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明白了什麼叫按揭:是誰製造了中國樓市陰謀?

發表:2005-05-30 01: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前有一個熱點話題,上至總理,下至百姓,都十分關注,那就是房地產「泡沫」。一幫經濟學家參雜其中,已分成幾派,公說公理,婆說婆理。其實這樣的爭論不會有最後的結果,倒不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學家無能,實在是因為中國的房地產現象早已超出了經濟學的範疇。所以不妨換個角度,用社會的、政治的、歷史的眼光來看房地產,用時髦的話來說,叫「第三隻眼看房地產」。
讓我們看一看中國房地產業的三位主角,也是房地產「陰謀」的製造者:地方政府、房地產商和國有銀行。

再看看房地產商,這場「陰謀」的操盤手。資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潤,儘可能的追逐最高利潤,為此可以不惜一切手段,這一點在房地產商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儘管中國民營企業都來自草根,但房地產業卻比其它行業帶著更多洗滌不去的江湖氣。早期一些房地產商和黑社會基本上是兩塊牌子,一個班子。在許多城市裡,法院的拆遷令要靠房地產商用黑道的方式來執行。十幾年過去了,情況有了較大的改觀,但房地產商追逐高利潤的本性暫時還不會改變。他們會想盡辦法讓房價保持高位,賺取最大利潤。至於泡沫破滅、樓市高臺跳水(前有日本,後有香港)什麼時候降臨,跟他們已沒有關係了。

一場戲光有主角不行,還得有配角。有三個配角不能不提:第一是媒體(主要是報紙,電視正忙著賣保健品和假藥)---如果你知道報紙的廣告收入主要來源於房地產業,就不會奇怪房地產為什麼總是媒體的熱點,房地產老總成了媒體的明星了;第二是各類專家---專家的特點是喜歡一手挽著政府一手挽


我們知道房價為什麼居高不下了:地方政府要經濟高增長,房地產商要高利潤,銀行要沒有風險的貸款業務,房地產則能滿足三方的要求。媒體、專家和研究機構也各得其所(當然,我們也能聽到有良知的學者的聲音,在此謹向他們表示敬意)。這場「陰謀」惟一受害者,就是普通老百姓。

面對「泡沫」之爭,中央政府出臺宏觀調控政策,幾方反應各不相同,很值得琢磨:地方政府謹小慎微,欲說還休,想說房價不高,又怕引起民怨;銀行則不與爭論,心存委屈。因為房價再高,利潤也沒流到銀行;只有房地產商,又露出當年青皮嘴臉,不管不顧,火上澆油,眾口一詞,房價不但不高,而且還要上漲,並且要漲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看來老百姓只有兩條路,要麼接受高房價,要麼死了買房這條心。

曾記否,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南方的房地產比現在還火,火到賣冰棍的老太太都在炒地皮、賣樓花,終於火到危及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政府幾經規勸無效,手起刀落,房地產商狼奔豕突,血流成河。數千億資金灰飛煙滅。剛剛十幾年,就忘到腦後。

說起這樣的有中國特色的「商業陰謀」,就像飛刀門大姐說的,小妹以美色誘人,也不是第一次。曾幾何時,我們用三萬元買過手機,用二十萬買過普桑,而那時平均月薪才幾百元。這就是哈耶克所說的,在任何計畫經濟體制下,消費者雖然有權決定購買什麼或不購買什麼,但他所購買的商品的價格卻是扭曲的。二十五年前,政府、官倒和國營企業聯手,用一臺18英吋的彩電,以相當於八至十年工資的價格,掏幹了多少普通家庭的積蓄。不過那時社會還沒轉型,官倒用批條換來第一桶金,國企賺的超高利潤不是交給了政府,就是變成住房、教育和醫療等福利返還給職工。二十五年過去了,社會巨變,已是天翻地覆。這一輪房地產「陰謀」的高利潤流向何處,大家心裏都有一本賬。一個個房地產商爬上了財富排行榜,一個個官員在美國買了豪宅,並且不用美國人的按揭。而普通老百姓,特別是大城市老百姓,則望著居高不下的房價,終於明白了什麼叫按揭:按揭就是房地產商和銀行把你按著,慢慢從你身上揭下一張皮來。

[鄭重聲明:本則消息未經嚴格核實]
消息來源:濟公/新華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