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誘導反日情緒? 學生:自己好像木偶

發表:2005-04-19 13: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前中國幾個城市爆發反日示威。分析人士認為,北京利用了中國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向日本施壓,藉以提升國際間的談判籌碼。而參與示威的學生事後表示,警察指揮示威者,讓他們輪流拋石頭,事後強制的用大車載他們回校園。這名學生感慨的表示自己就像一個木偶。

據美國威斯康辛-麥迪森大學政治學教授愛德華.弗萊德曼(Edward Friedman)發表文章表示,雖然中國的熱血青年並沒有受到中國政府的操縱,他們只是在通過反日發泄他們的滿腔理想主義熱情,但中國學生的遊行不夠正常,抗議目標不正確。

弗萊德曼認為:「中國學生示威的不正常的地方是,通常學生示威都是抗議自己政府行為不端的地方,比如他們應當抗議中國政府因為石油利益而去支持屠殺自己人民的蘇丹政府。我懷疑中國學生是否瞭解中國支持這個全世界都在譴責的政府這件事,我也懷疑中國學生是否真正瞭解現今世界的結構,是否瞭解日本現狀。我認為中國年輕人在意識形態上受到政府的誘導,過去強烈反蘇,現在激烈反日。」

據美國《紐約時報》駐北京辦事處報導,一名參加一週前北京示威的學生在示威後說,警察把示威者圍成一組一組的,讓他們輪流拋石頭,然後對他們說:「你們已經發泄完憤怒了,夠了。」,就把他們用大轎車運回校園。這名學生感覺,「這一半是示威,一半是政治秀。」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個木偶。

旅美政治分析人士高新認為,這是中共避免「引火自焚」的作法。他說,中國政府主觀上希望通過遊行的形式讓青年學生渲泄反日情緒,以免讓他們這種強烈的對日不滿演變成為對政府的不滿。而中共當局使用汽車運送學生示威,也可以讓當局疏導控制這場學生反日抗議活動不致擴大,藉以有效控制其規模、地點和時間。

中國教科書選擇性編輯!

針對中共要求日本面對過去侵略外國的歷史,而造成此波其境內多個城市反日遊行。但是,中共似乎也沒有誠實面對其國內歷史,如1989年天安門屠殺事件及大躍進期間餓死3000萬中國人等,中國的教科書沒有提到,就像沒發生過一樣。

據華盛頓郵報專欄指出,中國認為日本未誠實面對歷史,沒資格取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次,中國想要保有安理會席次,亦應採取同樣的標準。

專欄指出,「誠實面對歷史」對任何國家都不是容易的事,但至少在日本等民主國家,有討論歷史處理方式的自由,而在中國,政府認定的歷史是沒有討論的空間。

另外,紐約時報去年12月間曾報導,中共很多教科書沒有提到在1989年天安門屠殺中,有任何人死亡。有一本1998年版本的教科書只提到,「中央委員會及時採取行動,恢復了平靜」。而任何挑戰這種官方虛構版本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包括毆打、軟禁或拘禁。

報導說,如果說部分日本教科書淡化了南京大屠殺有30萬名受害者,那麼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在1958年至62年期間製造的飢荒,餓死3000萬中國人又如何呢?

中共以選擇性的方式,編輯教科書?據紐約時報指出,中國小孩不會學到中國1950年侵略西藏或1979年侵略越南的歷史;中國的小孩學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是被中國共產黨游擊隊打敗的,珍珠港事件、硫磺島和中途島戰役,課本都沒有提到。

從《九評共產黨》之七有一段文章顯示,從1949年以後,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受到過中共的迫害,估計有6千萬到8千萬人非正常死亡,超過人類兩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總和。

另外在1952年底當時中共曾公布消滅的「反革命分子」是240餘萬人,實則遇害的中國國民黨縣長以下至地方首長的公教人員及地主最少在500萬人以上。毛澤東曾如是的總結「文化大革命」說「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過七、八年再來一次。」說白了,就是中共的歷次殺人運動,是每隔七、八年一次,再殺一批人。

當今中國人在付出了6千萬至8千萬的無辜生命,以及更多的破碎家庭後,在中共刻意隱瞞歷史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殺人事件就此被遺忘了!


dajiyuan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