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情報失靈誤判北京態度:扁震怒

發表:2005-04-21 18: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新新聞雜誌張世嘉/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和中共簽訂「黨對黨共識」,讓執政的陳水扁和民進黨大為驚訝,手忙腳亂中開了個會,趕出了「七點共識」做為回應。一位參與那場會議的民進黨人士形容:「看得出來,陳水扁對這件事的強烈不滿;也看得出來,國安會取代了陸委會和中國事務部,成為這一階段陳水扁最信賴的兩岸政策幕僚。」

另外一位長期參與民進黨內中國政策,並深知國安會運作的人士分析:「別人從外面看,以為陳水扁對江丙坤和國民黨很氣,其實他更氣的是,為什麼都沒有人事先告知他,共產黨對待國民黨的態度,會有這麼大的改變。為什麼直到江丙坤出發前,他讀到的報告都還說:北京會藉『反分裂法』立法的機會,持續對臺灣保持強硬態度,甚至會有進一步恫嚇表示。」

這位黨內輩分甚高的人士透露:「陳水扁將這件事跟美國『九一一』事件,相提並論,同樣都是國安系統失敗的例子,他氣是氣這個,他真正在意要整頓的,也是這個,這件事在陳水扁心目中的重要性,應該高過如何阻止連戰訪問中國。」

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幕僚,依制度本來就有三種不同建制。總統府裡有國安會、行政體系中有陸委會,黨部還有中國事務部。不過除此之外,陳水扁過去還維持了一些體制外的管道,例如透過李登輝的關係,取得和「臺綜院」的諮詢管道,林佳龍也聯繫了一群年輕學者做研究、提意見;另外海基會副秘書長顏萬進不時也會協助做些特定研究案、建議案,供陳水扁參考。

在陳水扁第一個任期內,兩岸政策決策過程並沒有什麼明確章法。比較清楚的,大概只有當時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的角色,壓倒其他人其他單位。蔡英文個人條件好,在立法院可以和各黨各派委員們週旋,又受到李登輝充分信賴,是李後期「兩國論」路線的主要設計師,使得陳水扁不可能輕忽她的意見。

而且蔡英文任內態度積極,只要牽涉兩岸事務,她都不忌諱、不退縮表達明確態度與立場。相較之下,其他部會首長往往含糊其辭、優先尋求自我保護,也就樂於躲在蔡英文後面,讓蔡英文去當整個行政體系的兩岸政策代言人。

相對於陸委會的強勢,那四年中,國安會卻遲遲沒有完全從國民黨時代的角色、功能轉型過來。國安會必須低調、噤聲,沒有公開舞臺、更不能在媒體上表演,這種「秘密性」在國民黨時代是權力的保障,到了民進黨時代,卻成了國安會被冷落的主要因素。習慣於大張旗鼓表演的陳水扁和民進黨,很容易就忘掉了國安會這樣一個沉默、低調單位的存在。

蔡英文主持的陸委會,不只搶眼、而且強硬。那四年中,對蔡英文的政策意見,唯一還能稍微制衡的,只有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主任陳忠信。如果蔡英文是「鷹派」的話,那麼陳忠信就是「鴿派」最主要的大將了。陳忠信和中國大陸學界及地方政界,過去互動良好,對他們立場、態度,有較多的同情理解,因此做出的判斷,通常要比蔡英文溫和許多。陳忠信的意見,許多時候又能得到「新潮流」的支持,給了他堅實的政策影響力。

不過「鴿派」在民進黨支持者眼中,到底不受歡迎,所以陳忠信也學會收斂過去的火爆脾氣,變得格外謹慎、低調,在幕後默默發揮緩和兩岸關係的作用。

陳水扁的第二任,情況有了大改變。他將黨主席的職位交給了蘇貞昌,當然中國事務部的份量就大打折扣了。蔡英文堅辭陸委會主委後,有一陣子還頗為活躍,私下參與兩岸政策,不過當上立委之後,就慢慢疏離決策圈了。吳釗燮的專業能力比蔡英文差得太多,再加上前一陣子其二叔吳澧培為了「扁宋會」幾乎要和陳水扁翻臉,更大為減損吳釗燮在團隊中的發言力量。

相對地,邱義仁回鍋當國安會秘書長,陳忠信又進入國安會擔任諮詢委員,這一對相識超過三十年的老友,迅速主導、並改造了國安會內部兩岸政策意見形成的流程。邱義仁進入狀況,調整出國安會與陳水扁之間的清楚關係,並建立起遠比前四年穩定的定期簡報機制,國安會的角色本來就越來越吃重。

雖然在江丙坤訪中這件事上,國安會也並沒有及時做出準確警告,不過據瞭解,陳忠信在內部會議,本來就對如何評估中國「反分裂法」效應,有不同意見。等到陳水扁發現周圍「鷹派」們給他的訊息,全都誤判了中國真正的企圖,意外使得國民黨找到了發揮空間,他對國安會、尤其是陳忠信的意見,不能不多加考慮了。

「鷹派」們的揣測陳水扁想聽的訊息,製造出一片中國強硬對臺的印象,衝過頭了反而讓中國出其不意透過國民黨大量釋放善意,這樣的演變發展,會不會進一步讓傾向「鴿派」的國安會悄悄獲得更大的政策影響空間,將是當前政治觀察的一大重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