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慘劇屢屢發生 中國大學生心理問題亟待關注

發表:2005-05-10 10: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五月七日晚,北京大學數學系一名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從該校的理科二號樓九層墜樓身亡。而僅僅在半個月前,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同一座樓上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大學生自殺的慘劇屢屢發生,引發了人們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

  網上曾經流傳一條帖子,據說是北大中文系那個自殺的女孩生前寫的,帖子中寫道:「我列出一張單子,左邊寫著活下去的理由,右邊寫著離開世界的理由。我在右邊寫了很多很多,卻發現左邊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寫的……對於親人,我只能夠無奈,或許死後的寂靜,就是為了屏蔽他們的哭聲,就是能讓人不會在那一刻後悔。」

  「這是典型的抑鬱症狀。」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趙穎告訴記者,導致大學生自殺最主要的兩種心理疾病,一種是躁狂,另一種是抑鬱。躁狂的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得抑鬱症的人自己心裏很清楚,但無法擺脫。

  最近一段時間,如果統計一下媒體出現頻率較高的字眼,「大學生心理健康」這幾個字一定會列在其中。這種關注除了媒體經常發布的某些「駭人聽聞」的消息以外,也包括各大高校競相開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系列活動、教育部門出臺相關規定與標準、國家部委下發有關通知……

  據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課題組的報告顯示,有超過百分之十六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並且這一數字還在繼續上升,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障礙有抑鬱、焦慮、強迫症、人際關係敏感、睡眠障礙、網路及遊戲成癮、物質濫用等。

  曾有媒體進行過一項高校流行語調查,「鬱悶」一詞以百分之五十五的得票率高居榜首。大一學生為「現實中的大學與想像中的象牙塔不一樣」而鬱悶,大二學生為「敏感的校園人際關係」以及「校園內部貧富差距顯露的社會不公」而鬱悶,大三和大四學生則開始因為「考研、就業與戀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鬱悶。專家指出,「鬱悶」是一種籠統的心理亞健康情緒的反映。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在社會轉型期的急劇變遷中,人的不確定性增加。對於當前的大學生來說,競爭的壓力、生存的焦慮、發展的期許、情感的困惑等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當他們發現在實際得到的和期許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的時候,就會產生「相對剝奪感」。加之這一代人多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心理上的失衡就容易導致對身體的傷害,以至對生命的放棄。

  面對日益突出的大學生心理問題,許多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健康辦公室」或「心理諮詢中心」,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多年的趙穎則認為,目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應該普及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大多數人都不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趙穎對此憂心忡忡,「心理諮詢應該針對一些高端的問題,而我們現在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普及。」

  她說,只要懂得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很多問題自己就可以化解。她呼籲,在全國的高校推廣「普通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這兩門課程,幫助大學生進行心理的自我調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