董事長張恩照在反腐敗調查中突然宣布辭職的事件。張恩照的前任王雪冰之前因為在中國銀行任職期間的腐敗行為而被解除職務。

目前不清楚為什麼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的案子在經過這麼長時間後才公布。但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確非常希望能在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前清除負面消息的影響。兩家銀行都希望能在IPO中至少募集50億美元的資金,在此之前他們都在積極尋找外國戰略投資者幫助他們改善管理並加強外界對他們上市的信心。

另一方面,醜聞的曝光也顯示這些銀行正在開始嚴肅處理貸款遺留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信貸控制及監督薄弱造成的)以及銀行高層的腐敗問題。但醜聞也凸顯出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領域中最薄弱的一環--銀行體系依然非常脆弱。

儘管這兩家銀行一直努力建立高效的風險管理體系並嚴格信貸控制,但銀行系統依然沒有經歷過經濟下滑時期的考驗。而兩家銀行至少需要花費10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來收集客戶數據,才能讓新的風險管理軟體充分發揮作用。

中國經濟上次猛踩剎車是在9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經濟蓬勃發展時期發放的貸款大約有40%無法收回。最近的一輪貸款熱潮發生在2002年年末至2004年年初,其中有多少貸款會變成壞帳還有待觀察。但銀行業承擔的房地產風險尤為高;而房地產是中國目前投資最熱的幾個領域之一。

經濟學家們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否已形成投機性泡沫這個問題上意見不一,但政府已感到擔憂,並已開始試圖通過提高抵押貸款利率、上調房款首付比例和徵收房產交易稅等手段來抑制上海等城市的房價漲勢。

北京的房地產市場並不像上海的那樣虛熱,但中國銀行這次醜聞顯示了銀行日益膨脹的抵押貸款組合存在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