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之死 上海交大教師去世引發討論

發表:2005-04-05 18: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央社臺北五日電)「不知天堂是不是也有人學習電路?如果有,他們真的很幸運。」上海交通大學一名講師日前因病去世,他的死引發討論,因為這名老師的教學水平與師風師德深受肯定,卻因為沒有論文,在五十七歲去世時,仍只有講師頭銜。

新華社報導,晏才宏三月十二日死於肺癌,三天之內,上海交大校園的BBS塞滿上千篇學生的悼念文章,學生甚至出資為他出版紀念文集。

在師生關係日漸淡薄的中國大陸,這種事顯得稀奇。晏才宏的可貴之處在那裡?

報導說,熟知晏才宏的人都說,他最讓人感佩的是淡泊名利的灑脫,對職稱從未挂懷。也有人認為,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風盛行的校園裡顯得如此「不合時宜」。若以世俗眼光,他不能算功成名就,但在人生價值的天平上,他的份量很重很重。

據報導,在上海交大電子資訊與電子工程學院,晏才宏的教學水準有口皆碑。他的電路課,在學生網上評教活動中,以罕見的滿分居全校之首。很多學生稱他為「我碰到過的最好的老師」。

他上課時總是一杯茶、一支粉筆隨身,從不帶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知識早已爛熟於胸,例題信手拈來,講課條理清晰、自成體系。加上一手俊秀的板書,洪亮的嗓音,他的電路課被譽為「魔電」,幾乎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學生在校園BBS的悼文中說,「他的課充滿了激情,從頭到尾都扣人心弦,簡直像一部精彩的電影」、「不知道天堂裡是不是也會有人學習電路呢?如果有,他們真的很幸運」。

這樣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為什麼至死連個副教授也評不上,主要原因是他沒有論文。根據中國的大學考核體制,教師評職稱主要看科研論文的數量,晏才宏卻幾乎沒有發表過一篇「像樣」的學術文章。

也有人指出,在中國建設「科研型大學」的旗號下,很多大學實際走向另一個極端,即「重科研而輕教學」,例如不久前,廣西一位二十五歲的年輕教師僅因「學術成果豐碩」就被破格評為教授,但是教齡卻未滿一年。

報導說,「晏才宏這樣的老師,書教得再好,科研不行,評職稱也沒有希望」。

晏才宏生前有人就這個問題問過他。他回答「發表學術論文要十分慎重,必須在某個領域有突破性的創見才拿得出手」,為評職稱而拼湊論文的做法他不忍為。

有人對晏才宏的想法不以為然,指出中國成千上萬的大學老師在各個領域進行著大量艱苦研究,發表的成果不可計數,儘管不一定都是重大發現,也不能說毫無價值。如果都要求能拿諾貝爾獎才可發表,不僅太鑽牛角尖,也不符合科研的規律。

另一些人則說,原創的科學研究十分艱難,不少科研成果要經歷時間考驗,才能證明其價值所在。世界上許多科學大師都自甘清貧寂寞,「十年磨一劍」,當前中國學術界浮躁之風堪憂,追名逐利,「為成果而成果」者大有人在,不少科研成果含金量其實很低。

報導認為,在這種形勢下,晏才宏寧肯不要頭銜和待遇,也不製造學術垃圾,實屬難能可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