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大學競相更名的三大理由

發表:2005-05-29 13: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如今,全國的大學恐怕有一半已經改名換姓,剩下的那些要麼在改名的過程中,要麼正創造機會以便能早一天改換校名。自然,也有一小部分學校已經改無再改,不會為自己再謀新名,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能夠不為所動,置身於潮流之外。這類學校至少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擴張。對內,可以廣設院系、變「系」為「院」,對外,可以招攬兼併,化人為己。


大學更名花樣翻新,但有幾條規律可循。大體說來,「學校」變則成「學院」,「學院」改則為「大學」,「北京」要改則一定是「中國」了。總之是越大越高則越好。這是什麼道理呢?綜合起來,如此更名有三個方面的理由。

首先,學校內部建制改變,師生人數增加,教學實力今非昔比,不改不足以反映其實際。內容既已改變,名稱也須調整。這理由聽上去再正當不過了。然而,內容與形式、形式與名稱之間真的有如此固定的聯繫嗎?如果有固定的聯繫,這聯繫又是誰規定的呢?回答這個問題便引出了另外兩個理由。

一個理由說這樣做是要「同國際接軌」,以免在對外交往時造成誤解。這個理由聽上去也很堂皇,但是同樣令人生疑。因為國外的大學並沒有十分嚴格的命名法。歐美最著名的大學也是各有其名稱,翻譯成中文,有的叫大學,有的叫學院,有的冠以國家之名,有的以其創辦者命名,也有許多取其辦學的核心內容。舉一個大家常提到的例子,麻省理工學院,英文縮寫MIT,叫學院(Institute)而不是大學(University)。這所著名的大學與哈佛大學不僅在地域上比鄰,在名聲上也不遑多讓。北京一所理工學院前些年也改名為大學,但其英文名稱中大學二字用的卻是學院(Institute)而非大學(University)。這樣,其英文縮寫便是BIT,與麻省理工學院只一字之差。該校的主政者顯然瞭解「接軌」是怎麼回事。相信其他熱衷於更名的學校也不是真的什麼都不懂。那麼,大家真實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

大學更名意在升格,升格的好處就多了。

且不談升格對個人的好處,對機構,升格意味著更大的權力、更多的資源、更大的發展空間。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就在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簡單地說,現行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還是一種計畫經濟體制。教育的資源,包括學校的資質認定、辦學規模、招生指標、教育收費、學位授予資格、職銜評定標準、教育撥款乃至於教育的具體內容等,概由政府主管部門掌握、決定和分配。事實上,大學更名本身就是這體制中的一項內容。因此,更名涉及的便不僅僅是「名」,而且是巨大而實在的利益。問題是,這種更名與教育何干?回答是:更名與教育無干,然而其傳遞的信息卻關涉教育的命運。這樣講是什麼意思?

在美國,最受人尊敬的名校裡不乏「學院」(College)。在法國,第一流的大學儘是規模小而極精的「學院」。可見教育質量的高下與大學的名稱無關,而決定於大學的辦法。大學的辦法也許沒有一定之規,條件不同,資源稟賦不同,大學的辦法也不同。不過,教育之所以為教育,就在於它能夠開發心智,涵養人性,傳遞、維護和創造知識。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一代又一代的教、學者,秉持學術精神,薪火相傳,不斷探索。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必不能成就好的大學。若是漠視乃至敵視這樣的要求,那便是扼殺教育了。

判斷一種教育的辦法是不是成功,自然有不止一個角度、一種指標。但有一個方面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傳統。一所好的大學必定有屬於自己的傳統。傳統無形,卻是大學歷代學人心血與智慧的結晶,是大學的靈魂所系,精神所在,而校名不但是這傳統的核心內容,更是這傳統的象徵。輕易地改換校名,說明這學校沒有屬於自己的傳統,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屬於自己的令人驕傲的和值得尊敬的傳統。因此,可以不誇張地說,大學競相更名這件事不過表明瞭以往教育的失敗。既如此,不改教育體制,只是通過更名和擴張來改革教育,無論大學盤中物可能增加多少,教育的改善,可求而得乎?

南方週末/梁治平

(作者系知名法學家、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