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輝煌走向衰落 廣州新太集團70多億資產被誰掏成空殼?

發表:2005-05-15 16: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新太集團在廣州軟體園中的辦公大樓

現如今,從中國多數企業經營的平均壽命看,能有五年的「命」即算是「長壽」的了。而廣州最大的民營高科技企業新太集團從小到大走過了10多年的路程,其中最輝煌時資產評估更達到70多億元,讓人對它的前景充滿期待。然而,似乎是在一夜之間,人們突然發現,新太成了一個空殼。

  新太的興衰故事,很能夠說明剛進入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除客觀的監管等因素嚴重滯後外,其自身的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和落後,已成了企業發展中最軟的「軟肋」。現在,除了新太的股民深受其害外,其所有的股東也都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不少接受記者採訪的新太集團內部的新舊高層或股東都認為,新太的今天說明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還遠沒有成熟,新太悲劇故事的展開也還只是個開始……

  

  

  「高利貸」追債局面難堪

  沒有股東知道公司到底欠人多少錢

  2001年以前,廣州新太集團是很輝煌的。

  之前的十多年時間,集團的幾位主要領導者走出大學的校門,他們利用自身的優勢下海辦起了這家當時極為時髦的IT科技公司。公司極少與銀行有借貸關係,靠著領先的技術優勢,逐步在行業內站穩腳跟。除了成功買殼上市外,一幫相交十幾二十年的同學或校友、師生,在高度的相互信任中為集團創下了越來越大的家業,成立了多家針對不同業務的子公司。業務遍佈中國的主要大城市。

  2001年下半年起,新太的業務量出現下滑,股東們有了資金吃緊的感覺。融資開始成了公司的緊迫任務。股東們把融資的期望寄託在了他們所信任的師長鄧龍龍身上,一些股東甚至還將自己股權的管理權相委託。

  一位已經離職的新太高層人士告訴記者,鄧龍龍自2001年開始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和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一攬人財物和融投資的大權以後,所有的股東對於融資的事情都沒有了知情權,而只有等待的權力。儘管心裏多少「有點」不痛快,但信任依舊。公司的股東們更難得開一次股東會議。

  另一位有「先見之明」的股東告訴記者,他是因為害怕而早早處理掉了手上的股份。他說,大家都知道公司借了很多錢,但究竟有多少,每項貸款究竟是怎麼簽的,怎麼捂的「蓋子」,蓋了多少?可以說沒有一個股東知道。

  據知情人介紹,鄧某所經營的龐大的融資擔保鏈條的第一次斷裂是在去年的8月份。當時新太向光大銀行所借的一筆5000萬元的貸款到期,銀行方面表示,新太如果還貸還願意續貸。早已債務纏身的鄧某多方籌措無果,只好從湖南某信用社以短期高息利率借錢暫時摀住了這個迫在眉睫的窟窿。原本以為可以再用光大銀行的續貸來償還給湖南方面的錢,卻因光大銀行對新太的信任出現問題,提出要追加新的擔保才能續貸的要求,使得鄧的如意算盤落空。此時,湖南方面也放出風聲:如新太借款到期不能歸還,將會有幾十個家庭的集資人會圍堵新太公司。

  情急之下,鄧只好再次以早已重複擔保且負債纍纍的上市公司名義作擔保,向廣州的兩家企業分別籌足了5000萬元還賬了事。而此時,已有公司的高層風聞了此事。股東們開始私下交換意見準備採取應急行動。

  千多萬元砸碎脆弱「鏈條」

  董事長竟然用假公章造假簽名來借錢

  如果說新太向湖南方面5000萬元的短期借款是鄧連環貸款擔保鏈斷裂的開始、而讓公司高層及股東們已有所警覺的話,那麼,興業銀行為1000多萬元的「小數目」向法院起訴新太,則是整個新太資金擔保鏈土崩瓦解的主要打擊力量。去年12月底,不知什麼原因,一向與新太合作「愉快」的興業銀行為了新太兩筆共1000多萬元的到期貸款,在與新太「毫無商量」餘地的情況下逕直向法院提起訴訟。此時,從公共媒體上得知公司因欠錢甚至連兩個月利息都無法支付的新太上上下下被震驚了。

  原先認為公司負債纍纍只是傳言的員工們開始相信,公司已陷入財務困境。但鄧仍對新太的高層安慰道:等到國際資金一到,什麼都可以捂得住了。

  由於興業銀行的起訴,接下來的事情更是如水銀泄地一發不可收拾。唯恐資產不保的與新太有債權債務關係的廣州地區幾乎所有的銀行,也步興業銀行後塵,接連向法院起訴新太集團及其控股的上市子公司。隨著法院連串傳票的接踵而來,公告公司高層人員的房產及其它資產被查封,新太集團整個組織架構的資金鏈完全斷裂,鄧大量違規操作融資的事情逐漸浮出水面。

  鄧辭去了原上市公司董事長一職,但仍是新太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不久,新太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向有關部門舉報了鄧涉嫌犯罪的事實。據透露,鄧在接受證監和公安部門的調查時承認,他在與銀行所簽訂的不少貸款協議中,使用了私刻的公章並冒用了其他股東的簽名。有消息來源說,對於為何要使用私刻的公章?鄧的說法是:主要是用起來方便,而且以前也都是這樣做的。

  據新太內部人士估計,鄧用假公章及冒用其他股東簽名所作的貸款金額至少達2億元以上。

  上市公司成了借錢工具

  一年來的利潤總額竟然是負6億多元

  新太集團下屬的一家上市公司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實是鄧融資貸款的主要支撐點。所謂「非法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指的就是其利用上市公司的資產作為向銀行貸款提供擔保的做法。而據新太集團屬下的上市公司年報稱,由於鄧的所為,新太集團及其下屬公司「資金緊張、經營狀況不良,多筆貸款逾期,訴訟纏身,多數資產已被法院查封或凍結,處於資不抵債狀況」。

  年報稱,新太集團利用上市公司為關聯方貸款提供擔保、存單和房產抵押共計4.3億多元。

  據初步的財務審查,在新太集團違規對外擔保中,鄧先後以上市公司的2.4億元存款單作為擔保,為新太集團及其下屬的子公司貸款2.32億元,由於到期不能按時歸還而被銀行方面盡數劃扣。2004年2月,鄧還將上市公司的綜合大樓向銀行抵押貸款2500多萬元。

  目前,新太集團在廣州軟體園內的一幢辦公大樓均被法院查封。從已經公布的新太的上市公司的年報中可以看到,在整個2004年度裡,其上市公司無論是淨利潤還是投資收益均為負數,而利潤總額更達負6億多元。

來源: 新快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